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熱潮席捲全球,美國白宮卻提醒,AI在對經濟發展帶來正面助益之外,也可能存在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例如加劇社會中已經存在的不平等問題。
為了因應AI發展可能對社會帶來的正負面衝擊,美國白宮自今年10月起陸續公布多份研究報告提供政府作為政策擬定參考,在20日發表的最新一份,名為「人工智慧、自動化與經濟」的報告中,便提出了潛在隱憂。
該報告提出五大AI發展下,政策制定者需要留意其對經濟的影響,分別為集中化生產力成長的正面貢獻;對勞動市場的技能需求帶來改變,尤其是對高技能人力的需求增加;對不同領域造成的衝擊大小不同;造成某些工作消失、其他新工作出現;以及部份工作類型對在短期內消失,甚至長期不存在,端視政策如何訂定。
該報告引用Frey與Osbourne的研究指出,未來10到20年間,美國將有47%的工作可能會被AI、電腦化與自動化等趨勢取代;但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則基於不同的假設,認為會被取代的工作僅有9%,主因為該組織研究人員認為自動化取代的是企業營運中的「任務」而非工作本身,多數的工作會包含許多類型的任務,因此僅有部分工作會因為自動化而消失。
不過該報告亦引用研究指出,低薪工作者將面臨最重大的挑戰:83%時薪在20美元(約合新台幣640元)以下的工作會受到自動化衝擊,時薪在20至40美元的工作受衝擊比例為31%,而時薪40美元以上的工作,僅有4%會受衝擊,顯示AI與自動化技術將會加劇已經存在的社會不平等問題,讓無法接受教育取得高階技能訓練的人民,在新時代要面臨更嚴峻的生存挑戰。
該報告提醒政府需要提早因應準備,例如提供更多教育與訓練機會讓人民因應未來就業市場需求的轉變,並且加強社會安全網的建置,確保失業與醫療等領域的不平等在新技術出現下進一步惡化後,有支持系統協助,避免加劇社會動盪。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