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富士通社長田中達也:不強調AI優先,而是將AI融入一切
過去1、2年,隨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爆紅,不論微軟、Google、IBM不約而同地在2016時,轉而聚焦AI,甚至微軟或Google都喊出AI第一的戰略, 取代了原本雲端第一或行動第一的戰略。
但是當歐美以AI和技術平臺競爭為主打的策略,日本IT巨頭富士通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富士通社長田中達也認為,富士通不強調AI優先,而是將AI融入一切。田中達也從2015年6月接任社長後,積極推動富士通的轉型,更從去年開始大刀闊斧地推動組織轉型。今年4月1日開始正式設立數位服務部門,將原本分散的總部直屬部門、各銷售部門、整合服務部門、服務平臺等垂直部門重新改組,由數位服務部門作為涵蓋IoT、AI、雲、委外、網路等應用服務的單一後端團隊,來提供服務整合和支援站在第一線面對顧客的業務團隊。在富士通東京年度展覽會後記者會,田中達也進一步解釋了富士通AI戰略的不一樣。
Q:歐美科技巨頭去年相繼強打AI第一戰略,富士通會採取同樣的戰略嗎?
A AI的確是現在最夯的趨勢,也的確,各種AI應用對生活周遭會帶來巨大的變革,而且是根本性的改變,不只是衝擊了各種自動化系統,連同各種服務的科技都受到AI科技的影響。
若你認為這就是AI優先,我不否認,但是,我認為AI的影響是更本質的, AI天生就可以融入一切,嵌入人類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就像我們在這次展覽中展示的多種AI應用,也反映出許多企業的內部服務離不開富士通的Zinrai服務(富士通AI平臺),上面提供了超過30種AI服務,那些都是AI的核心服務,可以運用到各種應用的核心功能。
富士通是一家科技公司,長年追求的是技術的極致,我們想要提供顧客需要的價值,而AI是強化這些價值的新技術。對富士通而言,AI不只是一項科技,而是要融入到各種富士通提供的系統中,來滿足顧客需要的發展方向。
也因此,我們得更深入了解企業管理階層真正想要的事,找出他們在商業營運上真正的需要,才能設計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所以,富士通業務團隊必須比過去更深入地了解顧客。為此,富士通剛完成了新一波的組織轉型,就是要來提高我們擁抱顧客的能力,我相信,AI正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和手段,富士通會積極追求AI,不只在研發上積極,更會透過結盟來擴大與其他技術夥伴的合作,來加速這個過程。
富士通研究所社長佐佐木繁:只看深度學習還不夠,要發展9感AI技術
富士通在2015年11月推出了自家AI平臺Zinrai,這也是作為富士通核心商務平臺MetaArc的底層技術引擎之一,今年上半年更一口氣增加了十多項AI相關技術,主導富士通AI研發的正是富士通研究所社長佐佐木繁。他認為,富士通想要的AI,比歐美巨頭聚焦的深度學習,更進一步。
Q:在AI技術競賽上,富士通如何和歐美IT巨頭競爭?
A 我相信,AI是人類對電腦最大的夢想,但人類不只有5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還有第六感也就是直覺。但是富士通所追求的AI科技則是以人類的9種感覺為目標。除了上述6種,第七種是察覺感、第八種是需求感、第九種是共同感(感同身受)。
透過可以影響第七感的科技,可以設計出錯覺的感受,例如,日本路窄,但是透過更聰明的科技,讓駕駛看到更多,可以創造出路更寬的錯覺,來緩和塞車的怨氣。例如提醒駕駛,何時需要開燈,何時需要右轉,甚至告訴他們前方車輛的意圖,電腦適時介入,可以更確保安全,可以讓駕駛體驗更舒服。
若以第8感科技來說,就是要找出如何用AI判斷人的需求,像是眼睛視線分析,例如同時秀出藍色背包和紅色背包的圖片,可以從人的視線選擇來判斷出,這個人想要哪一種,或是透過視線研究,現在也可以判斷出,與你交談的人,對你說的哪一個話題真正有興趣。
Google、微軟、IBM這些公司的AI策略聚焦在深度學習,而且是利用歷史資料、舊有現成的資料來學習,但我認為,他們這樣的作法不夠的。他們這樣頂多能做到第8感的AI科技,富士通想要實現的是做到第九感科技,也就是「共感」,意思是感同身受,人類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的感受的這種能力。
這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可是這無法從歷史性、過去資料中學習,而是要從即時性的資料蒐集。這是富士通研發AI想要專注的方向。最近兩項重要發表,可以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
一個是去年發表的Deep Tensor技術,這是一個可以分析Graph(圖學)類型資料的深度學習技術,尤其可以運用於影像識別的Graph架構資料上。另一個則是今年5月初,成功運用量子運算來加速機器學習的計算,可以加速機器學習計算速度高達12,000倍,這樣的AI技術可以加速我們的共創戰略,來找到更多業界應用。
臺灣富士通董事長梶山正樹 :共創策略今年進臺灣,瞄準電力、虛擬工廠和長照
以自家技術作為零件,結盟不同業種企業的領域Know How來發展創新應用或服務,就是富士通近兩年主打的數位共創策略(Digital Co-Creation),新上任不久的臺灣富士通董事長梶山正樹表示,今年開始,臺灣富士通也要將這個共創策略引進臺灣,開始和臺灣不同業種的企業合作,聯手研發創新應用。
例如今年4月,富士通和康舒科技簽訂智慧電腦的合作意向書,目前康舒在臺灣已設置了1,300萬具電表,全球也有6億具,康舒和富士通聯手,由富士通提供無線通訊技術和電力管理平臺技術,整合到康舒數位電表產品中,來設計軟硬整合的整體系統解決方案,不只要瞄準智慧電網,還計畫進軍智慧工廠、智慧商場、智慧LED照明等應用。
不只康舒,臺灣富士通也正和英業達合作,研擬一個將生產線虛擬化的共創計畫。梶山正樹解釋,一般來說,要開發一款新手機,需要進行5款試做品,但要實際完成一款雛形手機,從設計到實際試生產,需耗費1億日圓的成本,若可以透過電腦計算在虛擬世界設計虛擬產品,就只要在最後一次試做時才真正做出實品,甚至在量產之前,連工廠生產線的安排都可以虛擬化,來找出生產線部署和作業人力調度最有效率的設計,可大幅減少試做成本。更重要的是,縮短開發時間。梶山正樹表示,「這就是所謂不做東西的做東西策略。」
不只是和高科技製造業者結盟共創,梶山正樹還計畫將日本累積多年的長照經驗和技術引進臺灣,來結合臺灣健保醫療體系的成果,做為在臺尋找共創結盟對象的未來方向。「蒐集、儲存和分析資料原本就是富士通擅長的領域,但是不同業種的資料,得靠各業種企業的領域知識才能賦予資料意義,兩者必須結合,就是富士通共創的根本精神。」
熱門新聞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