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人臉辨識技術發展走紅,各界都在發想應用方式,從智慧型手機的整合,已擴及出入門禁的人員管控。在公領域的部分,像是用於加速機場通關,甚至協尋失智老人、比對通緝犯,與協尋機場未登機旅客,都帶來不同的效益。在商用領域的部分,為內部人員管理等不同應用面,帶來新的變革。
舉例來說,在企業基本的人員管理上,不僅是提供新的做法,同時也帶來新的助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企業人資的考勤管理需求。
過往,企業使用的技術是打卡鐘或卡片感應型式,現在人臉技術不只成為新的選項,也能成為企業避免員工代打卡弊端,與因應勞基法要求的新招。
在考勤之外,企業還有門禁管理的需求,除了普及的密碼、卡片或各式生物辨識技術整合,現行人臉識別也提供更多使用彈性,正常走過就能驗證身分,甚至辨識角度不一定需要正臉,這也讓應用場景可以變得更廣;而且,企業環境也有不同人員管理對象的需求,在員工之外,還包括訪客、第三方承包商與客戶等,而用人臉確認身分也是提升安全的作法。
可別以為這樣的應用還很遙遠,只有國外企業及國內的高科技業才見得到,現在,其實就連臺灣中小企業都有應用實例,這也意謂著,企業要應用的門檻,已經比想像中要低。
當然,關注人臉辨識應應用所帶來的效益之外,企業還是要注意隱私衝突與個資保管的問題,畢竟,在中國政府廣泛用於社會安全監控之下,掀起許多隱私方面的爭議,企業應用雖不像政府那樣大規模與重視追蹤監控,但仍是企業必須考量的部分。
連鎖餐飲業者已經在使用刷臉打卡
雖然自2012年,國內機場就正式啟用快速通關的人臉應用,但今年,人臉辨識在臺的發展與應用正式起飛,不只是相關技術發展蓬勃,人員管理的多種應用情境,更是成為焦點。
這一年來,國內在人臉辨識引擎技術的發展,相當快速,不只是軟體業者,甚至也有電信龍頭、大型銀行都在開發。在應用面,基於人臉辨識的套裝產品,更是關鍵。
對應企業的人員管理需求,過去就有人資、考勤、門禁、訪客等資訊系統,隨著AI人臉辨識技術加持,應用開始產品化,讓企業導入應用門檻大幅降低。或許你還不知道,其實生活周遭的一般連鎖餐飲業,就有採用的實例。
對於連鎖餐廳、零售業而言,本身就有多據點的人員考勤管理需求,現在國內已有企業改用人臉考勤方式。例如,在全臺已開設近50間分店的連鎖火鍋「築間幸福鍋物」,當員工在上下班或休息時,就會走到櫃臺後方的平板前,按一下就能打卡。
實際操作時,當員工點擊「上班」的選項,我們可以看到平板上的考勤用戶端App就會進入相機模式,就能識別員工並記錄出缺席至雲端的後臺系統,讓企業的人資與財務,可以容易掌握員工的出勤狀況。
不只是餐飲業,國內也有營建業在運用。例如,崑益建設在他們的公司內部與展售中心,開始使用這種新的考勤方式,來降低人事管理上的問題與節省時間成本。而過去,他們是使用打卡鐘的方式,人事單位需要一筆一筆核對出缺席資料,打卡紙的消耗也不少。
特別的是,新的方式也能對於外站人員的管理提供幫助,避免外點人員的舞弊行為,像是員工為提早下班,請同事代為打卡的問題。
這是因為,傳統使用打卡鐘或卡片感應的系統,有時可能發生老鳥會凹菜鳥,或是外點人員提早下班,交由一個人打卡的情況。而過去企業的作法,不只是店長需花心力看管,總部也要派人實地稽查,或是要調閱攝影機,現在人臉考勤方案也成為新的解決之道。
顯然,以人臉考勤的新應用而言,在產品化的趨勢之下,將成為打卡鐘與打卡紙的另一選擇,並能讓企業掌握人員的出席與工時,可以更確實。
