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年前啟動數位轉型的國泰金控,最近一年多來,連續交出不少亮眼的創新成績單,尤其在今年,一連舉辦兩場大型技術活動,生態圈夥伴日和國內少見的金融技術年會形式中,一口氣發表了多項嶄新的金融商品或科技應用,也有不少內部作業變革,甚至是在異業結盟共創的生態圈經營上,都大秀爆發式的創新能力。
對外服務、對內改造,甚至跨國合作應用紛紛現身
在對外金融創新上,智能助理阿發擴大支援銀行、壽險、產險、證券到投信領域的常見問題都能線上解惑,未來不只能讀,還將能聽、能說,變成金融語音小助手。
年初上線的小樹點區塊鏈點數交換平臺,自行優化調校的區塊鏈交易效能,不輸國際支付平臺PayPal,來實現異種點數也能混用,即時兌換一款商品的複雜新模式。
而即將推出的全新數位高速公路保險,不只打破了傳統保險商品設計流程和速度,採用了商品碎片化中臺架構後,車子開上高速公路才計算,連一個車燈、一片擋風玻璃都可以各自獨立成不同保險商品。
在內部作業優化的變革上,結合了6種機器學習技術和即時資料工程技術,國泰盾服務將金控的多樣化風險監控模組,變成了一項內部SaaS服務,讓各子公司前線單位快速具備金控級的自動化風控能力。
每月60萬通客服電話,客服人員都能從O2O顧客視圖,預先判斷顧客可能想問問題的答案,加快了9成的處理效率,平均180秒內解答。
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資料科學實驗室還自行打造出不輸科技巨頭的AI自動建模平臺AutoMLab,只要指定資料來源,目標資料欄位、預測條件等基本描述,就能自動產生一個預測力不錯的AI模型,讓業務人員能像資料科學分析師那樣,自己嘗試大量AI預測實驗。
在生態圈發展上,從先前的集團內跨子公司共組的數據生態圈,進一步,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副總經理梁明喬指出,國泰要把自己變成了一套服務模式(Cathay as a service),藉此將集團內部業務場景經驗,擴展到異業合作的商業模式上,來創造更多集團內外部的合作,建立一個共榮的數據生態圈。
例如結合國內線上電商蝦皮購物或設計電商Pinkoi,透過API串接異業資料,讓店家、賣場主,設計師,用平臺上的開店資料、經營數據等平臺內部資料,作為申請借貸的評估資訊,而國泰更將貸款服務,從甄審流程,商品設計,後臺撥款都全程數位化,來加快資金到位的時間。
甚至還靠技術來發展國際金融生態圈,例如國泰在東南亞有多項跨國異業合作,如和新加坡金融新創Finaxar合推中小企業自動化信貸、與Jio Health健康照護平臺合作來設計健檢與壽險結合的商品、或與日用品社會企業網購平臺iCare Benefits設計貸款商品,結合貸款保險。國泰生態圈已經整合了電商、電信,交通,住宅,居住,生活場景,未來還要整合醫療、IoT服務等。
將技術變成發展飛輪效應的加速器
國泰金控突然這2年可以快速發展,大步邁進的關鍵是什麼,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首席企業架構師張維仁透露,面對數位通路面的需求改變,數位產品面的需求改變,再加上商業模式的改變,國泰的策略之一就是,定調「用技術轉型來輔助整體集團的數位轉型。」
當然,張維仁的意思不是指,國泰數位轉型只單靠技術改變,而是「國泰將技術認定為轉型的關鍵」。所以,國泰後來更進一步在金控端,設立了現有近700人規模的數數發團隊,要結合數據、數位和科技來推動發展,進而帶動全集團轉型動員。國泰要將技術變成發展飛輪效應的加速引擎,
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是詹姆.柯林斯在20年前《從A到A+》一書中提出來的觀念,企業從優秀到邁向卓越的過程,透過各種方式累積實力,壯大自己的規模,就像一個巨大笨重的飛輪,但在多次加速推力後,反而會自己轉動起來,越轉越快,而科技正是這個飛輪重要的加速器。
雖然飛輪效應是20年提出的觀念,後來連Amazon都重用這個思維來發展戰略,至今也是許多企業主慣用的管理方法或戰略思維。
國泰金控透過技術來輔助轉型,達到快速發展的作法,儘管他們沒有明講,但也可以說,他們就是將科技視為數位轉型發展飛輪加速器的典型。
國泰金控的技術轉型,先從國泰世華銀行開始著手,再逐步擴大到全金控。在2016年啟動轉型後,國泰開始尋找對日後發展的限制,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銀行EAI系統的承載力不足,系統架構也因過於複雜而缺乏彈性。再加銀行核心系統,可能整合上百套系統,得大量仰賴廠商支援,無法快速支援業務變化的需求,維運成本也會隨著時間越來越高。
全新設計的微服務架構技術中臺,單日交易量高達1,700萬次
國泰後來重新打造的新一代技術架構,就採用了微服務架構、容器技術和K8s管理平臺,在2020年時,新中臺的單日平均交易量可以高達1,700萬次。圖片來源_國泰金控
從國泰世華銀行內湖IT辦公室10樓大白板的塗鴉牆上,可以一窺國泰如何以技術作為轉型發展加速器的戰略思維。
國泰世華銀行在2019年1月,正式成立中臺發展部,從這張塗鴉圖上可以看到,首要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全行單一中臺,在2019年完成了784支API的開發,甚至平均3天就可以開發出1支,透過CI/CD自動化部署一支程式的時間,不考慮簽核等待時間的話,只需要10分鐘就能完成,還能自動在正式環境中建立藍綠部署,自動啟用2套一模一樣的服務,一套維持對外服務,另一套升級新版後再切換接手,這一切都全自動。
此外,還設計出了162個測試腳本程式,一支程式跑完自動化測試,連同資安檢查,只要8分鐘,來加快功能變動後的上線速度。
這個單一中臺,就是當時在銀行端擔任首席架構師的張維仁,帶著國泰世華銀行中臺發展技術主管鄭正略和銀行技術團隊來尋找新的架構,「當時,我們想要找到一個新架構,可以支持轉型後的未來發展。」張維仁強調。
國泰後來重新打造的新一代技術架構,就採用這幾年逐漸流行的微服務架構和容器化技術、K8s管理平臺,並在傳統銀行資訊架構中,帶進了中臺設計的作法,設計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
在2020年9月時揭露的統計數據,國泰已經完成了802支API,上線了122個服務,測試腳本也達到190個之多。Scrum敏捷團隊也從3個增加到了7個。透過中臺來啟動一項微服務,只需要1秒鐘,比2019年平臺剛上線的1分鐘啟動,快了數十倍。鄭正略更透露,透過中臺的單日交易量平均高達1,700萬次,若以24小時服務來算,每秒交易次數將近196次。
透過技術中臺的架構設計,帶來了國泰世華銀行IT的速度和彈性,後來,張維仁還將銀行架構改造經驗,變成了一套架構改造範本,帶到了金控。
第一個套用全套技術中臺設計經驗的子公司就是保險,而第一個試用新架構來創新的金融商品,就是車險,這正是國泰即將發表的新型態碎片化車險商品,保險對象的顆粒度可以細小到汽車上的一個零件,都能設計成一張保單產品,關鍵正是背後的微服務架構技術中臺。
熱門新聞
2024-10-05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