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防毒市場為趨勢科技和賽門鐵克臺灣兩家寡佔,國外大廠如Network Associates、CA和F-Secure多採被動攻擊策略,避免直接衝突血本無歸,而本土廠商金帥也有自己的一小片天。2005年全球防毒市場美金28億

繼紅色病毒「Code Red」席捲全球造成企業網路嚴重癱瘓後,傳播力和破壞力更為強大的娜妲「W32.Nimda.A@mm」病毒再度突擊遍佈全球的電腦資訊系統,共有數十萬臺電腦中毒,因為這兩隻病毒已經進化到具有尋找系統弱點、主動入侵的能力,喚起全球對於防毒甚至網路安全的重視,提供防毒技術的業者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根據IDC針對2000年到2005年「全球防毒軟體市場的預測和分析」報告結果指出,2000年全球防毒軟體產值達14億美金,比1999年成長了25%,並以年複合成長率15%的速度增加,到2005年總產值將達28億美金,比2000年成長一倍,其中線上掃毒服務所佔的比例逐步提高,無線防毒市場也漸受注意。

在該報告中IDC列出7家具有代表性的廠商,作為全球防毒市場的主要競爭者。

2000年全球防毒市場的市佔率排名從第一依次為Network Associates Inc.(McAfee Associates和Nerwork General於1997年合併,簡稱NAI)、Symantec(賽門鐵克)、Trend Micro(趨勢科技)、Computer Associates(組合國際)、Shphos、F-Secure、Finjan Software,其中年成長率以趨勢科技的51%為最高,佔有率最高是Network Associates的29%,成長率則為所有廠商中最低的。

在該份報告中也總和這7家防毒廠商於2000年在北美、西歐、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區域營收總數,比例各為53%、29.3%、12.8%,以及4.9%,其中亞洲地區的總收入只佔防毒市場總產值的十分之一,將是未來網路安全相關市場成長最快的區域,IDC並預估,2005年亞洲地區的區域營收數將佔全球總產值的26%。趨勢和賽門鐵克瓜分臺灣大餅

亞洲地區近幾年資訊發展迅速,企業或個人對於網際網路的依賴日漸加深,但因為使用者對於付費使用軟體的觀念尚未成熟,讓國際大廠望之卻步,成績亦不甚理想,而嬌小的臺灣市場雖無法讓國際大廠賺大錢,因為近年來臺灣防毒市場逐年成長,使用者付費觀念逐漸成熟,引起了國際大廠的注意,並陸續來臺試探市場狀況,包括NAI計畫明年來設行銷據點、F-Secure也找諮安代理網安產品。

臺灣防毒市場大小廠商林立,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產業分析師虞金燕過去的經驗,「各種防毒品牌充斥,且企業或個人版軟體盜版嚴重,國外廠商亦無法提供臺灣營收數字,所以無法推估臺灣防毒市場的產值和各家廠商的佔有率」,由於沒有任何公正單位公布調查結果,本刊就以廠商推估的數據作為分析參考資料,而所謂防毒軟體,則是指企業用伺服器和PC防毒軟體。

根據趨勢臺灣副總經理丘立全以超過5臺PC規模的19萬家中小企業數量為基礎,其中有54%為非法軟體使用戶,趨勢約有6萬個中小企業客戶,其佔有率約為58%,賽門鐵克臺灣認為和趨勢平分秋色,各佔50%,而獨家代理NAI網安系列產品的系統整合商衛道科技表示,衛道上千名客戶中採用這兩家品牌的比例,趨勢約佔50%,賽門鐵克有30%到40%之間。

整合各家廠商的評估數據,趨勢佔有率約50%幾乎為共識,賽門鐵克約為30%到40%,其他廠商如NAI、CA、本土廠商金帥等,則共同瓜分10%到20%的市場;對於上述數據,大多廠商皆持正面回應,尤其是趨勢和賽門鐵克雙方高分貝的喊話,並各自祭出搶攻市場的想法和策略,而CA、NAI代理商衛道、F-Secure代理商諮安等,因為這兩家廠商的市場固若金湯,對於企業防毒市場興趣缺缺,不約而同將目標轉向即將起飛的網路安全領域。趨勢臺灣:說飽和還太早

臺灣防毒市場原本只有趨勢一家,賽門鐵克後來加入競爭行列後,是否瓜分了原本趨勢的領土?丘立全:「我認為這塊餅並沒有因此縮小,反而向外擴大,競爭者的加入不會瓜分掉原本的市場,透過市場不斷地競爭和運作機制,將企業防毒觀念逐漸散布開來,建立好成熟的消費環境對雙方都有利。」

