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必榮提供
自從爆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後,陸續有許多科技大廠紛紛表態,不管是蘋果公司暫停在俄羅斯所有產品銷售,或者是Google宣布封鎖所有來自俄羅斯官媒在歐洲YouTube廣告,甚至於,跨國轉帳平臺SWIFT更在戰爭開打的第一時間宣布,將俄羅斯逐出該平臺。
從上述動態都可以發現,因為網路全球化的影響,即便是遠在俄羅斯、烏克蘭爆發的區域戰爭,其實都會深刻影響科技圈或金融圈的運作,這也證明,在網路化、全球化的趨勢下,世界不僅是平的,不管在哪個地方發生的動盪,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其他國家或企業運作。
嫻熟國際關係局勢並擅長區域衝突分析的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便表示,烏克蘭戰爭具備新舊兩個面向,所謂的「舊」就是傳統的地緣政治的運作,「誰擁有歐亞心臟地區,誰就擁有全世界。」而位於歐亞交界的烏克蘭,其實就是位於歐亞心臟地區。
至於「新」,劉必榮認為,就是因為網路對戰爭帶來的影響與衝擊,顯而易見的第一個直接衝擊就是:各種假消息,便透過網路傳播到全世界。若以國際政治研究學者的觀點來看,他坦言:「爆發戰爭,第一個犧牲的就是真相。」而普及的網路更讓假消息的散布愈發激烈,這也使得戰爭的「真相」越來越模糊。
但劉必榮認為,烏克蘭戰爭加入新的科技網路元素,讓傳統的戰爭有了不一樣的打法,這帶來的不僅是局部衝突,更進一步會影響到各國外交政策走向、軍事武力的評估,也會影響許多企業在全球的布局。「身為IT人或是科技人,已經不能跟以前一樣,把頭矇著、管好自己一方小世界就夠了,國際局勢關係的變動,已經是現代IT人或科技人必須補強的知識養分。」他說。
科技加深網路民粹後座力,科技杯葛成制裁新手段
因為網路科技的發達,也對傳統戰爭帶來的質變,不僅有各種假消息的資訊戰,實際在網路癱瘓各種網路服務的攻防戰,甚至於在全世界都成為網路世界公民的情況下,許多科技業者都必須跳出來表態,進行相關的科技杯葛。
劉必榮表示,從這次烏克蘭戰爭的戰事演進來看,網路的推波助瀾也帶起網路民粹的氛圍,誰敢幫俄羅斯講話、誰敢支持發動戰爭的俄羅斯,誰就會受到各種輿論撻伐甚至是罷凌。
他以臺灣科技廠商華碩為例,烏克蘭數位部長直接發公函,點名華碩創辦人施崇棠應該表態支持烏克蘭,在即將舉辦法說會之際,華碩若為了俄羅斯市場而不願意表態,在各種民粹輿論的攻擊下,不僅臺灣輿論會攻擊華碩,這也會直接演變成國際輿論的鬥爭事件,更直接影響華碩的股價和市場銷售。
也因此,劉必榮表示,世界各國包括臺灣在內的各家科技業者,都必須審慎面對這場戰爭對企業帶來的衝擊,「即便戰場再遠,網路帶來的影響卻近在眼前,企業更是無從躲避。」他說。
以許多科技大廠中斷或撤出在俄羅斯的作法來看,劉必榮認為,這就是科技杯葛手法,也是國際制裁下的手段,畢竟,在全球化的情況下,各國科技發展若要有進一步的發展,都必須相互依賴。
美國的確是科技網路強權國家,掌握許多重要科技的關鍵技術,此次戰爭後,美國雖然沒有明確發布各種經濟制裁的命令,但許多科技大廠不論是自主性或是被動表態,必須和俄羅斯保持距離、撤出市場或是中斷相關服務,就是科技杯葛的手段,這都可能會讓俄羅斯無法取得最新的科技關鍵技術,也會直接影響俄羅斯的科技國力。
全球化讓制裁面臨三種現象
在現今全球化的情況下,對於特定國家的制裁,面臨三種現象。劉必榮表示,首先,金融全球化的現象,讓全世界更需要仰賴跨國性的金融平臺,進行許多跨國交易或清算。烏克蘭戰爭爆發之際,俄羅斯第一時間便被逐出跨國轉帳的全球支付系統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當許多俄羅斯銀行在被逐出SWIFT後,即便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卻無法使用,也無法進行各種國際支付和金融支付。他指出,除非俄羅斯和中國重新打造新的金融體系對抗美元,逐出SWIFT對俄羅斯已經是嚴重的科技杯葛手段,甚至可能影響俄羅斯民眾的生活,與俄羅斯企業交易的業者,也可能因此無法收到應收帳款造成損失。
因為盧布持續貶值,只剩下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可以使用美元,持有美元者具有優勢,也成為美國對俄羅斯企業抄底手段之一,有許多優質的俄羅斯企業,也可能在此時受到併購,變成美國公司也說不定。
其次,科技相互依賴、很難脫鉤,像是美中貿易大戰讓中國科技廠商,很難取得最新的科技;而網路普及也讓各種民粹宣傳作秀近在眼前,也讓很多科技大廠不敢冒險挺俄羅斯。
