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指出,因為過度的競爭使EMC面臨裁員,您的看法如何?
我想景氣的影響因素是存在的。雖然EMC面臨許多外部的競爭,還能夠繼續持長,但對於這些市場上的競爭者,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除了對手的加入讓壞景氣的獲利機會變差,美國911的影響更讓EMC嚇了一跳。
不過我想這些影響不只是EMC,連航空、商業、資訊產業等也連帶受牽連,因此「裁員」只是為了繼續生存下去。在裁員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依據,那就是「績效」,績效不佳的員工,不論在美國或是高速成長的中國,對於績效不佳的員工來說,「不適任的人就應該被淘汰!」
不過大中國區的成長相當快速。儲存解決方案對各種行業來說都是重要且必備的。EMC在中國雖然沒有特別的focus產業,但是金融與電信產業確實是成長比較快。至於美國的經濟狀況,短期內應該還不致於蔓延到亞太地區,2002年在韓國、大中國、菲律賓等還是會有高速的成長。對內部的經營挫折與中國的高速成長,你要如何平衡這兩個力量?
我同意現在確實有兩個力量存在,當然,經營策略會影響到一家公司在地區市場的立足。但是站在快速成長的中國,EMC還是有機會的。我認為扮演「教育市場」的角色可以平衡這兩股力量,而這個「教育」不僅包括售前的教育,可能還需要有各項服務搭配,「用行動來教育市場。」
EMC對客戶的教育是「清楚的服務(clear service)」,除了EMC本身的服務體系以外,EMC也會在各地尋求系統整合商(SI)、獨立軟體開發商(ISV)與協力廠商共同提供解決方案,EMC不僅會定期對這些事業夥伴進行教育訓練,在面對需求較低的客戶服務時,也會由這些廠商提供。
在中國市場發展儲存事業,最難跨過的門檻在哪裡?
在中國市場推展儲存產品有兩個最困難的地方:第一是儲存概念的拓展及企業的接受度;第二個則是企業對於儲存投資的顧慮—企業擔心龐大的IT投資沒有辦法獲得實質的回饋。過去EMC必須針對這兩點向客戶化解疑慮,但是我想隨著中國進入WTO後,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現在EMC所講求的是高度整合(hyper consolidation),也就是在原本的IT架構中多了一層資訊層(information),但是儲存架構卻又必須獨立於伺服器體系之外,這跟過去以伺服器為主的模式不同,伺服器運算的是軟體、應用、動力,而儲存架構則在於有效的移動檔案促進更容易的管理。
EMC是否考慮重新分配亞太區的資源?或運用這裡的製造能力?
我們確實想過這個問題,例如今年EMC將投入1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中,就有一部分提撥在亞太區雙位元(Double Byte)系統的開發。值得一提的是,EMC現在已經克服了雙位元的問題。而且EMC也在亞太地區投下25億美元鞏固第一名寶座,所以亞太區資源的重新分配一直在進行。
至於製造的部分,目前EMC只有在美國、愛爾蘭、澳洲有組裝基地。如果真要以地區性供貨來看,我想澳洲的組裝廠已經足夠支援亞太地區,短期之內應該不會移往大中國區。不過我必須強調的是,亞太區是EMC許多零組件重要的供貨地區,這部分的採購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0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