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蕭乃沂相當看好公民科技商業化發展,且「非常歡迎公民科技變成一門生意」,但他也點出了公民科技變成一門生意後,其維護公共利益的本質產生變化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 

iThome

近年來,在臺灣公民參與的過程中,科技一直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特別從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開始,一群熱血的工程師用科技做出視覺化資訊圖表等,不但讓更多人了解政府預算使用情況,與政治人物的政治獻金流向等,更促使政府進一步開放出更多的內部資料。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蕭乃沂指出,「蒐集民主審議過程中所需的證據,就是科技最能使上力的地方」,且讓公民參與過程中,各種可能都得以發生,並提高了公民參與的效率。

網路逐漸普及之後,藉助資訊科技,從一開始的政府首長信箱、PTT到熱門的社群媒體臉書等,網路提供了民眾一個開放的網路空間,不僅可以透過電子信箱,直接聯繫政府首長,提出對於公共政策的看法與建議等,也可以針對特定議題,讓來自各地,且原先互不認識的民眾,一同討論國家的政策走向等。

其中,臉書成為大眾交換資訊、表述個人意見相當廣泛使用的網路平臺。而臉書也確實提高了公共議題的能見度,在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中,原先大眾媒體並未聚焦於服務貿易協定,但是,當網民製作服務貿易協定的懶人包,和更多人轉發學運現場照片與相關新聞後,加上民眾在社群網站上,針對議題持續地互動與討論,的確吸引越來越多人關心。

儘管臉書提供了一個能夠進行公共參與的平臺,不過,在民主社會中,經常卻無助於民主審議過程,蕭乃沂說,在民主社會中,要做到審議式民主的成本相當高,也就是所有受到該政策影響的公民,都應該參與國家政策決定的過程,且過程中所有的參與者,不管來自政府或是民間,在具備政策相關背景知識後,一同以理性與平等態度溝通,且在相互論證後找出共識。

而在臉書的塗鴉牆上,由於訊息更新的速度太快,導致能夠深度討論的主題,很快就會被其他的議題取代。另外,蕭乃沂也說,在臉書的單一討論專頁中,往往僅聚集了同質性高且具相近觀點的人,在這個供相互取暖的空間中,並無助於民眾針對政策議題,進行多元觀點且理性的討論。

在臉書眾多資訊散布的形式中,其中懶人包能夠大幅地降低議題的門檻,供民眾快速地理解較為複雜的議題,但另一方面,蕭乃沂也點出了懶人包的局限。

他說,製作懶人包的人皆有特定的立場與偏好,使得懶人包的內容也偏向單一價值觀點,一旦民眾只依賴懶人包來理解相關議題,往往會被作者的單一觀點影響,而削弱了獨立判斷的能力。

然而,當網民在網路空間中眾聲喧譁,且利用各式各樣的網路管道發聲,與互相交流資訊,網民和政府之間仍舊缺乏有效的溝通管道,若要討論公共議題,往往不脫離實體公聽會,仍舊缺乏一個聚集許多利益相關者和許多網民,可以一同理性思辨共同討論的空間。

vTaiwan最重要貢獻是將審議過程標準化

不過,這一切在虛擬世界法規調適交流平臺(vTaiwan)成立之後,政府和民眾之間出現了新的溝通模式。蕭乃沂指出,vTaiwan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將政府和民間進行審議的過程加以標準化。    

2014年12月時,當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在零時政府第拾壹次開放報禁黑克松上,提出了vTaiwan的專案之後,而零時政府許多參與者透過寫程式等,來打造政府和民眾之間理性溝通,也就是具有民主審議功能的平臺。

雖然,現今臺灣還未能完全地做到審議式民主的理想,但在如今偏向直接民主的過程中,民間和政府要理性地溝通公共政策,首先,政府需要整理大量和公共政策相關的資料,如解釋專有名詞,與政府相關法條與政策等,供討論者參考。

再來,公民素養也是能否實踐審議式民主的重要基礎,參與討論的民眾也要做足準備,事先閱讀相關資料,對議題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進一步地進行實質的討論,若僅是人云亦云,對議題缺乏自我的判斷與想法,而輕易地被其他人的單一觀點影響,將會對民主社會帶來更大的殺傷力,他說。

而政府和民間在vTaiwan平臺討論的過程中,由哪一個人或單位扮演主持人,也就是第三方的中立角色也相當關鍵。在vTaiwan平臺上,由零時政府參與者擔任主持人,且許多民眾也信任零時政府可以做好第三方客觀中立的角色。

不過,他說,「事實上沒有人可以做到完全地中立客觀,零時政府也擁有自己的立場」,但零時政府開放所有參與者共同討論與決策的過程,供所有人檢驗,此做法確實可以大為降低,在擔任社會中立角色時,立場有失偏頗的可能性。

然而,vTaiwan未來也隱藏了多重的挑戰,蕭乃沂說,未來線上和線下的溝通如何整合,也就是實體公聽會和vTaiwan之間如何整合公私部門的意見也是一大挑戰。

儘管臺灣已經有許多工程師捲起袖子參與公共事物,且在前政務委員推動下也成立了公民參與平臺vTaiwan,但如果沒有政府開放資料,如同種子缺乏土壤,蕭乃沂說,開放資料在民主審議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供證據。

過往,政府開放出的資料常常僅限於紙本或PDF檔等資料格式,也就是僅止於資訊層次,不利於後續整理與釋出資料等,與進一步做出相關應用。而當政府以開放格式,如CSV、XML等開放出來之後,就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應用服務。

蕭乃沂說,一旦民眾可以取得政府內部各式各樣的原始資料,且透過科技做出視覺化圖表等,在和政府溝通的過程中,就形同掌握了相關證據,一旦有證據,講起道理也才有比較有說服力。

然而,民眾不僅透過分析與應用政府的內部資訊,來進行公民參與,同時有一批人嗅到公民科技的所隱含的龐大商機,進一步成立公司來賺取利潤,例如,美國OpenGov平臺就利用雲端技術,來協助政府打造資訊視覺化報表。

而當公民科技商業化發展上,蕭乃沂指出,「非常歡迎公民科技變成一門生意」,且看好公民科技商業化的發展,然而,他也點出公民科技變成一門生意之後,其維護公共利益的本質產生變化的可能性。

他說,公民科技一旦商業化,會使得擁有資源的人比較有機會使用,或是手中握有相對多資本的組織等,更有機會進一步地影響政府政策制定的過程。

也就是說,當既得利益者利用公民科技,來進一步強化了既有的權力結構與意識形態等,就會失去了公民科技原先用以促進公共利益的美意,這也是公民科技商業化過程中,所必需面對的議題。

而在公民科技發展的過程中,蕭乃沂說,民眾利用各式各樣的科技,不僅可以讓公民參與過程更有效率,且能幫助公民解決問題,甚至「科技本身就是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未來在網路公民投票方面,待分散式認證機制區塊鏈成熟之後,就能夠解決目前身分認證的問題,讓投票本身變得更加方便,以促進民主參與。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