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一張600萬元的伺服器請購單,困擾著這位典型文組人的總經理,讓她下定決心,開始研究起IT的世界。

投身資本市場超過10年,PChome策略長暨露天拍賣總經理曾薰儀,掌管了全臺最大規模的拍賣網站露天拍賣。不過,翻開她的學經歷,完全是一個標準的文組人,沒有任何資訊相關背景,現在卻成了一家年交易金額破3,300億元網路公司的掌舵手。

回想2018年初,她剛接任露天拍賣總經理一職時,收到了一份網管提交的硬體採購單,因自身缺乏資訊工程的背景,她無法理解,為何需要投入如此龐大的採購金額,購買這類伺服器。6萬元和600萬元伺服器的差別在哪?她找來網管人員解釋其中的差異。

藉由網管的說明,她才了解到兩者的差異性,進而了解採購該硬體的必要性,同時,她也決定強化自己的IT知識。為了更加體會開發者的思維,她開始學習可連結彼此的語言,為期一年,每逢周三早上,找來資訊同仁教她資訊相關的內容。

她坦言,在非開發者眼中的服務架構,每個服務為一個獨立的圖示,像是電子郵件、人力資源管理、產品、研發等,且他們只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功能,不清楚每個功能背後,連結了一套資訊架構。在開發者眼裡,每個產品都由一個完整的資訊架構支撐,包含了AD伺服器、儲存、資料庫等。

上了一年課之後,她笑言,雖然還是不會寫程式碼,但是,這讓她開始了解工程師的心境。開發者習慣透過程式語言,以邏輯性思維與電腦溝通,從而獲得相對應的成果。她甚至直言,難怪許多電腦工程師喜歡宅在家,相比與人們的互動,電腦世界的溝通更有一套可依循的規則。

不斷接收開發專案的指示,這是曾薰儀體會到的開發者每天身處的工作環境。開發者面對源源的開發需求,除了需開發新系統或服務,還需維護既有系統,以及兼顧突發狀況,但是,開發者往往沒有額外的人力與資源支持,甚至,需面對時間壓力。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手中有限的資源,順利處理所有的事項是開發者的挑戰。

更麻煩的是,產品經理與前端人員提出的需求,時常不夠清楚,再加上規格不全,導致開發人員經常處於無法掌握實際需求的窘境。 

曾薰儀以自己身處的電商產業為例,業務端人員為了增加業績,不斷向開發者提出加速商品出售速度的要求,希望簡化商品的購物流程,讓顧客能快速完成結帳程序。

例如有次,開發團隊收到了簡化購物流程的要求,確認無誤後,開始修改程式,但完成後,產品經理卻抱怨,顧客每次購物只能購買單一商品。原來為了加快購物速度,開發團隊移除購物車功能,改為商品購買鍵,顧客一鍵點擊就可進入結帳畫面。最後,為了讓顧客可以一次購買多種商品,產品經理要求開發者必須裝回購物車功能。

造成兩者溝通失敗的原因,曾薰儀指出,產品經理事前未清楚說明需求。她解釋,在開發者的眼中,商業端人員欠缺系統化思維,及邏輯性語言,因此提出的需求經常是為了解決單一問題,經常都針對特例狀況,甚至無規律可依循。往往,IT依照需求完成開發後,又冒出另一個新問題。

她表示,解決之道就是,經營者與商業人員需要改變與開發人員溝通的方式,否則,開發者最後完成的產品,與實際需求會有很大的落差,導致產品無法擺脫,「開發完成還得修改,改後又修,修了又拆的循環。」

許多資深的經理人踏入職場時,資訊和程式語言的影響力還不明顯,但如今,全面資訊化的時代已來臨,她提醒商業人員,不能再忽視資訊的能量,尤其需更新與開發者溝通的模式。如果上層的經營者,無法以系統化的思維,思考公司計畫推展的新服務,非但無法有效與開發者溝通,甚至,會導致公司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經營者須學習的7大系統化邏輯思考的要素

曾薰儀歸納了7點系統化邏輯思考的要素,第一點,商業人員需思考並理解問題的本質,從而清楚了解問題的全貌,以提出需求的具體細節;第二點,具體描述問題的範圍,以及希望達成的目標;第三點,找出問題反覆發生的規律;第四點,找出問題的重要參數;第五點,精簡重複性的描述;第六點,套用程式邏輯規則;最後,持續驗證、執行,以進行修正。

