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和新創業者合作,從4月12日起在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

臺北市在4月12日和衛福部、新創業者業安聯手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初期先在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試辦,市長柯文哲預告下周將擴大在12個行政區健康服務中心登場。不過這幾天實名制口罩販賣機試辦卻引發不少爭議,包括口罩販賣機臺數量不足、銷售時間有限、需人員從旁協助,遭質疑為政治作秀,還有民眾使用多張卡片超額購買,以及民眾健保個資可能外洩等等。對此,臺北市資訊局出面澄清,也揭露更多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在開發及整個身分驗證、交易的程序。

此次北市和業安合作試辦的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以自動販賣機在北市健康服務中心銷售實名制口罩,以減少人工方式銷售口罩,身分查核、收款、口罩領取等流程投入的人力,並疏解民眾購買口罩大排長龍的情形。

目前在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部署的3臺實名制口罩販賣機,民眾只要插入健保卡,完成身分查核、實名制口罩購買資格驗證,就能以非現金支付,在1到2分鐘內購買口罩。但販賣機銷售時間並非24小時,平日(周一至周五)銷售時間為早上8點半到晚上6點半,例假日為早上8點半到中午12點。

從4月12日開始試辦,到4月13日結束為止,臺北市政府統計,一天半的時間共售出約1,500份口罩。而根據北市府在4月12日對使用販賣機的民眾作出口調查,144份問卷中,約8成5的人對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感到滿意,但民眾也反映了一些問題,如販賣機臺口罩容量太少、插卡位置過高、流程不熟悉、機臺位置及排隊動線等等。

目前在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試辦的階段,先以一周的時間進行壓力測試,並蒐集口罩銷售各項數據。臺北市長柯文哲指出,未來將視第一階段試辦成效,配合中央政府的防疫政策調整。他日前受訪時還進一步預告,下周將擴大部署至12個行政區健康服務中心。

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為口罩實名制1.0加強版

臺北市過去和民間業者合作推動智慧城市,由市府提供實驗場域,開放有興趣的業者提出申請,由業者投入資金及技術,在實際的場域中測試技術或商業模式可行性,例如臺北市和業者過去合作的智慧城市專案,包括智慧路燈,以及和遠傳電信合作的5G網路應用,今年還和臺灣智慧駕駛公司聯手,將展開國產自駕巴士的道路行駛測試等等。

這次的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試辦,也沿用過去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的專案模式,臺北市提供場域,合作業者提供設備及技術,通過小規模進行PoC概念性驗證,以驗證技術或商業模式可行性,評估專案的成效,並提供業者在實際場域練兵的機會。

參與專案的臺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指出,此次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是在柯市長的指示下,由副市長黃珊珊帶領跨市府單位,包括衛生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資訊局等單位,和中央的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衛福部、健保署,與民間新創業者共同完成,約花費3個星期開發,當中最大挑戰在於介接健保署的口罩實名制系統,所幸獲得健保署資訊團隊的支持,開發API讓自動販賣系統介接健保署系統。「不論在資安、口罩配額、系統介接方面,這項專案是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的成果」。

呂新科認為,實名制口罩的推動,對我國在武漢肺炎的疫情控制、防疫上,扮演關鍵的作用,而不論是實名制口罩1.0、2.0,或是將來將推動的3.0,都是限期購買、預購的概念,其中涉及身分的核實、每人購買配額確認,再到支付、領取口罩等作業,而在口罩實名制1.0裡,這些銷售作業都是由藥局人工處理。

「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目的為將流程中涉及的人力降到最低,相當於實名制口罩1.0的加強版、延伸,利用智能化科技輔助實名制口罩銷售」,他表示。

至於外界質疑臺北市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當疫情過後,這些販賣機反而造成浪費。呂新科首先澄清,這些販賣機為業者租用,未來若疫情過去,能夠回復機臺至原本的功能,不會造成過度資源浪費。至於市府在這項專案中投入多少成本?「目前和廠商採用試辦計畫,主要費用都由廠商支付,目前傾向由市府負擔一部分的變動及運作費用,但這部份最終還要等到擴大落地至12個區才會定案」,他說。

改裝自舊有販賣機

這套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所使用的販賣機臺,是由業安和販賣機業者合作,改裝舊有的自動販賣機而成,利用外掛模組改裝,將一般販售食品的自動販賣機,改裝為實名制口罩販賣機,搭載螢幕,後端連線至健保署資訊系統,可即時查核購買者身分,查詢口罩購買紀錄,並支援Apple Pay、Google Pay、Line Pay、街口支付,以及悠遊卡、icash等非現金支付工具。

