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PC時代叱吒10餘年,強大的代工能力令全球咋舌,與PC同樣擁有P(Personal)血統的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也想憑藉代工基礎,在新興的PDA經濟再次突破,但與PC產業不同的是,PC標準歸於一統,Wintel架構橫掃PC數十年,而今多元的IA產業,平台、架構陸續出現,想要佔盡製造甜頭的台灣,多方壓寶似乎已是宿命。市場大致分為股票機、Palm Size與Pocket PC

PDA的原型,早在西元1984年,歐洲的Psion已推出內建8位元作業系統的Organiser,而本土由中文作業系統跨足股票機的倚天資訊,則在1997年推出即時證券系統「股博士」與金融收信器「傳訊王」;而大眾集團下的神乎科技,則在1999年推出「神乎奇機」。

在本土市場,股票機可以說是初具PDA部份功能的機種,不過當時因為專注在股票的訊息傳輸,因此在PDA專用市場領域樹立了良好的運作模式。1999年底,展碁取得Palm Computing在台首家代理權後,本土PDA市場才開始加溫,其餘採用Palm OS的PDA,還包括果子狸、協和國際代理的TRGpro與上奇代理的Handspring,但Palm仍是主流。

果子狸、協和相繼在2000年5月與2001年1月取得TRGpro代理,上奇則在2000年10月取得,IBM的WorkPad在2000年6月進入本土,同時間Palm OS機種全數到位。而Win CE陣營也不遑多讓,康柏iPAQ 2000年5月在台推出,國眾則在2000年底推出FreeStyle E300,Casio在2000年8月進入本土,最遲的HP則在今年2月推出Jornada 548。

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的估算,今年(2001)本土PDA的銷售量可以達到21.4萬台,較2000年的7.8萬台成長174%,而銷售額則可達到20.33億新台幣,成長率173%。平台授權條件多,Linux與自有系統漸獲採用

韓商三星(Samsung)在2000年12月正式取得Palm的授權,雙方將共同合作開發智慧型電話(Smart Phone),目前取得Palm OS正式授權的廠商計有Handspring、TRGpro、IBM、SONY、Kyocera、Samsung、Symbol、Nokia等廠商,日前更傳出本土宏碁已取得授權。

從取得Palm OS授權的廠商觀察,多半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Samsung在全球行動電話的製造已擠進前五大,SONY、IBM在資訊市場也有一定的份量,Kyocera與Nokia因為長久經營行動電話市場,對Palm未來進軍Smart Phone相當有助益,不過Palm亞太區行銷總監趙瑞芬表示,Palm不願將SONY Memory Stick的合作解讀成利益交換。

不僅Palm OS的授權難獲,微軟Pocket PC也不見得容易多少。Win CE 1.0版本推出時,本土僅有宏達國際與神寶進行開發,神寶併入仁寶後,自有品牌的PDA似乎在市場上消聲匿跡;緊抱Pocket PC平台的微軟,反而使市場無法暴增,且本土廠商轉往Linux。

原本獲取不到Palm OS授權的宏碁原本決定自己來,採用Linux作業系統,但時程上自2000年9月延到今年4月,遲遲未見產品推出;而即將推出自有品牌PDA的華碩、博達、精英等本土廠商,除了採用Linux平台,多半也尋求IBM WES、JAVA等外力支援。背負代工基因,多方壓寶成為本土既有的特點

僅佔有Palm Computing 4%營收比重的平台授權,今年初開始鬆綁,去年底還表示Palm OS「態度很硬」的宏碁,已於農曆年後傳出取得平台授權,使原訂4月推出Linux平台的自有品牌PDA喊卡,據了解,宏碁並非完全放棄Linux,而是打算將3大平台一把抓。

MIC分析師蘇祐毅認為,擁抱多種平台及開發技術,是本土廠商的特色。過去本土廠商在代工製造的經驗相當豐富,在轉往PDA製造時,為因應IA的多樣化需求,必須具備多種開發技術;除此之外,為滿足代工客戶的訂單需求,擁有多元化的能力也是應該的。

想要將Palm OS、Win CE與Linux三大平台一手抓的宏碁,正是典型的台灣代工性格,據以往微軟的授權經驗,多半會將該公司的影響力做為依據,再考慮釋出授權的可能,市場預測,如果宏碁想取得微軟Pocket PC授權,提出具有吸引力的市場大餅相當重要。

宏達國際Wireless Mobile電腦研發處副總經理周永明認為,台灣廠商的製造能力固然可喜,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造成平台廠商懼怕授權的主因,原因是「市場上太有競爭力」。舉例來說,台灣廠商的量產時程相當快,若一方面進行ODM,一方面又擁有自有品牌,原廠很容易淪入利潤流血的價格戰,對原廠來說只有戕害,但對台灣卻是好處多於壞處。利潤宛若10年前的PC產業,發展卻大相逕庭

T-Zone副總經理王宇晨表示,目前PDA的毛利相當好,比筆記型電腦(NB)10%的毛利還高,也就是說,如果一台PDA市價15,000元,通路商毛利約可維持在1,500元以上,而中下游通路代理商都擁有如此高額的毛利,更不用說亟欲搶進PDA製造的代工毛利。

國眾電腦行銷策略組經理張人地表示,現階段PDA產業就像10餘年前初初起步的PC,市場已經看見發展的趨勢,但卻沒有一個完整的路徑可尋,當PDA站穩了IA發展的領導地位,投入者眾將促使市場成熟,但PDA是否可像PC風光10餘年?這可不得而知。

近來為扶植本土IA產業的政府,不斷引進外商解決方案,陸續在台成立解決方案中心,目前包括SONY、TI、Intel、IBM等外商,皆已在台成立中心,以結合台灣民間與政府的力量前進IA。不過友笙資訊董事長陳學群認為,看似IA發展龍頭的PDA,產業特性與PC並不相同,PC時代講究的代工製造經濟,將在PDA時代轉為應用主導的新經濟。

MIC預測,2001年本土市場,兩大陣營比重將互有消長,積極爭取代工製造、平台授權的本土廠商,自然不願因壓錯寶而成為輸家,PDA的下一步將回歸到品牌或代工的輪迴;不過展望未來,商用市場與豐富的週邊應用,將是相當可為的領域。(全文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