舉例而言,中國在科技發展上,雖然强調自力更生、自立自強、自給自足,但許多中國現有的科技應用或產品上,都使用美國的關鍵技術,中國是否能夠繼續維持與俄羅斯的合作,但又不受到美國的掣肘,處於兩難的局面。
以中國聯想為例,該公司如果不表態制裁俄羅斯,仍然想要將電腦產品銷售到俄羅斯,卻必須顧慮到,聯想產品大量使用美國的關鍵科技,若真的不理會美國政府的態度,執意將商品銷售到俄羅斯市場,中國聯想可能就會受到相關的次級制裁,一旦遭到科技杯葛,未來很難取得美國最新技術時,也將會連帶影響中國聯想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因為這樣的態勢,也讓有一些科技公司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
第三,網路造成民粹主義橫行,各種網路宣傳作秀包括假訊息,不僅無所遁形,卻也難以辨識。劉必榮指出,俄羅斯原先希望很快就能攻下烏克蘭首都基輔,並順利扶植親俄政權,如果戰爭很快結束,戰勝的俄羅斯或許仍會面臨各國制裁,或許不會面臨這麼多後續科技與網路的衝擊。
線上線下同時開打,全球駭客相挺
這一場烏克蘭戰爭,俄羅斯從原本預計的三天,如今已持續三週,卻遲遲無法結束,網路科技則讓各種輿論意見發酵,加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死守基輔,善用社群媒體的力量爭取各種國際支持,甚至號召全球駭客協助,癱瘓俄羅斯重要的網路系統和服務。
這一波操作手法,讓親烏輿論的支持度,逐漸大於親俄輿論,劉必榮也觀察到,烏克蘭戰爭無法快速結束,加上科技與全球化的影響,都讓傳統地緣政治的戰爭變得跟以往不一樣。
分析美國在網路宣傳和假訊息資訊戰的作法,他表示,美國一收到各種戰爭情報,立刻透過網路向全球公布,讓俄羅斯無從辯解,情資也成為烏克蘭戰爭能否決勝的重要關鍵。面對網路戰,大家採取了多種攻防手法,而除了宣傳、動員、駭客攻防外,各國也必須開始思考,如何強化網路部隊的布局。
在網路戰先行的前提下,你來我往的駭客攻防中,能否真正做到決戰千里之外?不管是點穴戰,或是事先癱瘓金融、交通體系等;像是當年以色列對針對伊朗核電廠植入惡意程式;或是讓北韓飛彈試爆時,在發射臺上就事先爆炸等,都會讓網路戰爭對實體戰爭加分。
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允諾用星鏈協助烏克蘭,地端也需要有電信業者的協助,這也改變烏克蘭原先可能面臨網路服務中斷的風險。但他指出,如果星鏈變成軍事工具,等到烏克蘭戰爭結束後,其他國家是否需要擔心,星鏈未來可能成為對抗政府的工具呢?
他說,科技原先應該是人類的公共財,但各種民粹主義綁架、民族主義高張,都使得科技應用不再只是單純的利益民眾,更帶有更多的政治意圖在內。
戰爭帶來能源地圖重組
從國際戰爭的觀點來看,劉必榮表示,烏克蘭戰爭其實就是傳統地緣政治的衝突,加上新興科技網路的交駁,兼具又老又新的特點。之前美國外交政策偏重反恐,從柯林頓到歐巴馬都是如此,這也使得美國長期忽略國際政治上兩個衝突點:烏克蘭和臺海衝突。
烏克蘭先前爆發橘色革命,文化上雖然是俄羅斯的母國,但在外交政策上,卻積極尋求加入北約組織(NATO),這也造成北約東擴。因為未顧及地緣政治衝突,也讓俄羅斯感到威脅,希望透過發動戰爭,以奪回地緣政治的優勢。
他解釋,亞洲的衝突是海權和陸權的對抗,因為中國的陸權要出海,美國、日本、澳洲等海權國家就必須圍堵,碰撞的交會點就是臺灣;烏克蘭也和臺灣一樣,面對美俄兩大強權對抗的格局下,一旦烏克蘭傾向北約時,就會帶來俄羅斯的緊張。
此次烏克蘭戰爭發生後,也會讓能源地圖重組。以往,歐盟國家必須從俄羅斯拉油管、購買天然氣,但現在可能要思考從美國或是中東國家購買,這會影響歐盟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會帶來國際政治權力的版塊移動。
他也說,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衝擊,供應鏈短鏈已經是不可迴避的趨勢,而烏克蘭戰爭更讓供應鏈短鏈,或是多中心化的供應鏈碎鏈態勢更為明顯。
劉必榮提醒,科技人都必須從這一場烏克蘭戰爭學習到,企業的全球布局已經無法置外於全球政經情勢和國際關係的轉變,例如,許多難民跑到波蘭,許多義勇軍跑到烏克蘭支援戰爭,不管是難民議題所需要的資源,或者是戰後重建帶來的商機,都必須透過分析國際情勢的變化,才能做好事先布局。
熱門新聞
2024-12-10
2024-12-08
2024-12-10
2024-12-10
2024-11-29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