值得關注的是,人臉考勤的應用發展,也與國內勞基法趨嚴的現況有關。例如,政府加強對於勞工出勤時間的稽核,並且監督企業是否支付加班費等,過往容易出現難以計算的問題。而人臉考勤的應用,對於人員進出將帶來更多管理上的幫助。
人臉考勤應用讓員工上下班記錄更確實
在人臉考勤的發展上,許多廠商特別提到國內勞基法趨嚴的現況,過去臺灣企業多半是採用感應卡、打卡鐘的技術,但在在勞資爭議當中,其實出現許多考勤資料不確實,像是有些產業常會有老闆讓員工加班,可是沒有打卡資料,沒有加班費的狀況,或者是反過來,員工製作假資料控告雇主等問題。
取代打卡鐘,連鎖餐廳讓員工刷臉就能上下班
國內知名連鎖火鍋店「築間幸福鍋物」的分店中,開始採用研勤科技的人臉考勤產品,讓員工只要在櫃檯後方的平板上,點擊「上班、下班、休息」的選項,就能啟動相機刷臉驗證打卡。(攝影/羅正漢)
辦公環境、工地、廠區也用臉管理出入,並擴及訪客與外包人員
在企業內部的考勤等應用之外,人員的門禁與進出入管理,也是一般企業常見的管理項目。過去常見的管理方式,就是人員識別證、感應卡的應用,來確認身分,同時,還會依照管理對象而有區別,除了一般的企業內部人員,在不同場景下,還包括訪客、第三方的清潔人員與外包廠商等。
現在國內也開始有企業應用基於人臉辨識的方案,不只用於企業辦公大樓,甚至用於工地現場、廠區的進出管制。
例如,國防單位對於營區內部的人員安全管控,早年都是門哨檢查識別證的方式,現在國防部也正規畫未來將利用人臉辨識,與行動載具QR code等多重認證方式,幫助跨營區門禁與會客。今年8月,博愛營區就舉辦了快速通關的體驗活動,目的是為意見蒐集,據瞭解,預計規畫在2020年下半年正式施行。
在企業辦公大樓方面,譬如說,遠傳電信也應用人臉辨識,做進出入管理。在員工走到自動門之前,經過天花板的攝影機,以及後端的人臉辨識系統,就會識別後自動開門,同時,他們也與企業自身的訪客系統整合。此外,在他們的應用上,還將能夠搭配一旁數位看板顯示相關資訊,像是歡迎與企業公告的內容,並規畫清潔人員打卡的應用。
不僅如此,在擁有廠區、工地的企業環境,人員管理的需求同樣深受重視,而且要求其實比想像還複雜。
舉例來說,在營建業的用法上,還有結合公安管理的需求,要在人員進出工地時,能秀出相關證照是否過期;要辨識不歡迎的對象,像是被公司列為黑名單的包商人員,也可以透過人臉去管理,而不用靠門口的警衛。
現在國內就有一家營建業,是在每個工地現場,利用布置在現場的IP攝影機來動態進行人員管理,目的希望能有一個更簡便的方式,讓人員走過就能成功識別身分,就算手上提舉重物也不影響辨識,每次出入也都會有明確記錄。
而在危險區域的人員管控,國內這家營建業者也是利用人臉辨識來執行。以前,該公司在承攬公共工程時,人員需要進入開挖的隧道等危險區域,因此企業對於人的進出有嚴格管理要求,但傳統做法,工地是使用一個大白板,上面掛滿了人員的名牌,讓人員在出入時可以手動翻牌方式,管理者就能掌握進入危險區域的人員。但實際管理時,人員還是會有忘記翻牌的情形。
而透過人臉辨識的幫助,進出入的管理就變得簡單,再搭配一個可顯示多個人員資訊的專屬介面,不僅免除人員忘記手動翻牌的問題,同時也能記錄人員待在裡面的時間。
在廠區環境的人員控管,現在國內也有企業正在導入,不只是針對內部員工的管理,還包括訪客與承包商的人員管控,甚至是車輛管制,同時,他們提供一臺註冊人臉的Kiosk,以及線上申請的網頁,讓整體廠區的人員管理流程,可以變得更簡便。
