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21世紀台灣創投應如何發展?

我想發展大陸業務是無法抵擋的趨勢,我認為大陸不能不去,但也不宜躁進。歐華創投會用漸進式的方式,很保守地一步步切進大陸。

首先,先為我們的投資標的到大陸去建立人脈、尋找合作機會,我想這是台灣多數企業正在進行的事情,我們用投資人的專業去幫他們拓展一些機會、評估一些可行性,相信對他們是有很大幫助的。

接下來,等到大陸資本市場建立起來、時機成熟之後再來考慮投資。一開始不要貿然投資當地公司,畢竟我們對他的政策、未來發展方式不能全盤掌握,所以可以鎖定我們很熟悉的台商,等到大陸相關法令完備,而我們對當地也有充份了解之後,再來考慮在當地成立基金並且投資當地的公司。你曾負責推動台灣早期創投業的發展,如今台灣創投成績斐然,請問發展之初的政策是什麼,又是如何執行的呢?

台灣創投事業的發展,除了業者的努力之外,政府功不可沒。擁有「有魄力的領導人」是台灣創投成功的關鍵,這樣的領導人以當時引進創投制度的總統府資政李國鼎先生及前財政部長徐立德先生、前交通銀行董事長謝森中先生為首,以致執行設立創投工作的交通銀行重要主管、幹部等等,都是台灣創投業發展的功臣。

當時為了發展高科技產業,李國鼎及徐立德先生很有遠見地從美國引進創投事業,可以看出台灣創投是一個由政府帶動的策略性發展事業,在一開始就考慮到全球性佈局。

台灣政府以8億台幣資金做為發展創投事業的種子基金,這8億元其中5億由行政院開發基金提供,3億是由交通銀行投資,並交由當時國內唯一的開發銀行-交通銀行執行。這8億政府設立的創投種子基金投資了那些創投基金?

這8億元資金設立了7家創公司,這7家創投的經營團隊背景與專長皆有所不同,完整地組成一個全球性的投資佈局。

第一個投資是美國第二大創投集團H&Q,第二個則是由台灣中型企業為主要股東的台灣創投,第三個是與日本大和証券合作的和通創投,第四個是由具備東南亞背景的創投家陳立武所成立的國際華登,第五個是和通集團的另一支大通創投,第六個是華人在美國設立的全球創投,而最後一個就是與歐洲接軌的歐華創投。

當時民間也有一些創投基金成立,像宏碁電腦成立的宏大創投、永豐餘的創投等,不過金額都不大,所以政府的帶動還是台灣創投得以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許多亞洲國家正積極推動創投事業,你認為創投事業從無到有,政府應扮演什麼角色?

創投事業必需有階段性的發展策略,在早期政府扮演全力推動的角色,從資金面、制度面以致人才面來扶植創投事業;但是等到這個事業成熟了,政府管得愈少愈好。

創投是自由經濟下的產物,管愈多問題愈多,應效法美國政府對創投的不管政策,在沒有限制的情形下,它自會成就出一套清晰的自律法則。

我想台灣對創投的政策應朝向不再去限制的方向走,沒有人想做賠錢的投資,銀行或任何其它想投資創投基金的機構,都會自己衡量該不該投,以及要投多少,並不需要向以前剛開始的時候,為了保障投資人去設立了許多投資上限等限制。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