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個人端電腦市場,英特爾在2月召開的投資者大會上,公布目前的市場現況,並說明成長動能。而在去年下半、今年上半持續主推代號為Alder Lake的第12代Core處理器,也將在今年下半將推出Raptor Lake,2023年預計發表Meteor Lake,2024年則是Arrow Lake,至於2024年之後,Lunar Lake將會登場。

兩年來的疫情突顯PC的價值與重要性,普及率的單位從家戶擴大到人手一臺,進入後疫情時代的此刻,也將延續這樣的趨勢

1月新上任的個人端運算事業群(CCG)總經理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也在這場投資者說明會亮相。她原為銷售、行銷與溝通事業群總經理,曾在去年臺北國際電腦展的開幕演講當中發表談話,將接替大家熟悉的Gregory Byant。

她表示,使用者在個人電腦所投入的時間,以及每家戶所採購的電腦數量,都在持續增加當中,大家每天透過個人電腦來進行互動的頻率越來越高,這樣的設備不只是用於工作場合,也是我們生活的中心,是用於處理工作、生活、娛樂的入口,而這也促使該公司體認到,對於能否建立良好的個人電腦體驗,必須採取比以往更重視的態度。

關於相關業務的詳細報告,個人端運算事業群代理總經理James Johnson進一步闡釋當前PC市場動能。就市場滲透率而言,像是在美國急難救助教育基金這類計畫中,正在促成每個學生都能擁有一臺電腦,但在其他國家地區的教育用途電腦,仍是每10個學生才能擁有一臺電腦的普及率;而類似這樣的狀況也在家用環境當中出現──過去多數人在衡量使用需求時,仍是以每個家庭為單位來計算,然而,現在,他們認為將會演變成家中每個人都會擁有一臺電腦的局面。

為了印證這項趨勢,英特爾找來微軟裝置事業群副總裁暨產品長Panos Panay呼應這項論點。他表示,個人電腦在工作、校園、家庭環境所扮演的角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受到相當大的衝擊,這當中有許多意義,像是溝通、購物、創作、觀看的行為提升了,但幸好改變都在人們可忍受的範圍之內,。

Panos Panay認為,這些行為將驅動個人電腦的使用進入新的時代,因為它們源自於人們實際的需求,最終卻演進成習慣。

根據微軟的觀察,Windows的整體使用率大幅提升,使用者每天使用Windows的時間更長久,這是前往未有的現象,而且他們也發現人們對於電腦的擁有,從一戶一臺的狀態擴大成每戶一人一臺。他們之所以提出這個論調,主要是看到2022年新電腦的市場販售當中,有多達26%是消費者第一次購買電腦,或是原本就有電腦又再添購其他臺的狀況,而這也是微軟認為目前已踏入個人電腦新時代的證據,並預測在後疫情時代之下,個人電腦的銷售還會繼續增長,因為生活中的每個部分都會仰賴個人電腦,使得許多人升級至更先進的設備,而能運用新功能所帶來的好處。在此,Panos Panay強調他們在Windows 11與英特爾的合作,包含安全性,以及Alder Lake處理器架構與Intel Bridge技術,讓用戶能夠在Windows作業系統當中執行Android平臺App,這些都是微軟認為相當重大的進展。

在投資者大會上,英特爾在個人端電腦的業務上,在作業系統平臺的合作上,也找來Google副總裁暨 ChromeOS事業群總經理John Solomon,強調英特爾與ChromeOS的長期合作關係。他表示,在Chromebook研發初期,英特爾就是關鍵合作廠商之一,他們也持續投入Chromebook在OEM生態系統的經營,協助Google、設備製造商銷售產品,使這類型設備可以用於學生學習與企業日常運作──在教育市場上,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取得、有能力購買,並提供耐用、可靠的產品;而在商用市場上,提供高效能、內建最新技術的設備,使其能夠執行企業等級的應用系統、提供維運能力。

5年內推動4個製程節點的變革,牽動目前與未來個人電腦處理器架構的推出時程

關於目前的個人端電腦市場業務,英特爾表示,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超過3.4億個單位,比起2019年增加了27%,他們也公布最新的產品架構發展藍圖,讓大眾了解Alder Lake之後將陸續發表的處理器。