而這些企業場域內部的應用實例,也顯示在辦公大樓、工地與廠區等環境,其實還有各式不同的人員進出入管理需求,以及各式管控的對象,無論是企業員工,甚至還有訪客,外包的清潔人員與各式承包商。
AI技術日趨成熟,人臉辨識應用門檻降低
人臉辨識技術在臺的實際應用例子,近期變得越來越多,最大的關鍵,就是AI人臉辨識引擎的成熟發展,讓應用可能性大幅提升。
對於這樣的現況,AI技術的加持功不可沒。研勤科技行銷長施心曼指出,AI人臉辨識在這兩年的發展很快,特別是這半年。過去的人臉辨識技術,與現在的人臉辨識相比,其實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AI演算法的加持下,準確率現也能提高到98%、99%。對於未來發展,銷售iSAP的瀚錸科技總經理許勝雄更指出,以AI進步的速度來看,人臉辨識引擎未來是沒有門檻障礙的,應用才是關鍵。
更重要的是,過去我們看到很多例子都需要以專案的方式進行,現在套裝產品已經浮上檯面,這也意味著,中小企業要應用會變得更容易。
校園也有人臉應用實例,可用於借書、宿舍出入管控
讓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應用場景,像是臺灣校園,現在也有使用人臉辨識系統的實例,在弘光科技大學的圖書館中,今年夏天,他們也宣布已建置新的人臉辨識系統,取代過去拿出學生證進行刷卡感應的方式。因此,學生與教職員可以透過單一入口平臺,先上傳自己的照片,之後出入圖書館,同學們即使手上拿了很多書本,也能快速通過。
而且,該校宿舍也導入這樣的應用,只要將宿舍名單建檔,就能管理非住宿生的闖入,並即時以簡訊通知舍監,提升校園安全;此外,高雄科技大學也有實例,開始透過人臉辨識系統,管理教職員在不同校區的通行。
對於企業而言,對於這類型的人員進出管理應用,其實也不難聯想到,就是能將人臉辨識技術,用於企業內部活動的人員簽到,甚至,舉辦研討會等活動時,取代現行在各處安排人員,並以QR Code掃碼方式,辨識人臉就能記錄與會者,以及逛了那些攤位與議程。
綜觀上述各式應用,雖然過去我們曾看到臺灣不少例子,是銷售人臉辨識相關產品的企業,將人臉技術用於自家公司或集團內部,但現在其實已經有更多臺灣企業,真的這麼做。
而且,雖然一些場景還是要專案進行,但基於人臉辨識技術的套裝產品出現,也開始讓企業導入可以更容易。
還可用於客戶管理層面,要能認得與分析顧客,提供貼心的專屬服務
還有一個人臉辨識應用鎖定的目標,是企業服務的對象,也就是顧客,這樣的客戶管理場景,主要發生在金融服務與零售服務業。
最近,國內長榮航空也傳出將有這樣的應用,能幫助自家常客飛行計畫的旅客,經申請就能用人臉來加速通關。這主要是因為長榮航空所屬的「星空聯盟」,在今年8月宣布將進行這項計畫。
據了解,在旅客登機過程中,除了國家安檢或海關查驗之外,傳統仍需要手持護照與登機證進行檢驗的地點,像是使用自助報到機,行李托運,進入貴賓室與登機門,都將能運用人臉辨識來驗證身分,因此,旅客手上可以不用拿著護照與登機證,或是一直要拿進拿出,讓登機過程可以更自在一些。
在金融業的人臉辨識應用上,確認顧客身分更是一大需求。國內其實早就有不少銀行在關注這一塊,像是國內的中國信託、玉山銀行都開始提供刷臉提款的ATM設備。事實上,過去幾年也不時看到各式應用情境,例如人臉開戶、ATM刷臉提款等,這也是近年金融業為因應反洗錢監控趨嚴的需求,不斷提倡KYC(Know Your Customer)有關。
