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電腦自2000年12月26日宣布組織重整,以半年的時間快速弭平虧損,2001年7月開始,便一連串進行割緯創、併宏科的動作,近期更在兩岸三地同步推出採用英特爾Pentium 4的個人電腦,宣示將把中國市場納為內銷市場(Home Base)。

新宏電的下一步,預計在10月18日向IT業界投彈,而宏電的說法是,整合伺服器、PC、PDA與Data一體的服務。營運改採「雙總部」

宏電品牌營運(ABO)總經理王振堂表示,即將在10月18日推出的新宏電服務,將會先在台灣推出,預計2002年才會進入中國市場。

目前在中國PC市場上,宏電品牌PC約落在第7、第8名,桌上型電腦的前三名被聯想、方正、IBM佔據,中間還有戴爾、HP、清華同方、長城、TCL、海爾等;筆記型電腦排名第五,前面卡著聯想、IBM、東芝與戴爾。

宏碁進入中國的時間並不算晚,在當地的通路經營也頗有成效,而大中國區的重要性日漸突顯則是在近期的事。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市調機構IDC的數據可以做參考,以2001年第2季亞太地區的PC出貨量來看,亞太區總計出貨519.55萬台,單以中國的出貨量就達到210.5萬台,佔亞太區的40%以上,與全球的2,978.3萬台相比,佔全球1/14。

中國的市場比香港、台灣龐大是不爭的事實,宏電在今年7月9日分割出緯創後,留在宏電的品牌事業立刻劃分為三大事業群,包括資訊產品事業、大中國營運總部、電子化營運事業,隨後在8月21日將通路宏科併入後,再增設一國際營運總部,新宏電組織因此成形。

資訊產品事業群由翁建仁出任,電子化營運事業由原任宏總經理的江博文擔任,國際營運總部由賴泰岳親自領軍督導,至於原任大中國營運總部總經理的林顯郎,則將在年底返台,親自坐鎮台北總部,監看香港、台灣、中國三地的市場狀況,中國總部空缺由新竹分公司協理黃振宗接任。宏電的目的是希望將各事業負責人集中,便於決策命令可以快速下達。中國納入內銷市場

王振堂指出,市場之所以會對PC悲觀,是因為主要高速成長的美國、日本市場出現衰退,這意味著在這些市場的原廠與衰退息息相關,因此放眼所見的都是對PC無望,但是宏碁卻不然,站在高速成長的亞太地區,宏碁比其他外商更有機會,因此把中國也納入內銷地。

根據IDC的預估,2001年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太區PC市場,將會出現10%的成長,也就是2001年的PC市場將可以達到2200萬台的規模;在2001年的前6個月,亞太區的PC成長就已達到14%,IDC預測下半年的成長將達到8%,東南亞的PC成長更可高達12%。

以出貨量來看,目前亞太區PC市場的前三大分別為聯想、IBM、康柏,原先在2001年第一季時,韓國三星還穩佔亞太區第三位,但隨即便在第2季以5.75萬台之差敗給康柏。根據宏電的規劃,目標就是擠進亞太區的PC前三大,不過單以中國市場來看,聯想的市佔率在20%以上,宏碁卻僅有6%到7%的佔有率,距離排名第一的聯想至少還有1倍以上。聯合造勢,推進中國

宏電的新服務事業,將結合資料(Data)、設備(Device)與通訊(Communication)而成的行動資料(Mobile Data)解決方案,原本預計在原宏科旗下(現併入電子化營運的e-Service)掌門樞紐在9月的周年慶時向外宣布,不過目前已決定將配合宏電10月18日的聯合造勢對外宣布,第一站將先在台灣市場推動,預計2002年才會將Mobile Data的服務推進中國。

王振堂進一步解釋Mobile Data新事業的意義,宏電希望透過企業IT架構後端的伺服器、網路,連接到前端的桌上型、筆記型電腦,再接取到個人化的PDA、智慧型手機等設備上,根據宏電的規劃,目標除了中國當地的中小企業外,連大型企業的解決方案也可量身訂做。

由於今年是宏電的企業體質調適年,因此對財務方面的預測也較為保守,宏電希望今年大中華區的營收可以達到30%,其中中國更是核心市場,單一一個市場就可達到20%,另外10%的貢獻來自於台灣,香港的營收幾乎微乎其微;宏電預計在2003年時,大中國的市場將可佔宏電50%以上的比重,中國佔40%,也難怪宏電要將中國納為內銷市場。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