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50】2. 臺灣新興區塊鏈服務商出現,BiiLabs主推分散式帳本技術IOTA專攻物聯網應用
「區塊鏈技術不只是比特幣、以太坊的代名詞,其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更能在許多應用場域出現,特別適用於交易數量大的物聯網。」分散式帳本技術新創BiiLabs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朱宜振在一場演講中介紹自家區塊鏈服務時說道。
朱宜振指出,BiiLabs自詡想要成為區塊鏈時代的紅帽(RedHat),就像紅帽與Linux的關係,BiiLabs利用分散式帳本技術IOTA設計了一套基礎架構平臺,並使用底層帳本架構Tangle,來包裝出一套API服務,再提供給企業訂閱租用,將區塊鏈微服務變成一門生意。
分散式帳本技術新創BiiLabs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朱宜振認為,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技術雖然一開始的導入成本很高,但長久使用之後的IT管理成本是恆定的,他認為,未來物聯網產業會偏向選擇使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技術,而非用雲端服務儲存資料。(攝影/李靜宜)
無鏈無區塊的IOTA,更適合大規模物聯網應用
為何傳統區塊鏈不適合解決物聯網問題?朱宜振解釋,透過物聯網裝置進行的支付講求快速,但目前的區塊鏈機制採取排隊概念的設計,每筆交易都要排隊等後礦工的驗證,還要得支付交易費。他比喻,就像漏斗一樣,當水量太大的時候,漏斗口這麼小只能慢慢滴,交易無法及時處理,甚至到隔天還在處理前一天的交易。「這是數量級的問題,就要選擇不同的技術解決。」朱宜振補充。
而IOTA所用的底層帳本架構Tangle,反而沒有採用區塊(Block)和鏈(Chain)的設計,而是更聚焦在分散式架構。當資料被放上IOTA的分散式帳本,就會複製分散到無數個網絡節點上,也來達到資料不能被竄改的特性。另外,Tangle沒有挖礦的機制,而是透過IOTA用戶來驗證交易,因此也不需要交易費。
朱宜振指出,Tangle架構的特性是,交易規模越大,可用性會越高,所以比起傳統區塊鏈技術,更適用於數量級龐大的物聯網產業。
朱宜振認為,萬物聯網是未來必然的趨勢,隨著手機、筆記型電腦、個人穿戴式裝置的增加,他觀察,到了2025年,全球人口會擁有共500億個裝置,每天至少會有50兆筆交易次數,除了交易數量暴增之外,目前物聯網裝置傳送到雲端的資料,也可能遭受到巨大的資安衝擊。
尤其對雲端業者而言,提供的雲端服務量越大,IT的管理成本也會越高,但朱宜振認為,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技術雖然一開始的導入成本很高,但長久使用之後的IT管理成本是恆定的,他認為,未來物聯網產業會偏向選擇使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技術,而非用雲端服務儲存資料。所以,BiiLabs想要服務的對象是企業,尤其想吸引那些原本採用雲端服務架構的B2B業者,可以轉移到區塊鏈技術平臺來進行。
從物聯網的世界觀來看,朱宜振指出,不論人與物都是物件,凡是數量特性小且有信任問題的物聯網場域或案例,都適用分散式帳本技術,而BiiLabs第一個實驗場域就鎖定空氣盒子。目前空氣盒子回傳數據到雲端的費用由中研院提供,但隨著越來越多人使用空氣盒子,雲端維運成本也越高,後來, BiiLabs協助中研院把空氣盒子的資料從雲端全部移轉到IOTA分散式帳本Tangle上記錄,不僅可確保數據不會被竄改,還能降低成本。
朱宜振認為,區塊鏈時代,對於具備深度科技能力的創業者來說,是黃金年代。因為創業者做的事都會是日後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推手,替區塊鏈增加價值。就算創業項目失敗,但創業者個人仍能安全退場。不過,他也直言,不能只是套用區塊鏈來創業或提供服務,而是能實際做出應用替用戶解決痛點。
他提供了4項區塊鏈創業的建議。第一,需考量全球泛用性,盡可能選擇通用性的產品或服務。第二,選擇能持續發展數10年的技術,而非用了數10年,可能生命周期邁向終點的技術,避免產品發展到半路得大改版,或者遭競爭技術淘汰。第三,得詳細了解選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藍圖,這影響了創業產品的整體開發、維護成本及品質,若產品方向與區塊鏈技術方向不同,就白白浪費大量前置成本。第四,還得注意區塊鏈技術背後,是否有能在發生問題時協助解決的技術組織。文⊙李靜宜
IOTA 臺北市
【區塊鏈50】3. 臺北市不只要用IOTA強化物聯網實驗場域的安全,還要發行市民卡
今年1月,與分散式帳本IOTA基金會宣布展開物聯網技術合作,雙方還共同簽署MOU合作備忘錄,要採用IOTA的分散式帳本技術,來打造一個更安全交換資料的物聯網應用場域,並將先應用在數位市民卡上,以強化身分資料保護,防止遭惡意竄改。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
分散式帳本 PTT
【區塊鏈50】4. PTT也要大改造,靠分散式帳本重新設計新一代分散式BBS社交平臺
老牌BBS系統也要展開大改版了。PTT之父杜奕瑾創立的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在今年4月時宣布和區塊鏈BiiLabs與合作,正式啟動PTT.ai 計畫,要以IOTA分散式帳本技術為基礎,將原本PTT中心化的系統,升級為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社群媒體平臺。
新版PTT.ai希望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用戶身分系統認證和帳號管理,將可讓使用者重新建構和保護自身個資,並將個資使用權限,交還給使用者自主決定。
貿易區塊鏈 跨境驗證
【區塊鏈50】5. 關貿宣布和四國伙伴聯手,要打造東南亞的貿易區塊鏈平臺
關貿網路公司於5月初時,和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三國的跨境貿易合作業者簽約,宣布要聯手打造一個貿易區塊鏈,尤其聚焦在跨境貿易與運籌相關文件的交換,包括了商業發票、提單、報單等資料交換,與跨境驗證,來加快原本需不少人工處理流程和人為介入的作業。
帳務驗證 台新銀行
【區塊鏈50】6. 台新銀行將試用區塊鏈驗證帳務,未來可用於轉帳和收付
去年11月時,用區塊鏈進行跨國點數交換的技術驗證的台新銀行,今年5月初再宣布,已獲金管會同意,將用區塊鏈技術來驗證自家帳戶間的「帳務驗證」工作,初期將先供內部員工使用。
未來台新銀行還會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個人轉帳和B2C的收付業務上,也考慮結合到行動銀行App。
校園行動支付 玉山銀行
【區塊鏈50】7. 玉山銀校園區塊鏈實驗結果出爐,店家對帳更省時但顧客付款得多等5秒
攝影/洪政偉
玉山銀行去年10月開始,在臺大校園進行為期3個月的區塊鏈紅利點數折抵消費實驗,今年5月初時公布實驗結果。參與實驗的32家店家,累計超過1萬筆的區塊鏈支付交易。
玉山銀行發現,區塊鏈有助於改善店家對帳速度,平均每月可節省2小時,但目前每次交易時,因為得花5~7秒將交易資料寫入共享帳本,顧客完成交易的時間,反而比手機掃描QRCode付款時多了5成。
相關報導 區塊鏈50
熱門新聞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6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