除了在ATM可用人臉辨識確認身分,臨櫃客戶的身分確認,也可能是金融業的應用重點,過去行員為了查核身分,必須要檢查存戶的存摺、印章、簽名,人臉辨識將進一步強化驗證方式,解決身分冒用問題。
在顧客服務方面,還有一種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因此要識別店家的熟客,避免交班人員不認識VIP客戶,以及改善重要客人來店時,卻無人接待的狀況。目前,國內金融業已經在嘗試,像是今年6月台新銀行新打造的數位分行,就啟用了VIP人臉辨識迎賓服務,讓客戶走入大廳時,行內的理財專員就能收到通知主動迎接,並預先把客戶預約好的相關文件準備。更早之前,中國信託也就已在東湖數位分行,打造迎賓牆與VIP接待的應用。
這些金融業者的應用上,多是直接採購人臉辨識引擎,而在國內的零售服務應用中,也有用人臉辨識來做到客流分析,或是廣告精準投放。例如有國內的大賣場,透過人臉辨識計算現場人數、分析男女與年齡等資訊。
事實上,國內多間超商與連鎖店在前幾年就引入人臉辨識系統,像是建置了數位看板,看板上方並配有攝影鏡頭,不僅透過人臉分析,計算廣告的觀看次數,並瞭解顧客對什麼廣告有興趣,精準投放廣告。
隱私與個資保護仍是多數企業導入人臉辨識的顧慮
但無論如何,人臉辨識應用的隱私相關問題,仍是企業無法迴避的挑戰。事實上,任何驗證身分的生物辨識技術,都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一般而言,企業內部員工的應用通常反彈較小,但還是有不同觀感的問題,而對外的管理上,稍為複雜一點,焦點在於客戶管理的層面,對於蒐集資料的聲明、儲存、用途、保管,以及加密與去識別化等,必須考量,而現在有些解決方案已經設想到這些問題,讓企業在應用上能更沒有顧慮。
至於政府的應用,又是不同層面的議題,主要也是大規模監控與隱私的衝突,法規與政策如何權衡拿捏,是政府必須要不斷思考的。
醫院電子看板結合人臉辨識,讓醫護人員調閱專屬資訊更簡便且安全
在長庚醫院的護理站中,不僅配置大尺寸智慧電子白板,方便檢視護理資訊,同時也在電子白板旁裝設攝影鏡頭,及引入人臉辨識系統,讓院內的值班人員可以透過人臉辨識,確認具備權限操作這個大平板。之後,值班的醫護人員就能選擇要查看的資料,像是透過自訂的6分割視窗,一次掌握多種資訊,像是病患動態、手術排程等,並能視需求調整版面配置。(攝影/洪政偉)
應用在企業內部人員的形式中,還有一種進階的企業應用整合情境,也很值得關注。例如,會議室或工作區設置的大型智慧電子看板,在國內醫療領域中,也有結合人臉辨識,確保資料存取的應用實例。
隨著大型智慧電子白板的應用浪潮,近年各醫院也陸續建置相關應用,可顯示住院病患與護理資訊,取代傳統白板。特別的是,在長庚醫院的護理站中,今年該院裝設的觸控電子白板旁,還搭配了一個攝影鏡頭,這是為了讓院內醫師可以透過人臉辨識,驗證身分進一步存取系統。一旦確認為目前值班人員後,醫師就能操作電子白板並檢視相關資料報表,像是將需要的病患資料、手術檢查排程、照護團隊資訊等呈現在螢幕上。
另外補充的是,不僅如此,這種透過人臉辨識確認員工身分的應用,在不同領域也有發想。例如,在Uber、臺灣代駕的App上,用人臉辨識協助公司確認駕駛的身分,另外傳出有POS系統也搭配人臉辨識,可幫助店家員工對系統操作權限的解鎖。
相關報導 人臉考勤門禁應用在臺落地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