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DC統計,亞太地區個人電腦銷售量在2000年成長了38.5%,今後幾年並將保持強勁增長;其中筆記型電腦所佔比例將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全球筆記型電腦產業正在將觸手伸到中國,大上海地區甚至儼然形成「行動資訊產品經濟圈」。台灣各大筆記型電腦廠商紛至大上海地區設廠
IDC的數據指出,雖然歐美地區PC市場增長已經趨緩,但2000年亞太地區PC市場仍比1999年成長38.5%,銷量達到1990萬台;其中,中國是該地區最大的市場,2000年銷售717萬台,佔36%。
而據CCID賽迪顧問公司調查,中國在2000年的筆記型電腦銷售量有41.9萬台,比1999年增加40.6%;雖然在中國整體PC銷售量中還只佔一小部份,還不到6%,但卻顯示筆記型電腦市場在中國大有可為,前景誘人。
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一面也是就近切入中國這塊廣大的市場,2000年下半年開始,台灣的幾家筆記型電腦廠商如廣達、仁寶、華宇、華碩、倫飛、大眾、宏碁等,都紛紛向中國大陸轉移產能,或以獨資方式、或以合資形式進入;不約而同的,他們都選擇在大上海地區設廠。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國際化都市,有較為發達的金融市場、完善的海陸空交通體系、厚實的加工製造業基礎、配套政策較為靈活,再加上人力市場暢旺,這些原因綜合之下,形成大上海地區對筆記型電腦產業的吸附能力。
所謂大上海地區是指環繞在上海市周邊的地區,包括上海市區、上海周邊以及江蘇昆山一帶。而僅是昆山地區,就吸引了54億美元的台資,約佔2000年台資投入中國總量的十分之一;這幾乎都是由筆記型電腦上下游產業所貢獻的,包括筆記型電腦生產廠商、上游配件供應商及下游物流配套公司。大上海地區形成行動資訊產品經濟圈
台灣筆記型電腦大廠的投入,為大上海地區創造了筆記型電腦製造上的規模優勢,因而吸引其他的國際廠商前往,如東芝、HP等大廠的筆記型電腦生產線也已在大上海地區投產;而中國本土廠商如聯想集團,也決定將旗下的筆記型電腦業務遷移到大上海地區。預計到2002年年中,大上海地區可達到年產200萬台以上筆記型電腦的能力。
在這些全球筆記型電腦大廠雲集的情勢下,大上海地區匯集研發、製造、物流各環節,可望成為新的全球筆記型電腦製造中心、儲運中心、分銷中心,儼然形成一個「行動資訊產品經濟圈」。
中國內地現有的筆記型電腦廠商,一般都還是在筆記型電腦生產、製造、銷售鏈的中下游,還停留在OEM模式之中,本身的研發甚至生產能力相對薄弱。不過由於是在地企業,在市場推廣、通路佈建上較有優勢,對於引導及創造本地筆記型電腦用戶的需求,也較能把握;這些都是中國本土廠商的發展契機。
不過面對世界一流筆記型電腦廠商大軍壓境,中國本土廠商是否能跟上大上海地區這個筆記型電腦新經濟圈的動態,一面學習產業know-how、一面提升自身的技術研發、品牌行銷能力,而不是淪為國際大廠的代工單位,還有待考驗。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