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電視播放系統和節目內容開始逐步數位化,未來全球約10億台的電視機,都必須加裝數位機頂盒(Set-Top Box),或者重新購買數位電視機,才能接收數位電視內容。此外,多數的機頂盒都擁有上網功能,IDC預估今年全球的機頂盒市場約有4500萬台,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則估計,台灣廠商(不含GI公司)的產量可達286.8萬台。IDC:今年全球STB出貨量2186萬台

MIC指出,機頂盒(Set-Top Box)產品主要進行數位訊號與類比訊號的轉換,依資訊傳送方式的不同,分作衛星Set-Top Box、Cable Set-Top Box以及地面廣播Set-Top Box,另外也有單純為上網所設計、沒有數位電視功能的機種。

MIC產業分析師孫民承表示,隨著各國數位電視的推動,原有的電視機要接收數位節目,有重新購買近10萬台幣的數位電視機,以及在原有電視機上加裝Set-Top Box等兩種作法,而Set-Top Box是較為可行的方案,甚至大多數的系統業者均會提供租用及優惠購買專案。

根據IDC估計,去年全球Set-Top Box銷售情況中,發展最久的衛星Set-Top Box銷售量有1895萬台,今年可成長到2186萬台,而快速堀起的Cable Set-Top Box去年也有1419萬台出貨,今年將增加至1970萬台,而地面廣播(無線電視台)方面發展進度較慢,去年有162萬台,今年則是290萬台規模。主要台商有宏碁、華台、泰山、兆赫等

孫民承指出,台灣廠商投入衛星和地面廣播Set-Top Box領域的廠商較少,僅有憶華等少數業者,多數廠商仍以連接有線電視線路的Cable Set-Top Box為重,加上Cable Set-Top Box可以整合上網功能,提供電視連網或寬頻服務,電信業者推動的意願較高,未來商機可期。MIC預測,2001年台灣的Set-Top Box總出貨量將有286.8萬台,2004年將可成長至1134萬台。

台灣投入Cable Set-Top Box的主要廠商計有宏碁、華台、泰山、兆赫等。以宏碁為例,是與英國、日本等地的電視公司合作,為客戶量身訂做不同規格、不同功能、不同介面的Set-Top Box產品,由於擁有日本Sky Perfect TV的固定訂單,去年出貨量有40萬台。業者必須適應與電視公司的合作模式

不過,除了宏碁出貨量較大外,華台、泰山、兆赫等業者的年出貨規模都在10多萬台上下。針對台灣廠商的Set-Top Box規模尚未擴大,孫民承認為,一方面是數位電視還未全面普及化,一方面則是Set-Top Box廠商與電視業者合作的模式,並非台灣廠商所熟悉。

孫民承指出,以往以PC為中心的台灣資訊產業,是以承接代工訂單為主要業務,合作對象是國際品牌大廠,經營方式及出貨模式固定,彼此也建立了良好關係。反觀Set-Top Box,主要合作對象將是東森這樣的有線電視業者,整個合作模式及廠商關係,都是過去台灣業者不熟悉的,造成台灣有能力生產Set-Top Box,但沒有銷售的管道。

以Set-Top Box目前毛利仍然高達30%的情況來說,GI、SA、Sony、Philip等大廠釋出代工訂單的可能性不高,台灣業者想切入這塊市場,必須自己經營銷售通路的廠商關係,而包括東森在內的台灣本地電視公司,亦是業者可以爭取的空間。

孫民承說,由於大多數人都用PC來上網,想推動大家購買單純用來上網的Set-Top Box難度較高,但看電視的人口比上網人口多很多,若未來電視都必須裝Set-Top Box轉換訊號,消費者等於人人都要有一台,而這台Set-Top Box還有上網功能,其銷售空間之大,可以想像。數位電視發展時程

行政院NII推動小組於民國86年制定台灣數位電視開播的時辰為民國90年12月,預計五年之內(到民國95年)要收回所有的類比頻道,屆時業者將全部採用數位廣播系統。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