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發前瞻性技術,經濟部設有「智慧型資訊系統技術發展五年計劃」,其中,包括「3C整合人機界面」、「網路電信系統技術」,以及各種語音、生物辨識技術,則交由工業技術研究院電腦與通訊工業研究所負責開發。工研院電通所今天(3/1)針對語音辨識、人臉辨識和視訊搜尋等技術,進行研發成果說明,同時期望藉由技轉,讓台灣業者具備先進的相關技術。大樓監控系統適合採用人臉辨識技術
負責人臉辨識技術開發的工研院電通所前瞻技術中心黃雅軒指出,讓電腦或機器更人性化,是科技進步的目標,在辨識領域中,目前較普遍的是「語音」辨識,透過各種技術,讓電腦、手機、IA等裝置,聽懂人話、了解語音指令,或者進行安全監控。除了語音之外,生物辨識則是下一個智慧型技術的重點。
黃雅軒表示,生物辨識技術是利用人臉、指紋、手勢等生物特徵,進行辨識、監控、追蹤、下指令等動作。舉例來說,目前一般大樓非常普遍的攝影機,是以人來過濾可疑人物,若擁有人臉辨識系統,攝影機可主動判別來者何人,以及其是否有權限進入大樓,甚至可對特定人物,進行攝影追蹤動作,保障生活安全性。IDC:2004年人臉辨識產值達18億美元
因此,對自動化安全監控、提款機安全、身份鑑定、電腦加密、視訊會議或網路遊等領域,人臉辨識都有發揮的市場空間。其辨識流程,是經由攝影機拍下的畫面,進行人臉監控(Face detection)、彩色補償(Color compensation)和人臉比對(Face matching)等步驟後,再輸出此人最可能的幾個身份資料。
黃雅軒說,去年,倫敦東區曾經安裝一套包含200台攝影機的人臉辨識監控系統,結果當地犯罪率因此下降了60%之多。根據IBG統計,1999年全球生物辨識產值為5000萬美元,IDC也預估,2004年的相關產值,將達18億美元。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腦實驗室(MIT,Laboratory for Computer Science),去年也推選生物辨識(特別是人臉辨識)為未來十大最有發展前景的科技之一。電通所完成三項人臉辨識技術
電通所經過去年的開發,目前已完成三項技術:人臉偵測技術、人臉追蹤技術、靜態影像人臉辨識技術,並提供廠商技轉。黃雅軒說,人臉偵測技術方面,目前可提供90%的人臉和手勢的偵測率,人臉追蹤方面,定位的準確率則有92%,而靜態人臉辨識部分,在200人範圍中的辨識率達93%。今、明二年中,電通所還將持續相關研究,提高辨識率。
黃雅軒指出,人臉辨識系統適合技轉給系統整合、攝影機製造、影像處理軟硬體、保全、電子商務和自動提款機等業者,目前已有數家廠商表達技轉興趣,可望參與技術合作或先期技轉。
除人臉辨識,電通所今天的成果技轉中,還包含:Java CPU技術、WAP技術、語音處理應用技術、IEEE 1394核心技術、行動通訊協定技術等,先期技轉方面,也有Java Card Chip、ARM技術、安全交易付款技術、Voice Over Packet(VoP)技術和CDMA基頻技術等。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