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知名媒體如紐約時報、TheStreet.com、Red Hering等,紛紛宣佈裁減網路事業的規模,紐約時報已裁減69名的員工,幅度達17%。媒體網站的未來引發業界諸多討論。
在大環境不景氣,廣告預算預期減少的情況下,包括明日報、鉅亨網、聯合新聞網、智富網等台灣多家媒體網站在既有的廣告收入之外,今年多有開發新收入的計畫,並朝內容或服務付費的方向發展。
其中以一般綜合新聞為主的明日報與聯合新聞網,仍採內容免費的策略,再從加值服務中收費;而智富網與鉅亨網兩家財經媒體,由於部分內容具利基性(niche),將朝內容付費的方向發展。媒體網站廣告收入成長幅度不及擴張的投資成本
雖然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年年成長,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的資料顯示,2000年台灣網路廣告的市場達8.7億元,比1999年的2.1億元大幅提高。但收入的成長幅度仍追不上業者迅速擴張的投資成本,這點從美國最近幾家媒體集團相繼裁減網路事業人力可窺知。
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時報網站2000年前三季的廣告營收為3720萬美元,比1999年同期的1500萬美元大幅成長了150%,但虧損的狀況絲毫不遜於收入的成長,2000年前三季虧損達4620美元,遠高於1999年同期的1780萬美元,虧損幅度達175%。
而台灣的中時網科也在去年11月裁員20人,幅度將近10%,同時也是中時報系50年來首次的裁員行動。利基型的內容較易收費,智富網、鉅亨網規劃中
面對這種情況,智富網(Smartnet)總經理童再興表示,媒體網站所需的人力遠大於其他網站(包括Portal),而紐約時報大幅裁減網路事業人力的消息給台灣很大的警訊,畢竟美國的媒體市場比台灣大多了,也透露台灣媒體網站在未來一年的經營會很艱辛,真正要有利可圖可能要再等個兩三年。
且以紐約時報背後擁有報系資源的媒體,都做下裁員的決定,不願忍受網站事業巨額虧損,何況是沒有實體資源支持的媒體網站,因此,童再與認為,在整個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台灣網路原生媒體將受到衝擊。
此外,除了廣告收入之外,媒體網站收入朝多元化模式發展也將成趨勢,今年智富網就計算拓展B2B的收入,將已有的平台提供給券商、銀行網站,另外也將自行研發類似股市看盤的付費軟體,冀望從資訊服務中掘取商機。
同時,智富網正在構想內容付費,一般來說,具利基性(niche)的內容比較容易收到費用,像美股頻道、未上市資訊等,因此要推付費內容前會先考慮競爭者的狀況,及自身產品的特殊性。目前正評估以1元訂閱電子報的可行性,不過,童再興指出,目前台灣市場內容付費的風氣還未形成,因此這部份會待下半年再審慎考慮。
與智富網同樣為財經媒體的鉅亨網也計畫在今年3月展開付費經營,並以美股頻道做為付費內容。鉅亨網執行長刁洪智認為,資訊有價是未來趨勢,而有業者開始收費,很快的就會有追隨者。而收費的費用將不會高於傳統平面媒體,網友每月所需支付的價格會在450元以下。綜合新聞不易收費,明日報、聯合新聞網推付費加值服務
明日報總編輯陳裕鑫則指出,大環境的不景氣,首先受到衝擊的就是脆弱的網路公司,紐約時報的網站收入仍持續成長,但還是裁員,是否代表報系收入下降不足以支撐網路事業。
而明日報也在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今年會朝收費的方向前進,不過,陳裕鑫認為,觀察美國媒體網站一般大眾媒體不易向網友收費,紐約時報就曾嚐試過,最後無功而返。因此,明日報的收費策略是內容免費,但加在內容上的服務要收費,這部份已有具體的計畫,預計近期公佈。
至於挾著聯合報資源的聯合線上,內容長兼總經理易行表示,聯合報去年投資20億元將4分之1的版面改成彩色,這些金額根本很難回收,而網站從1999年下半年迄今才花了3、4億元,與報紙的投資相比根本小巫見大巫,聯合報是把網站當成對讀者服務的延伸。
不過,今年聯合報也有收費的打算,與明日報相同,不會針對內容收費,而是會推出加值的新聞資料庫,針對這項服務收費。
熱門新聞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2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