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府都在瘋區塊鏈之際,身為臺灣金融機構中介者的財金資訊公司(簡稱財金資訊),也在去年喊出要搭建一套臺灣國產區塊鏈平臺,串連了48家臺灣金融機構,並成立「金融區塊鏈委員會」,深度研議各項區塊鏈議題。去年12月時,也選出個人金融與企業金融的特定業務項目,準備著手進行概念性驗證(POC),經過幾個月的實作歷練,目前的概念性驗證也已有初步的成果。
目前加入國產區塊鏈平臺計畫的48家金融業者,包括了35家本國金融業者,不只涵蓋了公股行庫,民營銀行,還有中型的信用合作社,另外還有9家外商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例如票券業者。
財金資訊公司副總經理黃昱程表示,金融區塊鏈委員會的成員們共同決議,選出個金的公益捐款、企金的企業資金調度未完成交易部分,各以10家金融業者的規模來進行實驗。他透露目前POC驗證的進度:「節點都建置完成,資料也可以同步分散、同步更新。」只不過,在實作的過程中,不得不面臨區塊鏈技術的未成熟、以及適用場景的選擇。預計11月會公開展示公益捐款的實驗結果,結合慈善單位和全國繳費稅系統,上線供各界捐款。
黃昱程還表示,未來邁入第二階段POC,可能會優先以電子函證作為實作驗證的項目。
財金資訊嚴選實作驗證項目,不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實作驗證要選擇哪些項目,是一項重要的工程,「我認為,不管哪個機構要採用,都要先思索為什麼要用區塊鏈,它改善了內部流程的哪個地方?改善程度是多少?」他說,不能為了做而做,忽略它實際所產生的效益。而財金資訊也確實設立幾個考慮層面,來選定實作驗證項目。
他強調,不應好高騖遠,必須是技術面、業務面都合理可行的項目,可行性是第一優先考量的部份。再則是貢獻性,要真正能夠解決金融支付領域的問題。最後則是創新性,他表示,將電子函證應用在區塊鏈上就是一個比較少見、創新的項目。
不僅如此,委員會也視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度,來排除一些不適合的項目,「目前區塊鏈效能不是很好,一秒只能完成幾筆交易而已,參與節點越多,速度又更慢,所以它不適合做大量高頻的交易。」不單大量高頻的交易會在技術上碰壁,他也指出,跨境、跨國的外幣資金轉移,目前也不太可行,因涉及洗錢防制問題,還會面臨各國司法管轄權、外匯管理的不同,並非單一國家能夠解決。
排除了不適合的項目後,他思索,區塊鏈又適合哪些項目。「大家認為區塊鏈是一個信任機器,就是要用來解決原本信任不足的地方。」
公益捐款要靠信任機器,企業資金調度確認時間縮短為分鐘級
黃昱程指出,在公益捐款項目上,通常會有款項不夠透明的問題,或是捐款人不夠了解募款單位的信用如何,會產生疑慮。因此,區塊鏈可追溯、不可竄改的優點,就可應用在追蹤公益款項的最終去路。
財金資訊預計要跟聯合勸募合作,跟目前的全國繳費稅系統串連,民眾捐款時,資料就會寫入區塊鏈中,預計11月時對外公開驗證成果。
在企金項目方面,負責人同時也是財金資訊系統部經理的鄧介銘說,企業資金調度未完成的部份,是指匯出行已經匯出款項後,轉入行沒有收到款項,就會到負責銀行間帳務清算的財金資訊詢問。財金資訊此時為了保有紙本證明,就要用傳真的方式確認彼此的款項狀況。這一段耗費人力、時間的查詢工作,目前就試著用區塊鏈來實作。
「以前傳真確認最快要一個小時,現在縮短為分鐘級。」鄧介銘說。
現在,系統會自動掃描未完成交易的部份,然後寫入區塊鏈。匯出行A的連線管制人員看到鏈上的未完成交易,就像是收到過去財金資訊傳真的確認信一樣,連線管制人員就會去確認資金匯款狀況,確認完成就點選畫面上的完成鈕。此時,匯入行可以同步看到資料的更新,確認交易完成。
未來,若財金資訊發展電子函證區塊鏈也是要減少人工查核的功夫。傳統審計過程中,會計師做了各種防護措施來確保詢證函及回函的訊息不會被竄改。財金資訊打算利用准許制的區塊鏈,設定專屬的驗證機制,讓審計過程變得更簡易、安全。
不壓寶單一技術,多方嘗試
