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啟了寬頻上網競爭,在削價競爭、大量廣告行銷之下,ISP、MSO積極搶攻ADSL、Cable寬頻上網市場,另外,網路資料中心興起帶動服務提供者提供企業用戶全方為的服務,而由於固網開放,出現首家ISP被併購案,同時也必須談談Giga、Seednet前往美國NASDAQ的上市上櫃的歷程。
而在行動通訊部分,去年的業者所推動的無線上網風潮,證實失敗,總申請用戶約為10萬戶,而正式使用的又可能僅又一半左右,在1700萬門號數中,佔有率微乎其微。本文也談談行動上網為釀成風潮的主因。
再者,今年固網即將營運,而中華電信以針對固網即將營運提出一連串的應變之策,不論是增加更多加值服務,例如「市話超級信箱」,或是擬調降國際電話費率,本文也來談談固網正式營運之後,市場的運作狀況。一、ISP、MSO搶攻寬頻上網市場,網路資料中心興起
(一)2000年開啟寬頻上網時代
2000年,開啟了寬頻上網戰端,ADSL、Cable寬頻上網紛紛低價促銷,形同流血競爭,積極搶佔寬頻上網用戶市場,業者期望在未來的寬頻時代,可以穩定成長並佔有一席之地,而在業者低價促流血雪競爭的情形下,也真的帶動了台灣寬頻用戶數的大幅成長。
在ADSL部分,中華電信在2000年3月份,首先針對ADSL頻上網服務降價30%,更針對個人用戶,推出了「計時制」不限時數寬頻撥接上網只要新台幣1,299元的服務,到了2000年9月底,ADSL寬頻上網服務價格更劇降,中華電信HiNet、數位聯合電信Seednet、亞太線上APOL於9月29日同時宣布針對個人用戶的「計時制」,推出不限時數寬頻上網各為499元、299元與450元,降價幅度高達8成左右。因此,申請ADSL不限時數上網的用戶,每月只要1,199,甚至只要999元即可寬頻上網。
而Cable業者為了因應ADSL的低價促銷,和信超媒體也相對應的提出了「雙向的」兩種傳輸速率與價格,包括1,199與699兩種選擇,以及「單向的」以分計費制299元免費上網20小時,超過一分鐘以0.25元計算。在ADSL、Cable寬頻上網的低價促銷競爭下,促使寬頻上網用戶急速增加。
在用戶數成長上,ADSL寬頻用戶在今年5月份,完成裝機的用戶僅1萬1千多個用戶,到8月中,完成裝機的用戶仍僅為3萬多個用戶,但是到了年底,經由ISP業者積極推廣之後,已裝用戶在僅僅4個多月的時間,就增加到11萬多個用戶,其成長速度為10倍以上,不可謂不快。
而Cable寬頻上網在ADSL的刺激之下,其用戶數也不甘示弱的同步成長。和信超媒體與東森國際網路在1999年底的時候,皆表示各自約有1萬個用戶數。但和信超媒體在第一季的用戶數僅18,630戶,第二季成長到31,489戶,成長比率為69%;到了第三季,用戶數成長到47,861戶,比起第二季的31,489用戶數,成長率達52%;而東森國際網路到2000年10月底,以宣稱擁有4萬用戶數,而交通部電信總局副局長高凱聲則表示,一整年下來,整個巒頻用戶數達17萬左右。
統計台灣寬頻總用戶數的成長(合計ADSL與Cable),在2000年初僅有約3萬個寬頻用戶,到了2000年結束,卻已經有將近17萬個用戶數,成長速度不可謂不快。
(二)網路資料中心興起
ISP業者積極搶攻寬頻上網用戶數之外,也積極部署可以為企業帶來大宗營收的網路資料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今年年中之後,數位聯合電信Seednet、台灣電訊TTN、亞太線上APOL、以及英普達,紛將經營重心移轉到企業用戶,主打網路資料中心服務。ISP業者同聲表示,為了獲利,必須將經營重心移轉到企業用戶市場。
所謂網路資料中心服務,各家所推出的服務內容,可以兩個面向來看,第一個面向包括提供網路基本服務,包括提供企業用戶主機代管、虛擬主機、機房共置與企業專線等服務,另外,就是提供這些基本服務之後的網路加值服務。在基本服務部份,各家ISP業者都相同,不同的服務內容在網路加值服務部份。
另外,網路資料中心的基礎建設首重機房硬體設備,業者紛紛規劃大型機房,Seednet在汐止原有一400坪的機房,進而在2000年投資了新台幣10億元經費,在內湖蓋了一棟3500坪的大樓;英普達在6月1日啟用了投資4000萬元、將原有的機房擴充為1000坪,其中實際機房數為600坪;亞太線上APOL在去年即斥資4億元購買450坪南港機房,並進一步將原有的機房擴充為700多坪;而臺灣電訊也投入2億元,擴建全省機房,全省機房總坪數為1000坪。
