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11事件對電子產業的衝擊正在擴散。國內產險業界人士指出,由於國內廠商的理賠記錄不佳,加上911事件讓各大再保險公司損失慘重,保費調漲勢在必行。

產險業者指出,保費上漲一倍是正常,部分理賠記錄不佳的廠商,漲兩倍也會大有人在,(保費)費率最多可能漲到千分之三以上。」

由於財產理賠金額往往相當龐大,為分攤風險,國內產險公司接受國內廠商投保後,往往會再向國外的再保險公司投保,一旦發生出險,再分攤理賠金額,由於國內產險公司資本額小,出險賠償多半由國外再保險公司負擔。
出險頻頻,不漲也難

根據了解,由於前兩年臺灣與南韓的半導體廠火災不斷,出險頻頻,國際再保險公司已經將這兩個地區的半導體廠列為「特別觀察名單」,廠商要投保,國外的再保險公司往往要慎重考慮一番。

明台產險國際部經理黃伯威說:「臺灣最近這幾年天災、人禍不斷,頻頻出險,早在幾年前即不斷傳出國際再保公司,不堪高理賠率,打算退出臺灣市場的消息,911事件發生後,全球產險業受到衝擊,但廠商要有自負額提高,費率調漲、承保能量減少的心理準備。」

黃伯威指出,臺灣科技業最近出險頻頻,舉例來說,前幾年幾件半導體廠大火,理賠金額高達新臺幣50、60億元,甚至100億元。兩年的九二一地震,雖然實際受創不大,但之後精密儀器移位等問題,也使保險公司付出鉅額的營業中斷險等賠償。而台電跳電、風災、洪水等意外,也使臺灣的電子產業投保的風險一再增加。
輕忽風險拒絕往來

蘇黎世集團董事長蔣德郎指出,在保險費率全面翻揚的壓力下,提高廠辦安全是當務之急,否則很可能出現外國再保險公司拒保,即使有錢也買不到保險的窘境。

蔣德郎以「財大氣粗」形容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廠商,不做災害防阻,以為低價保險唾手可得。但已經有不少廠商因為安全措施不夠,差點被外國再保險公司拒保。

蔣德郎表示,一般產險公司承保前會聘請工業安全顧問,要求廠商針對不足的部分進行災害防阻或是補強不足,但鮮少有廠商從善如流,往往仗恃產險業競爭激烈,以「你要不要接這筆生意?」回絕保險公司的要求,他警告,這種公司最後「可能捧著錢也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

911事件之後至少漲兩成

而911事件發生,終於成為促成保險費率調漲的最後一根稻草。財政部保險司副司長曾武仁就指出,911事件雖然未對臺灣產險業造成影響,但臺灣的財產保險已經面臨全面調漲的壓力,估計漲幅至少在1到2成。

不過,黃伯威指出電子業可能更高,但對電子業來說,上漲兩倍算是很正常,上漲三倍也不在少數,而部分險種,如營業中斷險、財產保障等險種,已經出現無人承保的情形。

一般廠商更新產險契約的旺季是在4月與9月底到10月初,預料屆時如何與保險公司--尤其是國外再保險公司議價續約--將是各電子廠商頭痛的問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