根在臺灣、立足日本並放眼國際的趨勢科技,在自己的土地耕耘有好成績,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面對勁敵不斷出招,丘立全面不改色,「趨勢的產品和服務受到大型企業的認同,目前上市公司中有9成都是採用我們的產品,以及隨時待命的專業諮詢服務,企業或消費者大多習慣買產品回去自行安裝,這樣防毒只做到20%,其他80%就是平日的防毒管理工作。」

丘立全並且強調:「趨勢要從賣產品轉向服務導向的防毒廠商,幫助客戶作另外80%的防毒管理工作,我們專注於防毒相關技術發展,不像其他廠商提供各式各樣的產品,卻沒有專擅的技術。」如果客戶需要防毒之外的安全服務,「趨勢本著『Best of Breed』的精神,和各領域技術最強的廠商策略聯盟,如防火牆與CheckPoint合作專業分工。」

「我認為垂直開發勝過其他廠商水平式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趨勢全球業績大幅成長的原因之一。」丘立全說,其他大廠如NAI、賽門鐵克擁有眾多產品種類,屬於水平式的產品線擴張,趨勢則縱向延伸防毒技術。臺灣防毒市場是否已飽和?「我認為還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這就是國外大廠NAI或F-Secure要來臺灣的原因」。賽門重視網安解決方案

賽門鐵克從83年在臺灣設立據點至今,本土化程度相當深,與趨勢分庭抗禮之勢,儼然兩家本土廠商之間的廝殺,從市場競爭到行銷策略的比較,火藥味相當濃厚。

對於兩家公司佔有率的數字,賽門鐵克臺灣區總經理史秀蓉則表不甚滿意,「該項推測並無針對企業或個人端、抑或防毒之外的產品類型來討論,我認為雙方在企業防毒產品市佔率應該是各佔一半」。

史秀蓉認為網路安全產品線的完整性是賽門鐵克的最大優勢:「光防毒產品種類就比趨勢還要多,遑論其他網路安全系列軟硬體,我們提供的是完整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賽門鐵克行銷經理許淑菁說:「企業若只採用單一解決方案,像個網路孤島,且網路病毒和入侵問題層出不窮,已經不是過去簡單的軟硬體可以解決,只有防毒是不夠的。」組合國際從免費到收費

從今年7月開始,組合國際(CA)正式將網路安全系列產品從原來的企業網路管理產品獨立出來,成為另一個新的產品線,CA臺灣行銷部總監郭慰祖認為:「現在企業面對的不只是外來攻擊,有70%的破壞是來自企業內部,CA整合外部防禦和內部擷取控管的網安機制,共有十多個程式模組,企業防毒只是其中一小塊,是否採用讓客戶自行選擇。」而企圖以免費攻勢搶佔個人消費市場的策略已經停止,使用者必須到網站付費下載軟體。

郭慰祖說:「CA在台灣推防毒,就像雞蛋碰石頭,根本不需要推,企業要的是全方位和整體的服務,兩家公司以上的技術整合是耗費時間的。」面對新增的網安產品線,將增加代理經銷範圍,除了持續原來代理商關係外,網路加值經銷商和系統整合商也是未來協銷夥伴。
@內文:相對於趨勢和賽門鐵克的積極,全球市佔率第一的NAI對於臺灣則興趣缺缺,將產品委由系統整合商衛道科技銷售,每年產品銷售收入約新臺幣1000萬元左右,雖然NAI有計畫明年來台設據點,但衛道表示,「原廠如果有心耕耘,我們也會全力配合」。

來自北歐芬蘭的F-Secure專攻無線設備安全解決方案,今年由諮安爭取到臺灣代理權,諮安表示,雖然無線網路應用市場還沒起來,待其他廠商技術未開發完成之際先行卡位。NAI有聲沒影,F-Secure剛剛到臺灣

相對於趨勢和賽門鐵克的積極,全球市佔率第一的NAI對於臺灣則興趣缺缺,將產品委由系統整合商衛道科技銷售,每年產品銷售收入約新臺幣1000萬元左右,雖然NAI有計畫明年來台設據點,但衛道表示,「原廠如果有心耕耘,我們也會全力配合」。

來自北歐芬蘭的F-Secure專攻無線設備安全解決方案,今年由諮安爭取到臺灣代理權,諮安表示,雖然無線網路應用市場還沒起來,待其他廠商技術未開發完成之際先行卡位。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