各ISP紛紛投入網路資料中心市場,但是推動網路資料中心的業務,不論在市場規模或是推動上,真的有那麼容易嗎?大家都說要做網路資料中心,但是以ISP所經營的業務來說,其實,最大的改變是在於所提供的網路加值服務部份。
另外,面對固網即將於今年開始營業,並挾強大的頻寬與機房建置經營網路資料中心,再加上國泰、新光、宏碁以及北電網絡等大集團也紛紛投入新台幣上億甚至數10億的資本進入網路資料中心市場,面對這樣的發展態勢,勢必對ISP業者帶來極大的衝擊與威脅,ISP業者除了固守本業,也必須規畫因應對策,否則可能在市場的洪流中被淘汰。二、ISP、MSO往美國NASDAQ上市上櫃之路
在ISP業者中,除了業務上的轉變之外,今年業者也規劃上市上櫃,最著名的當屬成功上到美國NASDAQ的和信超媒體Giga,和信超媒體在2000年2月18日正式於美國NASDAQ以每股27美元的價格掛牌上市,成為台灣第一家前往NASDAQ上市的網路公司。
和信超媒體的股價曾經一度飆漲到91元,在掛牌上市兩個月之後,亦即2000年4月19日,股價跌破承銷價,以24 5/8美元收盤,下跌2 3/8元,跌幅8.8%。同時NASDAQ於四月份開始崩盤至2000年底,股價已經探底。
計畫赴美上市的網路業者除了和信超媒體之外,尚有台灣第一大民營ISP數位聯合電信Seednet,Seednet在2000年於6月28日開始進行全球法人說明會(road show),7月月5日正式通過可於NASDAQ公開發行(Public Filing),原本預定於7月20日掛牌上市,但由於NASDAQ在四月股市開始震盪,股災開始,投資人開始對亞洲市場保持觀望態度,為避免影響股東權益,在7月時甚至已開始下探到3千點,因之Seednet決定無限期延後NASDAQ上市計畫。
對於台灣網路前往美國NASDAQ的上市之路,似乎頗多波折,不過,過去幾年,投資人在期待網路產業「前景」下,莫不投入大量資本進入網路產業,但在2000年,美國資本市場在投資人等候了幾年的「網路前景」之後,開始希望有所回收的情形下,造成美國網路大型網站甚至具有全區域的網站都捲入兼併風潮,而投資人也漸趨於理性,甚至可能矯枉過正,因此帶動網路股下跌的效應。
而全球網路產業隨著美國的網路市場震動,帶動的效應造成臺灣網路股也都表現不佳,新浪網董事長姜豐年就表示,這些都是目前亞洲網路股必須面臨的問題,同時回歸基本面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所有網路公司要生存都必須審慎考慮獲利來源,要進入嚴苛的NASDAQ資本市場,「如何獲利」已是投資人主要的考量重點。
但是,在網際網路世界中,從台灣出身的和信超媒體成功的上到美國NASDAQ,並曾經風光的站上91元的股價,其漲幅居NASDAQ網路業者的前五名,可在台灣網際網路發展史上記上重要的一筆。而對於無限期延後上NASDAQ的Seednet而言,也並非全無優點,就筆者的經驗來看,數位聯合電信從美國回來之後,由於經算了公司內部整科財務、業務發展狀況,更精細的掌握公司內部每項業務發展的虧與損,為公司整體業務規劃帶來相當正面的影響。三、亞太線上成為第一家成為固網兼併的ISP
ISP除了業務上的轉變、上市上櫃風潮之外,2000年初即不斷傳言固網業者擬併購ISP業者,只是因為價格不合而作罷,到了年底,由於固網佈局開台不易,再加上經營網際網路有其既有的經驗與用戶基礎,因此,又出現了固網業者積極與ISP業者洽談併購的傳言。
到了2000年12月28日,東森寬頻電信以新台幣每股12元,總計現金7.56億元,取得亞太線上6千3百萬股,持有70%股權,正式宣佈併購亞太線上APOL,「亞太線上」將不消滅,維持原名,但董事長、總經理都將由東森寬頻電信重新派任,經營管理權轉由東森寬頻主導。
固網的興起、併購ISP牽動ISP市場,未來HiNet有固網中華電信、台灣電訊有香港電訊盈科支撐,而三家固網業者必定都擁有屬於自己的ISP,例如新世紀資通也有FETnet、東森寬頻有亞太線上,國內比較知名的純經營ISP的業者,將只剩數位聯合電信以及英普達,而固網挾其龐大的基礎建設與頻寬,在這樣的情形下,沒有固網或大集團支撐的ISP,就顯得勢單力薄。
