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不景氣連帶影響所有企業的獲利和營運,台灣經濟也呈現負成長,企業也幾乎刪除了所有資訊設備的預算,你如何看待這塊市場?Brio的產品將以何種策略切入?

雖然全球企業都緊縮荷包,以期平安度過這段時間的不景氣,所有的資訊預算可能都被刪除的情形下,Brio在這時逆勢操作,歐美市場的業績只有受到些許的影響,亞洲企業採用商用智慧技術的仍不普遍,是非常具有成長潛力的一塊市場。

企業大多會用盡各種省錢的方式,降低營運成本來面對不景氣,Brio的產品強調簡單易用,公司的行政人員甚至一般的普羅大眾都會操作,只要基本的拖拉和簡單的指令,就能從眾多的圖表資料中,快速產生決策需要的報表、圖形或數字,對企業來說,快速的決策過程和好的決策品質,可以提升公司整體發展的。

根據一位國外大型企業客戶的經驗,該公司導入Brio的商用智慧軟體後,六個月為公司省下約50萬到100萬美金的人事成本,資訊建置成本逐年攤平,對於企業長遠經營的目標有正面的作用,我們會說服企業朝降低人事成本方面思考。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順應時勢購買了應用軟體,但大多沒有發揮軟體最大的效用,在你的經驗中是否常發生這樣的情形?要如何解決?

通常我們說服企業客戶購買商用智慧軟體,都會先瞭解該公司的企業運作想法和模式,如果他們對公司採購這套軟體的需求和目的不清楚,雖然軟體操作簡單好用,買了對公司沒有助益,我會勸他們先不要買。

有些企業經營者隨意操作商場的遊戲規則,沒有做好預算和成本的控制隨意揮霍,在不景氣的時候嚐到苦果,像這樣的情形,我們會告訴這些廠商,其實可以商用智慧的邏輯,包括財務成本支出的計算、資料的分析,把最後得到的資料來做決策的依據,經營者並依照當時的環境來下判斷和決定,這樣的問題即可以得到解決,把損失降到最低。Brio的商用智慧軟體有哪些競爭廠商?彼此的差異處為何?合作廠商有哪些?大中華區的佈局為何?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廠商如Oracle、Microsoft、Sybase等都有切入這塊市場,商用軟體大廠CA也是競爭者之一,和上述廠商比較,Brio所關注的焦點集中,商用智慧運算機制比其他廠商精準,且幾乎和所有資料庫廠商都有合作,能存取所有廠商的資料庫資料,並非只和某些廠牌資料庫或資料倉儲相容。

Brio在大中華區市場包括台灣、新加坡、香港和大陸,總部設在香港,去年在新加坡和香港設辦事處,大陸則在北京和上海設據點,分成北中南三區,各區尋找2名代理商,負責區域的通路銷售。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