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紀昭吟指出,今年上半年台灣通訊產業受到全球景氣不佳及手機大廠積極消化庫存等因素影響,使台灣今年手機出貨量成長不如預期,預估2001年全年的手機出貨將達2100萬支,產值為354億台幣;相較去年出貨量約成長83%,但也較去年預期的2倍成長為低。

紀昭吟表示,2001年台灣具手機生產出貨能力的業者包括明碁、致福、大霸、廣達、華寶、華冠、英資達等,目前仍已接受國際手機大廠的委託訂單為市場經營策略,不過,有部分業者開始與大哥大業者合作,如致福、華寶等廠商,以配套方式行銷自有品牌,讓國產手機開始跳脫過去低階平價的形象,朝向高階機種方向發展。

但面對全球景氣低迷不振,加上全球手機大廠致力消化2000年的手機庫存,台灣今年手機出貨量的表現雖突破2000年少量生產的階段,但成長仍不如預期,估計2001年的手機出貨量為2100萬支,產值為354億台幣,相較去年成長83%,較去年預期的2倍成長為低。

此外,儘管目前政府對於業者赴大陸生產手機產品仍採負面表列,但對於充滿商機及成長爆發力的大陸通訊市場,業者早有將「生產線移往大陸」的規劃,如果近期內西進政策開放的時程或相關的配套方案有更多突破,工研經資中心(IEK)估計於2003年開始,可見到海外生產規模超越國內的局面。

相較於經濟部技術處預估今年將有2100萬支的出貨量,資策會MIC於今年8月則將原本預估的3000萬支縮減為1306.8萬支,並預測2002年的手機產量為2490萬支。

資策會分析師說,儘管今年手機市場出貨量成長不如預期,但在國際手機大廠為因應低價趨勢,也開始調整生產佈局,長期下來,將為台灣手機廠商帶來大量訂單的代工機會,且大陸龐大的手機市場需求也是台灣手機業者看好的商機業務,整體而言,台灣手機製造業者在不景氣的陰霾中仍可創造不錯的商機。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