面對公部門要採用的區塊鏈技術,外界都非常關注,黃昱程表示,經過委員會多方的評估後,財金資訊最後選定用Linux基金會旗下的開源區塊鏈專案Hyperledger作為實作驗證的基礎架構,因為它一開始就是以准許制、實名制做為特色的區塊鏈。
「但我們不排除各種技術,未來也可能會用Ethereum、R3,或是國內的創新業者的技術。」黃昱程特別強調,財金資訊未來真正採用的技術尚未定案,他們會抱持開放的態度來看待技術。原因在於,沒有人能預測最終哪一種區塊鏈技術會成為市場的最終主流。甚至,現在區塊鏈連統一規格都沒有,技術也未成熟,效能不夠快,就無法應用在金融的實際場景上。他也表示,現在全球的區塊鏈平臺,幾乎聚焦在小規模實作上而已,因此財金資訊不打算一開始就壓寶單一技術。
目前,個金與企金的實作驗證,各自的10個節點都已經建立完成,資料也可以同步分散、同步更新,但由於只是POC階段,並非用最頂尖的軟硬體設備執行,自身的研究限制可能也會導致效能不佳,另外,單一節點失敗的問題跟諸多風險也還要再進一步驗證。
鄧介銘就指出,目前採用的Hyperledger 0.6版本中沒有顯著的隱私管理功能,還要另外開發。正式版1.0出世後,共識機制做了大轉彎,現在拆得更加細緻,資料寫入的時間序排列、確認動作都有所提升。
財金資訊帶頭整合,領中小金融研究區塊鏈
「對中小金融機構來講,可藉由我們這個平臺來認識區塊鏈。」黃昱程表示,區塊鏈正在發展初期,金融機構勢必要投入很高的金錢、時間成本進行研究,但要實際看見成果可說遙遙無期。每家銀行都嗅到這股潮流,但是不知道怎麼發展,因此向主管機關、央行反映,最後促成了財金資訊成立金融區塊鏈委員會,以及打造區塊鏈平臺。
財金資訊也經常性的舉辦研討會、教育訓練的課程,找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來進行經驗分享,供金融業者學習。
截至今年7月底,委員會也已經召開11場教育訓練,進行節點安裝的教學、API介接等技術層面進行交流。
金融業者們串在一起後,彼此交流時,就可以看到各自在解決什麼樣的金融痛點,作為發展的借鏡。
對中小型金融業者來說,財金資訊所扮演的角色,確實讓區塊鏈的接觸門檻大幅降低。但是,對早有策略、應用方向的大型金融機構來說,則是另一種角度,「他們也想看不同平臺的思維跟想法,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可能跨行運用。」黃昱程說。
許多大型金融機構跟Hyperledger、Ethereum或是國內的G-Coin等單位合作,也只在自行、封閉的環境中做驗證。但是在財金資訊,有機會可以完成跨行實作的驗證。再則,成本也確實低廉,他強調,財金資訊的所有課程、教育訓練都是免費的。
去中介的特性,財金資訊會不會被取代?
面對區塊鏈的去中介化特性,許多人預言,財金資訊這種銀行中介者的角色將被取代;甚至也有人質疑,財金資訊也跳進來做區塊鏈是為了抵制技術的發展。
對此,黃昱程回應,財金資訊將會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區塊鏈需要實名制、驗證機制,哪個節點要加入、退出,這都要有管理機制。」他更說,不只財金的角色不會消失,銀行作為消費者間的中介者,也勢必還是要存在。「消費者的爭議,甚至是銀行的爭議,都還是要有仲裁者來處理。」他說。
鄧介銘也認為,財金資訊會成為像是維運者(Operator)的角色,當A銀行與B銀行間帳務不通時,就要有一套標準流程、維運機制來維持整個網絡的正常。未來的聯盟鏈中,會有3種角色。財金資訊扮演維運者,銀行是會員、而金管會或央行就會是稽核者或監管者的角色。
面對外界的質疑,財金資訊選擇用行動證明,捲起袖子跳下來自己實作,沒有額外招聘專業人才,所有成果,都是同仁們身兼多職所換來的。最後,鄧介銘認真地說,我們始終都跑在前面,要扶植新產業,絕對不會扼殺新技術。
熱門新聞
2024-08-14
2024-12-20
2024-12-22
2024-12-24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