面對外界的諸多質疑,業安強調,實名制口罩販賣機並非從頭製造,未來武漢肺炎疫情趨緩後,口罩販賣機可回復成一般販賣機,不會產生浪費。另外,對於外界批評臺北市政府花大錢,他們也在臉書上澄清,這項試辦屬於北市智慧城市一部分,因此所使用的軟體、販賣機都由該公司承擔支付,政府並沒有投入金錢。至於口罩販賣機產能是否足以應付大規模部署,業安未正面回應,但現階段足以應付北市在12個健康服務中心的部署。

而在4月12日實名制口罩販賣機正式試營運後發生的一些問題,引發各界的關注,業安坦言上線初期確實發生一些問題,主要是因為開發時間太短,正式環境無法進行壓力測試,目前正努力改進中。

業安也指出,他們的目是是改進系統直到真的可用,解決藥局密度分配不均的問題,藥師銷售口罩的過卡、收錢、分裝口罩的三大問題,已能解決前兩項問題,分裝口罩還有待有人力資源的公司協助處理。

需人力從旁協助、販賣機營業時間受限

記者實際走訪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觀察民眾使用販賣機購買口罩的情形,3臺口罩販賣機集中於服務中心在松廉路的入口,販賣機成品字形部置,其中一臺販賣機因機臺內口罩銷售完畢,等待補充口罩,室外約有十位民眾排隊等候,因民眾首次接觸口罩販賣機,可能不熟悉使用方式,現場特地安排專人協助操作。因口罩販賣機僅能使用健保卡,一旁還設有人工櫃檯,接受外籍人士用居留證購買口罩。

以自助為主的自動販賣機,理論上應可以減輕人工銷售負擔,但從現場安排多位人員協助來看,確實在試辦階段,一些小地方反而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在場從旁協助。

舉例來說,當民眾用悠遊卡購買口罩時,現場人員提醒會有兩聲「嗶」,第一聲「嗶」僅代表為悠遊卡建立連線,第二聲「嗶」才是完成扣款,不少民眾聽到第一聲嗶誤以為已完成扣款,結果導致扣款失敗,最終沒有成功購買口罩,這些使用上的小細節需要專人協助。為避免誤會,臺北市長柯文哲已表示,未來口罩販賣機將改為一聲「嗶」完成扣款。

另外,由於販賣機認卡不認人,為避免民眾使用多張健保卡購買口罩,現場也由專人勸導民眾,一次排隊僅能使用兩張健保卡在販賣機買口罩,必需再排一次隊伍,才能使用另兩張健保卡再次購買。

原本北市健康服務中心和一般的健保特約藥局一樣,每天口罩配額為200份,北市在健康服務中心部署口罩販賣機後,考量到自動販賣機銷售效率,中央政府提高販賣機的口罩配額,3臺販賣機一天配額900份口罩。

對於口罩販賣機為何沒有24小時銷售口罩,呂新科則解釋,販賣機每日的口罩配額有限,口罩銷售完畢,當天即無法再提供口罩,另外,販賣機仍由健康服務中心員工人力補充口罩,加上安全考量,目前販賣機設置在服務中心內,因此需配合健康服務中心的上班時間。此外,串接健保署實名制口罩系統的API,也會在每天晚間11點失效。

民眾健保資料不落地

目前,實名制口罩1.0是在各地的健保約特藥局,開放民眾使用健保卡,過卡完成身分驗證後購買口罩,身分驗證在健保體系下完成,而臺北市試辦的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民眾則是以健保卡,在第三方業者的販賣機,線上串接健保署系統進行身分查核,不免讓外界擔心民眾的健保或個人資料遭第三方取得。

對此,呂新科表示,每臺販賣機透過臺北市政府的閘道,再介接到中央的資料庫,整個過程都是經由安全通道達成,第一階段是販賣機先透過電信業者MDVPN,建立安全通道連到臺北市政府的雲端機房,再透過防火牆及特定的通訊埠約定,和健保署的API串接。

他表示,自動販賣系統和健保署系統的串接過程中,只做必要資料的存取,自動販賣系統的健保卡卡機透過安全通道連至健保署的系統,只能得到資料查核的結果,例如個人身分的確認、實名制口罩可購買的份額,販賣機才啟動後續付款、口罩領取程序,完成後再回寫在健保署的資訊系統,註記該民眾已經購買口罩,過程中不涉及個資的交換,不涉及個資落地的問題。系統只會紀錄交易編號,及交易的金流資料。

為了降低接觸感染的風險,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也整合了非現金支付,降低人和人接觸的風險。

至於目前試辦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現場還是人力協助,呂新科表示,這是因為系統的成熟度,以及民眾對實名制口罩販賣機使用的不熟悉,需要人員的輔助,理想的目標是未來整個口罩自動販賣機的程序優化到一定程度,降低過程中需要人工介入的比率。

如同政府推動口罩實名制1.0、2.0,到即將推出的3.0,提供民眾多元的口罩購買方式,他認為,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未來若能納入中央防疫體系中,將可補足人工銷售口罩的不足,成為政府多元防疫體系的一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