Raptor Lake

以第12代Core處理器而言,英特爾在過去4個月以來,推出了60款產品,有500種以上的桌上型電腦與筆電設計。而接下來登場的個人端處理器架構,英特爾預告會是Raptor Lake,將於2022年下半開始出貨。

他們表示,Raptor Lake導入Intel 7製程節點與效能混合架構(應指同時搭配P-Core與E-Core的設計),最多可配置24顆核心、32個執行緒;英特爾同時將提供進階的超頻功能,以及M.2外形的AI模組,就像現在個人電腦所搭配的Wi-Fi無線網路模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能夠運用這個裝置來撰寫AI程式碼,而在下一代的處理器產品當中,他們會將AI模組整合到封裝當中;至於在處理器插槽上,Raptor Lake這個架構也會相容於現今支援Alder Lake的系統,可提供10%以上的效能增長幅度。

關於應用需求的支援,James Johnson表示,他們提供一種封裝方式,是鎖定高效能需求的遊戲、創作者領域,另一種封裝則適用於更偏向行動原生型,而為了因應Alder Lake供應鏈短缺的狀況,英特爾也將這系列處理器產品大部分元件開放給第二供應商出貨,因為都具有同樣的主機板設計布局(物料清單),業者可以將高效能處理器將或行動型處理器插槽直接導入他們的系統設計。

在投資者大會上,英特爾也首度公開展示Raptor Lake的系統效能,透過8顆高效能核心(P-Core)、16顆高效率核心(E-Core),以及32個執行緒的處理器配置,先將其用於開放原始碼3D圖形處理軟體Blender的渲染處理,透過前景執行與背景執行等兩種使用者操作模式,呈現各個執行緒的處理器使用率的變化──前者會用上32個執行緒,後者會減半,英特爾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突顯個人電腦系統會聚焦在使用者目前正在操作的應用程式;接著,他們切換至另一個需要大量處理器資源的Adobe視覺特效製作軟體After Effects,執行內容感知填充(Content-Aware Fill)功能,呈現16個執行緒仍以100%的CPU用量處理Blender運算,其他閒置下來的16個執行緒因為After Effects的處理而提升了CPU使用率,但仍游刃有餘,還能執行微軟Office軟體、收發電子郵件等工作。而能夠得到這樣的成效,英特爾歸功於新推出的混合效能架構與Thread Director技術。

 

 

Meteor Lake與Arrow Lake

在Raptor Lake之後登場的個人端處理器架構,英特爾表示,會是Meteor Lake與Arrow Lake,前者將導入Intel 4製程節點,2023年出貨,後者預計在2024年推出,將導入Intel 20A製程節點的運算磚,也是英特爾首款運用這類運算元件的產品,而且,處理器所搭配的這些運算磚也能以外部製程來產生(英特爾稱之為N3,這是台積電製程節點)。

該公司預告,這兩種處理器架構會整合AI加速功能,以及運算磚型態的GPU架構(tiled GPU,tGPU),讓原本透過處理器內建整合顯示晶片的系統,也能提供等同於搭配獨立顯示晶片的繪圖處理效能。

關於晶片的設計,James Johnson表示,Alder Lake與Raptor Lake採用混合架構,下一步則是將其拆散使用(disaggregate),將元件分成多個運算磚,或是在運算磚當中設計這些元件,而此種作法使得英特爾不只是能將兩種核心混合使用,而能夠根據市場或領域需求,更細緻地調整兩種核心混合的程度,如此一來,能讓他們提供適合的產品來因應更低功耗的工作負載需求。

同時,英特爾也開發出新一代繪圖處理引擎,也就是上述運算磚型態的GPU架構──他們可以從獨立GPU發展藍圖當中,提取出獨立的運算磚、置於處理器的封裝之中。而由於這裡也整合AI加速模組,所以在工作執行僅需十分之一的耗電。

Lunar Lake

在2024年之後,英特爾將發表Lunar Lake處理器架構,他們僅表示會基於IDM 2.0的策略而成,採用內部與外部的製程節點來提供產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