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市場根據搭配平台與效能的差異,價格往往有天壤之別。而目前由於網路帶動企業運算需求的轉型,一台主機(Mainframe)或大型伺服器(Fat Server)難以應付多元化的數位功能,因此專司負責單一功能的機架式伺服器,挾帶可堆疊、穩定及低價的優勢,紛紛進入伺服器市場,隨著市場逐漸加溫,除了美、日系大廠,本土廠商也投入搶食行列。規格門檻不高,各廠尋求應用功能轉型
內建2-4顆CPU的低階伺服器,對可提供高階伺服器的國外大廠來說,跨入門檻並不高,包括IBM、昇陽、Compaq、HP與Dell等,皆擁有低階伺服器產品線。而過去本土廠商由於延續PC的製造技術,因此常被譏為「大PC」,不過隨著製造技術的提升,以及低階伺服器的跨入門檻降低,各大廠已將訂單交予本土業者,如IBM 1顆CPU的Netfinity 3000便由宏碁代工,康柏、HP分別交由英業達與大眾,Dell則多半交由廣達負責製造。
由於技術門檻逐漸降低,規格不再是選購的絕對考量,負責為Dell代工的廣達認為,機架伺服器的發展不再是規格的改善,而是朝向應用功能發展,較為明顯的例子除了伺服器機房中的大量堆疊外,目前將機架轉為通用型(Universal)伺服器便是一例。而IBM個人電腦事業群品牌經理曾遠航則認為,管理效能將是機架式(Rack Mount)伺服器發展的下一章,因此IBM也提供C2T接線技術,協助機架伺服器用戶便於管理後端排線問題。
Linux賣相佳,業者動作大
過去在低階伺服器常採用的NT平台,也在Linux出現後受到衝擊,不過目前Linux在應用上確實面臨不足,為加速Linux在應用上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宣示將全線擁抱Linux的IBM將投入超過2000萬新台幣增設一座Linux Solution Center,包括4-6台PC伺服器、2-4台UNIX伺服器、1架Mainframe主機、人員與場地成本等,並將伺服器連上1架鯊魚(Shark)儲存設備提供本土Linux開發廠商前往測試,預計4月份可正式對外營運。
HP方面則委由桓基與文佳兩家廠商進行Linux的應用開發,目前文佳亦協助本土的微星、陞技、精英等主機板業者進行Linux平台的伺服器開發,據文佳科技表示,開發的產品多以機架伺服器為主,比重約佔7成;而由廣達生產、打上建達國際品牌的1U伺服器,同樣採用Linux平台,建達國際認為,Linux可將資料運算進行封包,因此在運算傳遞上具有優勢,以不超過6萬台伺服器的IDC而言,採用Linux的伺服器足可應付。
目標多半鎖定IDC、xSP與線上遊戲
在美系大廠既有的機架伺服器產品中,價位通常落在15萬元新台幣上下,而亟欲進軍本土的日系廠商,如NEC、東芝等廠商,在價位上也以10萬元的層次迎戰美系廠商,而本土業者則落在10萬元以下,企圖以價格優勢搶佔超過14%的成長商機,而市場除了企業用戶之外,對於伺服器需求量高的IDC、xSP與線上遊戲,也是必爭的目標市場。
由於IDC、線上遊戲等業者必須建置伺服器集結的伺服器農場(Server Farm),因此可堆疊的機架式伺服器成為廠商主打的商品。除了以單一機器負責專屬功能,講求8秒回應(Response)的黃金時間(Golden Time)外,對於負載平衡的需求也日漸提高,必須同時間滿足來自各地的使用者所需,如遊戲橘子在韓國的機房中便採用F5的流量負載平衡器。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