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截圖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昨(5日)於智慧醫療線上會議中表示,衛福部正架設疫苗護照專用的FHIR網站,預計6月底前開放測試。他希望,藉由疫苗護照這個機會,將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引進臺灣、大幅推廣,同時,衛福部還要改善內部資料交換架構,改採FHIR架構。也就是說,未來部內各個署和司與醫療機構交換資料時,將統一透過FHIR來執行。
40年臺灣醫療資料交換歷史,4大轉折邁向更互通階段
龐一鳴回顧,早在1980年代,臺灣就已奠下醫療資料交換基礎。當時,政府推動勞保電子申報,隨後也推行健保電子申報,成為醫療資料交換濫觴。1990年代迎來另二波進展,當時,國際醫療影像交換標準DICOM興起,許多公立醫院和支援偏鄉醫療的醫療站開始採用DICOM架構,與國際交換標準接軌。(如下圖)
到了2000年代,衛福部開始打造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以HL7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為主要架構來開發。接下來,2010年代,健保署發展雲端系統,透過VPN架構來讓醫療機構上傳醫令、即時分享資料;除了供醫療機構看診使用,這個系統後來也發展出健康存摺,讓民眾查詢自己的醫療資料。
不過,醫療資料交換進展還有一個轉捩點。2018年,一架緊急後送專機,在天候不佳的夜晚自蘭嶼起飛,但沒多久就墜機、全員罹難。這件事讓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痛定思痛,他們分析原因,後來用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打造了一套跨政府部會、醫學中心和離島衛生所的後送轉診平臺,來降低資訊落差造成的非必要後送,並提供即時問診功能,讓後送醫學中心即時評估病人狀態、給予處置建議。
這代表,醫療資料交換的對象,已從過去的醫療單位和少數政府部會,擴大到跨部會和跨機構的交換。龐一鳴指出,從資料交換程度來看,這屬於最高等級的可互通階段,而早期電子申報時代,還只是數位化和人類可讀(human readable)階段,就算到後來的EEC,也只是再上一層的機器可讀階段。
醫療資料交換越頻繁,IT負擔也越高
但是,在臺灣醫院,這種高度的資料互通也很常見,但卻沒有統一的交換標準來支持,只能仰賴IT人員來一一客製化API。比如,近來疫情升溫,疾管署、健保署等請醫院開了很多API來交換資料,這對IT部門來說,管理API就是一大考驗。龐一鳴坦言,這種交換方式,造成醫院要管理數不清的API,不僅增加IT部門負擔和業務成本,還可能隱藏資安疑慮。
因此,他思考,要用HL7 FHIR來簡化這種交換架構,降低醫院IT成本和負擔。
疫苗護照掀契機,衛福部架設FHIR網站6月開放測試
但要推動這項改革,還需要一些契機。現在各國談論的疫苗護照,正是龐一鳴眼中的機會。他指出,今年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宣布要推動疫苗護照,像是歐盟、WHO、新加坡,歐盟更將於7月開始實施。他們要用疫苗護照,來把關、促進疫情後的跨國旅行,「這也是第一次,世界用數位科技來復甦疫情後生活。」
疫苗護照的理念,是要讓民眾透過App,出示自己在該國接種疫苗的證明,加速出入境和進出特定場所的身分檢查。而這款App,需要與該國衛生部門資料串接,而他們用來串接接種資料的交換標準,就是FHIR。
為加入疫苗護照行列、與國際交換健康數據,「衛福部也做好了準備。」在本土疫情還未爆發的過去幾個月,衛福部參照歐盟和WHO標準,逐步架設好FHIR網站,內容涵蓋FHIR交換資料所需的類別細節(亦即資源,Resource)、規格定義(即實作指引,Implementation Guide,簡稱IG),還有測試場景和驗證說明。此外,衛福部也備好FHIR所需的RESTful API伺服器,以及用於App串接資料所需的SMART on FHIR API驗證機制,如OAuth2.0和OpenID等。(如下圖)
而現在,衛福部正建置一個完整的網站,來呈現FHIR疫苗護照資訊。這個網站將架在衛福部虛擬主機上,「預計6月會開放測試,」龐一鳴表示,不論是發行疫苗護照的單位、還是驗證疫苗護照的單位,屆時都可以來測試。
衛福部揭FHIR推廣3策略,疫苗護照先練兵再改善部內資料交換架構
龐一鳴也透露衛福部推廣FHIR的3大策略,首先從疫苗護照開始,將FHIR引進國內,讓更多醫療機構和醫資廠商先來採用,以此練兵、累積經驗。
再來,衛福部要將部內的資料交換架構,改為FHIR架構。原本,衛福部內各個署和司,經常用客製化API或特殊架構來與醫療機構交換資料,但「我們決定,先從部內改善,」龐一鳴說,未來部內單位跟醫療機構交換資料時,將統一採用FHIR,來降低醫療IT的負擔。
最後,衛福部希望大規模推行FHIR架構,來降低資料交換的損失。因為醫療資訊由一連串交換過程組成,在這些過程中採用不同標準,就會造成各種損失,像是經濟損失、人員損失、資料損失等,而採用統一標準,就能減少交易損失、提高效率。
衛福部認為,實現這3個策略,也能帶來不少好處。對民眾來說,可享受更多健康照護的IT應用,比如蘋果就用FHIR串接醫院資料,同時彙整使用者的日常健康監測數值,來提供個人健康趨勢。臺灣普遍採用FHIR後,民眾就能透過一般商用手機,來使用更多Google或蘋果架上的健康App。
對醫院和診所來說,統一採用FHIR後,就不必耗費人力、金錢和時間來管理各種API,也能簡化原本複雜的交換環境。這個方法,也能降低維護多種API帶來的資安風險。而且,龐一鳴認為,在資料互通性提高的情況下,更能發揮醫療AI效益。
另一方面,對醫資廠商來說,使用FHIR國際標準,就能更容易將自家產品打進國際市場。龐一鳴指出,一直以來,政府能出國發表醫療系統成果,仰賴的是背後默默耕耘的醫資廠商。「但為什麼這麼優秀的廠商,往往走不出國際?這是我們要檢討的。」他認為,臺灣長久以來使用國內標準,而非國際標準,因此廠商難以走出臺灣。「要是採用FHIR,我相信以臺灣醫資廠商的能力,能更容易走進國際市場,為國爭光。」
熱門新聞
2024-08-14
2024-12-24
2024-12-20
2024-12-22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