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以來,產業併購案不絕於耳,尤其今年初以來的景氣持續探底,更令「併購」成為企業心驚膽跳的字眼。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表示,目前工業電腦市場仍在不斷擴大,正處於發展的起飛期,雖然研華曾考慮過併購其他小廠,但單純的規模擴大並非併購初衷。研華併購將朝海外進展,本土同質性過高

劉克振認為,近期發生的併構案,多半屬於成熟產業,雖然台灣市場上有多家廠商搶進工業電腦領域,但是一個產業想要成型,必須形成「族群」,以台灣來說,縱長300公里的地域卻集結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資訊廠商,這便是族群,但工業電腦卻還沒出現族群。

因此廠商出現爭取工業電腦商機,對台灣長期來說是一件好事,更有助於工業電腦族群的出現,再加上目前全球工業電腦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所以廠商的加入,並不會造成如PC般的削價競爭,反而是形成族群、市集等聚集經濟,才容易浮現產業的龍頭廠商。

雖然研華曾經考慮過併購事宜,但主要還是在國外,國內廠商的併購幾乎不列入考慮,一來是台灣聚集經濟未出現,且同質性過高,雖然市場佔有率可以更為擴大,但並不具任何實質性意義,其次則是國外廠商發展與台灣不同,併購可以吸收優點發揮更大效益。快速起飛產業不急於擴張,發展本業為主

若套用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的說法,「一併勝練十年功」,劉克振認為前提必須是產業已經成熟,如果產業尚未成熟,併購的意義並不大。以工業用電腦來說,不僅僅在工廠,連醫院、航空或是交通,皆需使用工業電腦的高速運算,他不認為工業電腦已邁入成熟。

以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當一個產業在發展時,廠商必須集中在一條縱軸上發展,朝更專注、更集中的方式統整火力,對於以外銷為主的台灣來說,更需要以此發展,當產業的體質或環境逐漸達到飽和、成熟時,才有餘力轉投資其他非本業的領域,擴大規模。

劉克振認為,海外購併可以加速研華的國際化腳步,不過現階段研華仍將以本業相關的領域為主,包括工業電腦(Industrial Automation)、網路家電(Web Appliance)、網路運算(Network Computing;NC)與內嵌系統模組(System on Module;SOM)四大領域。併購案多處於成熟產業,市場面臨新整合

以PCB產業而言,市場已有多家廠商盤據,欣興、耀文、恒業與群策會合併,對產業來說應該不意外,因為PCB已接進成熟產業。劉克振指出,企業發展的歷程中,當本業獲利出現成長時,才會有餘力轉投資事業,而市場趨於飽和時,便會開始做一番整合。

市場秩序雖然可能因為併購重新洗牌,但對於整個產業來說卻不見得是壞事,對成熟度高的產業來說,市佔率增加5%都嫌困難,併購將有助於市場規模的暴增。劉克振強調,以現階段的工業電腦來說,全球市場正在不斷的擴大,併購?還是先讓給成熟產業吧!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