以亞太線上僅以新台幣12元被併購的情況來說,影響ISP業者甚深,在面對固網正式營運的威脅,ISP業者各自尋求謀生之路,而從固網收購或ISP尋求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東森寬頻執行副總經理鄭俊卿對ISP併購提出了其看法,ISP業者都在尋求投資對象,在固網未營運之前,ISP業者在談判上仍有籌碼,可是到了明年三家民營固網業者都正式營運之後,時間表就不是在ISP手上,而是在固網業者的手上了。四、2000年無線行動上網起點,固網執照發3張
(一)無線行動上網服務
WAP行動上網是2000年電信市場上另一個重要議題,各家行動電話業者在1999年底推出WAP行動上網服務之後,原本期待2000年可以造成的WAP風潮,在2000年結束之時,可說是正式宣告落空。
業者在推出WAP行動上網服務的當時,WAP手機未備、內容不吸引人、費率仍過高、傳輸速度過慢的情形,再加上經常斷線、或無法連線等種種因素皆未能配合的情形下,WAP未能在台灣引爆熱潮。根據交通部的資料顯示,去年申請WPA行動上網服務的用戶,約為10萬戶,而正式使用的又可能僅又一半左右,在1700萬門號數中,佔有率微乎其微。
試想,縱使有WAP手機、費率也低、內容也吸引人,但在經常連不上線,也會造成消費者不想使用的窘境。其實,要整個WAP行動上網成熟,需要整體環境的配合,缺一不可,而台灣行動上網服務在先天不足(基礎建設未完備就推出,造成經常斷線或連不上線),後天失調(費率過高)的情況下,不僅用戶不多,縱使申請了WAP服務,也不常上網使用,終至廢置。
這樣的情形到了2000年下半年漸有改善,業者漸漸瞭解無線行動上網的特質,也漸漸知道要怎樣才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費率不能過高、使用必須具親合性、系統必須順暢不能常常斷線、手機必須準備就緒等環境配合,再加上積極建置傳輸速率更快的GPRS服務,期望改善傳輸速率的問題,因此業者在推動WAP行動上網的腳步上稍有歇息,期望GPRS在推出時,是在整體環境完備的情形下推出。
整體環境的建置,包括GPRS手機已經解決傳輸速率問題,可以開始大量生產、建置吸引人的無線行動上網內容、調整費率機制之後,再行推出。另外,相當大的轉變當屬行動電話業者與內容提供者合作態度的轉變。
在推出行動上網服務初期,行動電話業者朝向自己掌握內容的態度,與內容業者的合作,所採取的姿態比較高,覺得是提供內容業者一個傳輸資訊的管道,因此並不願意將資訊的傳輸費與內容提供者互相拆帳。半年後,也就是在2000年中,發覺這樣的態度影響到其所提供內容的的豐富性、多元性,重要的是無法帶動業者研發可以收費的加值服務內容。所以,到了2000年年底,改變態度,開始採取與加值應用提供者互相拆帳的方式。
以台灣大哥大為例,除了積極洽談有價值的應用服務之外,並與加值應用提供者以1:9的比例(台灣大哥大1,應用加值提供者9)互相拆漲,希望藉此創造傳輸費用。預計2001年第一季、第二季,業者將正式推出傳輸速率115kbps的GPRS WAP行動上網服務。屆時,無線行動上網當有另一番風貌。
(二)寬頻內容業者紛興起
談到WAP無線行動上網服務,不可不另外單獨談談因為行動上網興起,進而帶動各類內容、應用加值服務業者的興起。
首先,來談談這些無線內容提供者(wireless content provider)在規劃無線上網內容上的轉型過程,在2000年年初,內容提供者大概以無線入口為主要定位,主要是因為在網際網路世界裡,大型的既有網站已經確立,期望在新興起的無線入口網站佔有一席之地。
而後,經過時間的驗證,發覺僅以資訊提供者的角色切入無線上網市場其實並不可行,主因在於行動電話用戶並不願意付費觀看隨處可得的資訊,因此,漸漸轉型朝向可以顯現「個人化」、「即時性」、「定位性」的應用加值服務。
目前,業者推出的應用加值服務內容,包括針對青少年推出遊戲、鈴聲下載、圖形下載、動畫下載、電子郵件等應用加值服務,針對商業用戶推出行動商務、電子郵件、行動傳真等服務,以及針對女性用戶推出行動占星、月事告知、聲紋占卜等類型的服務,以及相當受注目的「地圖定位」服務。未來,這些應用加值服務是否真的可以為行動電話業者以及無線內容提供者創造營收,相當值得期待。
另外,新興起的應用加值服務業者,包括了第一個成立的訊通國際YesMobile、數位網紀、奕康資訊、嗨網、津發威、MyWap.com邁崴資訊、慧聯網與橋興資訊等新興業者。
