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參與了整個台灣創投的發展歷程,台灣創投業如何成長到年度總投資金額高達千億元的蓬勃局面?
台灣創投業在過去10多年,可以成長快速、普遍獲利也都很不錯,主要是憑靠製造業,特別是電腦方面的製造。相關中小企業一家家成立,這些公司擁月獨立判斷、盈虧自負的能力,在全球各地拿下大宗的訂單,不僅給了創投很多的投資機會也讓創投跟著大大獲利。
另外一個台灣創投成功原因就是我們有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市上櫃比起大部份的國家都來得發達,上市標準也不嚴苛,上櫃更是容易,給創投業很好的出場機制。
不過製造業龍頭的地位已經從台灣轉移到大陸了,製造業在台灣的競爭過於激烈,毛利愈來愈低,創投業已經沒辦法再從事這方面的投資了。取而代之的是軟體產業,這兩年軟體業發展迅速,由於軟體是知識掛帥的產業,所以我們說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了,擁有知識才有競爭力。台灣創投業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活耀程度僅次於美國,未來台灣創投的發展趨勢為何?
在投資組合上,從硬體為主轉移到軟體為主,包括通訊、光電、資訊家電、生化、半導體、資訊產業,這些產業當然也會結合到硬體部份,但不會再是從硬體角度來衡量了。
投資公司階段會愈來愈傾向種子期或早期階段投資,其實創投本來就是以投資早期公司為主,但我會這麼說不是這個原因,而是創投業沒有選擇,業者這麼多但案源並沒有跟著成長,當然就必需去找一些剛萌芽的技術或公司了。
在投資地區方面,過去台灣創投主要投資都在台灣跟美國,未來就不能再侷限在這兩個地區了,高科技發展不亞於美國的歐洲、以色列、加拿大、俄羅斯以及正起步的中國大陸。
在這些地區都要有當地的策略伙伴,共同參與投資,藉以了解當地產業發展情形,並且把適合的技術帶回台灣,以技術移轉的方式或是跟台灣的硬體製造相結合,創造出成熟的商品。你認為台灣創投業有任何的危機嗎?
我想這是大者恆大的時代,創投業也是一樣,必需要很大或是極小才有生存空間,介於兩者之間的最危險。
我的分析是基於成本考量,一個中型創投一年花費也要幾千萬元,若是只有不到20億元的基金,它的管理費用根本不夠支持人事成本,但是小型的一人公司又不一樣了,反正只有一個人,成本很低,只要有特別的專長,還是有生存空間。
所以我認為這些管理基金規模介於5到20億之間的創投,應該慎重考慮合併的可能性,讓自己變成至少有50億以上的規模。合併是未來的趨勢,必需克服心態上的疑慮,及早完成這項工作,才能不被淘汰。台灣創投應如何切進大陸?
我想從投資台商開始,是最保險的作法。現在很多台商都要到大陸設廠或是開設新據點,創投就可以趁這些新事業增資時加入,跟著台商一起到大陸發展。對當地有所掌握之後,就可以投資當地的中小企業,但必需要具備現代化觀念的公司。
另外,也可以投資一些全球熱門的產業例如通訊、生化,之後拿到美國去上市,就可以避開大陸資本市場還不成熟的弊病。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