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NCC

NCC今天通過新版網際網路視聽管理法草案架構,採用數通法(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草案)精神,對不同大小規模的OTT TV業者設計層級化的應盡義務,主管機關公告的OTT業者需辦理登記。至於提供侵權視聽內容者,嚴重者可要求電信業者拒絕提供違法OTT業者必要之通訊服務。

首先在該草案管理對象上,新版草案架構比照數通法及歐盟的規範,在臺灣設有商業據點,或雖然沒設商業據點,但和我國有實質關聯,從事網際網路視聽服務,且具有一定規模者,例如Netflix、Line TV、myVideo等。至於分享使用者原創內容UGC服務的平臺,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並非OTT TV法管理的對象。另外,因先前經濟部根據兩岸關係條例,公告禁止中國OTT業者在臺經營,因此此次新版OTT TV法草案管理對象不包括中國OTT業者。

對於如何認定和我國有實質關聯,NCC參照歐盟法規,判斷的標準包括該OTT業者在我國境內有顯著的使用者數量,或是以我國為其商業活動的主要目標等等。

相較於前一版草案要求業者自願登記,新版本草案考慮到該產業變動較大,改採行為管理的方式,原則上業者不需登記,但業者符合規定,沒有享有豁免條件者,必需遵守OTT TV法所定的一般義務。但對於較大規模的業者,根據其使用者數量、重大公共利益,由NCC公告應辦理登記的業者,除了遵守一般義務之外,還需遵守特別義務。

依據OTT業者的規模大小負有不同的義務,除了微型業者因規模太小得以豁免之外,所有OTT業者需負一般義務,包括揭露基本資料、遵守服務內容規範、資料調取、提供內容需取得合法授權,境外業者需指定代理人。

NCC將參考使用者數量,或認定具有重大公共利益,公告應辦理登記的業者,除了一般義務,還需遵守特別義務,例如依規定辦理登記、遵守變更登記規範、揭露及遵守服務使用條款、必需符合我國內容產製規範、加入自律組織、預定暫停或終止營業者應提前向使用者告知並提供補償。

新版草案也加入處罰手段,若OTT業者對外提供侵害著作權的內容,經法院判定違反著作權法,因違法所產生營業行為不當,主管機關NCC處以罰鍰、限期改正,情重嚴重者,主管機關可勘酌情形採取必要、最終的手段,要求電信業者或ISP拒絕提供必要電信服務及通信傳遞,或為必要之處置。

對於境外OTT業未指定代理人,或是經公告而未辦理登記的業者,主管機關限期改正、處以罰鍰之外,同樣也可採取最終手段,要求電信業者或ISP拒絕其必要電信服務及通信傳遞。

至於罰鍰的部分,目前NCC僅先公告草案的架構,尚未訂定具體的罰鍰金額。

NCC副主委暨發言人翁柏宗表示,新版草案主要根據2020年的版本,根據外界的意見調整的草案架構,相較於舊版,新版草案將自願登記改為行為管理,大型OTT業者要辦理登記,NCC將公告哪些大業者要登記,達到什麼程度的大業者需登記,負有一般義務及特別義務,小型業者豁免這些義務,第三點是最後必要手段,有的業者違反著作權規定,被法院判罰,但沒有遵循,依情形可能會請電信業者、ISP業者配合,讓違法的OTT業者無法提供服務。

翁柏宗指出,OTT TV產業不同於傳統的傳播產業,以用戶規模而言,依據使用者或是訂閱用戶決定規模大小,未來詳細的法條規定還會和業者交流意見。

目前僅先公布草案架構,詳細的草案條文內容後續由NCC審議通過,未來完成法制作業程序後對外公告。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