這些新興業者以不同的角色切入市場,例如以無線應用加值服務切入市場,包括從無線入口網站轉型的訊通國際;有的以無線技術提供者的角色切入市場,例如奕康資訊;有的仍以「個人化」的無線入口網站切入市場,例如MyWap.com邁崴資訊;有的以無線軟體應用切入市場,例如津發威。
由於必須考慮到無線上網市場環境的不成熟,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可以熬得過這黎明前的黑暗,因此,除了有大型集團的支持的業者,皆處於苦苦經營的狀態,例如群吉吉資訊則已經併入維晟資訊。
同時,參考日本的情形,其大型無線內容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務內容都相當豐富,例如日本BANDAI是日本相當大的圖形及動畫下載公司,擁有50幾種下載類型、CYBER也擁有20到30幾種下載檔案圖形與動畫。檢視台灣的無線內容業者,則都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遊戲類型不多、技術也仍在突破當中,圖形、動畫服務業者仍不多見,例如邁崴資訊一週一則,目前僅在10則左右。台灣無線內容提供者在無線通訊市場想要開花結果,仍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
(三)電信市場大開放,固網執照發三張
電信市場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當屬在2000年3月19正式公布東森寬頻、新世紀資通及台灣固網等三家固網經營團隊可以取得固網執照資格。在交通部發放了3張固網執照之後,正式開啟了台灣電信自由化。未來,這三家民營固網業者必須建置環島光纖網路,並且可以經營市內電信、國際電話、長途電信、以及網際網路服務。
民營固網業者將於2001年正式營運,面對固網的營運,將為中華電信帶來相當的衝擊,中華電信在交通部電信總局開放行動電話執照之後,從100%佔有行動電話市場,在名營業者的強力競爭之下,漸漸失去其「龍頭」地位,到2000年,由台灣大哥大成為台灣行動電話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業者,而中華電信的是佔有率僅剩下30%左右。
今年,民營固網業者即將正式開台營運,這是擋不了的趨勢,而固網業者也將以網際網路(ISP)、國際直撥、國際頻寬、國內長途與網路大樓為主要營運業務。東森寬頻電信將成為首家正式開台營運的業者,預定於今年第一季開台,而東森寬頻也明確表示,所有的營運服務項目,將會以綑綁式服務(buddle service)的方式提供用戶選擇,並且價格極為低廉。
面對固網業者的正式營運,是否會步入行動電話市場遭受瓜分,甚至失去「第一」的局面,中華電信嚴陣以待,不論在市內電話、國際電話、網際網路服務都提出相關因應對策。
所以在一開春即針對市內電話的服務,宣佈推出整合了語音、傳真、電子郵件、及其他訊息服務在一個信箱中,而用戶可以透過市內電話、行動電話以及網際網路,在任何時間、地點以一般電話、行動電話、呼叫器、傳真機、個人電腦等設備來獲悉、存取個人資訊的「超級信箱」,因應固網威脅的態勢明顯。而在國際電話部分,由於民營業者表示將會提供比中華電信更低廉的價格,所以也傳出中華電信即將降價的消息。
另外,中華電信今年也規劃積極搶佔寬頻上網用戶數,大舉降價搶佔寬頻上網市場,並定下一年內達成百萬用戶數的目標,在這部分,目前民營固網業者皆沒有採購ADSL寬頻設備的計畫,所以搶佔寬頻上網市場成為威脅較小的市場,但是目前中華電信在採購125萬門ADSL設備有出現價格上的問題,所以在推動寬上網市場上,ADSL寬頻上網設備的採買、裝機的速度成為中華電信重要的挑戰。
從固網執照發放之後所帶來的競爭趨勢顯示,固網執照的發放,有以下幾個意義,首先,交通部期待固網執照的開放可以讓台灣的網路基礎建設更加快速成形、島內擁有足夠的頻寬可供使用,因此固網業者必須佈建台灣環島光纖,完成檢驗,方能開台;再者,人民也因為電信服務有了更多競爭者加入,在激烈的競爭下可以帶來價格更低廉、服務更多元、品質更佳的語音與數據傳輸服務,市場競爭之下,獲得最多便利的當屬消費者。
熱門新聞
2025-02-24
2025-02-23
2025-02-24
2025-02-21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