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產業在經過20餘年的發展後,高階的UNIX與低階的NT平台逐漸向兩端靠攏,為取得伺服器在容錯方面的能力,Intel(英特爾)、康柏與德國銀行(Deutsche Bank;DB)共投下115億美元取得Stratus 38%股權,藉此學習伺服器上運作的容錯能力,共同推動高可靠度與高可用度結合的電腦標準平台,預估共同學習的效益將在12-18個月後發酵。DB投入50億美元,康柏與Intel兩家共投入65億

Stratus大中華區總經理張金華表示,在投入的115億美元中,由DB Capital Partner投下50億美元,康柏與英特爾兩家廠商共投注65億美元的金額,3家企業在取得38 %的股份後,同時也宣布將由康柏、Intel與Stratus共同定訂業界標準技術,為伺服系統加入可靠與高可用的容錯能力,伺服器歷經20餘年的發展後,足見容錯能力已逐漸被業界接受。

張金華也認為,未來在伺服器的發展上,將有兩個方向可供注意,首先在於開放平台的採用,過去10年來,伺服器對於企業多種平台的支援與要求,已在網路時代來臨後逐漸成型,否則已無法提供多元化平台的運作,這方面已在陸續成型當中;另一方面則來自於科技的商品化,在伺服器領域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低階產品向高階靠攏,高階產品採用模組方式,如微軟Windows Datacenter 2000的推出,以及IBM RS/6000伺服器的模組化等。Intel與康柏將藉由投資取得伺服器容錯能力

在過去伺服器的發展中,高階與低階伺服器的發展相當兩極化,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形容,但在應用市場不斷擴張的情況下,高階伺服器也不得不向低階產品取經,而低階產品則師法高階產品,使兩者間發展的重疊(Overlap)比重越來越高。因此一向以Intel架構為PC伺服器基礎的英特爾,也欲藉由容錯能力的取得,接近高階應用領域,直接把容錯能力內建於CPU中,包括伺服器處理器Itanium、Pentium III Xeon與InfiniBand關鍵技術。

康柏則欲藉由此次的投資,學習伺服器標準平台的高可用度與穩定度,採用Windows 2000平台的ProLiant將率先內建容錯能力,以往企業對伺服器運算系統高穩定、高效能的要求在網路時代轉為容錯能力,以避免當機或停機時所造成的高額損失,目前康柏與Stratus已各準被一組人員進行平台的開發與測試,據Stratus估計,效益將在12-18個月後顯現。在既定的產品藍圖外,也考慮對台轉移相關技術

張金華表示,今年Stratus在台的經營,將由國眾獨家代理進行在台的營運,除了提高本土市場對容錯伺服器的接受度外,運作的方向約有三,第一將加強本身在高階產品的推出時程,其次在於與Wintel體系的運作,如去年11月推出的5200與6500機種,便是針對Wintel架構而來,最後則是對廠商技術轉移關鍵智產權,目前Stratus已與日商NEC合作,在取得Intel與康柏的技術後,也不排除將關鍵技術下放移轉,但目前尚未對台進行技轉。

國眾電腦系統整合事業群劉靜文協理表示,看好金融與電信市場的發展,今年的經營重心將鎖定這兩個領域,有別於過去叢集(Cluster)方式,而改以容錯能力教育市場。張金華認為,以企業總體成本(Total Cost Own;TCO)來說,人員成本將會是企業重大的支出成本,必須列入循環成本中,今年將以開機即可具備容錯能力的技術商品化概念教育本土市場,獲利與市佔率則是其次的考量。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