她強調,商業人不需要學會寫程式,但需要懂得系統性思考問題,再加上用邏輯性語言描述問題,才能有效的與開發者溝通。她提出3個與開發者溝通的要點,首先,找出問題或需求反覆存在的規律,再者,將規律與重要的資料參數化,最後,精簡描述,省略重複性的執行動作。

另一方面,曾薰儀最想告訴開發者的是,總經理之上有千千萬萬個老闆,包含了董事會和股東,新創公司的背後則有投資者、創投等,這是商業世界真正的全貌。完整企業架構是組織分工,上從總經理、部門主管到中階主管,最後是基層員工,開發者眼中,總經理主掌整個公司的所有資源,負責調配資源,但其實不能忽略總經理背後,公司實際的經營者。

商業世界和電腦世界都是由0與1組成,電腦世界的規則為二進位,是0與1之間單純的溝通,目的是讓系統邏輯化,而後者則為十進位,首位數字為1,後面由越多0組成,代表該組織背後的商業價值越高,而槓桿和倍數是堆高價值的規則。  

露天拍賣總經理曾薰儀表示,開發者若想獲得資源,要將開發需求化為數字,成為商業人員可理解的語言。

爭取資源,開發者需學習商業世界的語言──會計

為搭建開發者與經營者間順暢的溝通橋樑,同樣的,開發者需學習商業語言。曾薰儀表示,開發服務或工具時,開發者需要思考,開發成果可產生的收入,為何種模式。收入有4大來源,可能來自廣告、零售、訂閱服務,又或是慈善捐款。開發者若想獲得資源,不管是人力、資金或開發自由度,皆要學習了解開發成果套入會計公式後,會連動的項目,是造成收入或成本增加,又或者是減少。

一旦兩個世界找到相通的語言,在追求創造商業價值的社會,曾薰儀指出,只要能量化和計畫會計公式的條件值,資源就會由上往下移動。「連結價值和資源的語言,就是會計。」曾薰儀強調,會計學成熟於15世紀末,只有單一條公式,且只含加與減,但她指出,這個語言的能量,非常強大,是商業世界裡,資源間溝通的媒介。該公式所獲得的結果,相當於公司過去的成績單,也就是將公司的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再減去營業費用,最後,獲得公司的收益,而這些細節都依循固定的格式,攤開在每個公司自家的報表上。

她以資訊部門最常見的硬體汰換專案為例,網管人員或系統架構師與管理層級溝通前,應該以商業人員的思維,評估硬體更換的迫切程度。當公司需開發新服務,然而,無法改變架構,該如何控制成本,才可達到最好的效能,若更換機器可提升多少效能,逐一考量使用年限、維護成本等要素,及舊機器可發揮什麼新的用途,反之,公司需花費多少維護成本,才可繼續延用舊機器。把這些考量因素量化,化為數字,就可成為商業人員可理解的語言。曾薰儀表示,只要數學能算的出來,沒有不能買的機器。

相較程式開發語言,會計語言僅有單一公式,全球通用,且至今已存在超過6百年,仍沒有更新的版本,而程式語言則有數十種,開發者視開發環境的需求,選擇語言,且隨著時間的演進,更有新語言出現。開發者們手中握有的技術,代表財務語言的1,除了投注心血,強化1的能量,曾薰儀強調,更要聚焦技術可為1之後加上多少個0,這是開發者所掌握的神奇力量。

逾10年的商業領域的工作經驗,曾薰儀也觀察到資訊架構與企業組織的共通點。大部分企業的決策過程,多由上而下,而且組織架構由單一個金字塔組成,每當業務暴增時,只靠增加工時消化待處理的事項,她形容,這像是早期企業的資訊架構,有CPU、AD伺服器、儲存、資料庫等,當資料庫滿載時,不停地增加記憶體,是僅有的應對方法。

但是,資訊架構若改採分散式架構,可橫向擴充,更富彈性,她指出,企業也一樣,不應只有單個金字塔架構,應橫向發展有多個工作組織,而組織間平行運作,分別為不同的目標努力,但朝同一個方向前進,她強調,公司若單靠一人決策,成長速度會十分緩慢。

 曾薰儀的總經理心法 

 1  以邏輯性思維與開發者溝通

 2  建多個朝同方向前進的工作組織,並平行運作

 3  開發者需學習會計,量化開發需求

資料來源:曾薰儀,iThome整理,2019年9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