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次,摩根大通在每年一度的投資者日活動中,找來全球CIO,專題報告2022年的科技戰略。因為摩根大通集團今年770億美元的年度預算中,科技預算就占了18%,高達141億美元,相當於臺幣4,200億元,這個投資力道遠遠超過了許多傳統金融集團。
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en Chase)是美國最大的金融集團,2022年5月時,總資產就達到3.7兆美元,超過了臺幣110兆元。既使這兩年面臨疫情衝擊,過去幾年成功的數位轉型投資,讓摩根大通的營收持續成長,2021年達到1,250億美元,比2019年疫情前還提高了70億美元的收入。
每年的投資者日活動,是摩根大通集團每年最重要的年度戰略說明會,也是股東和各界了解摩根大通未來一年計畫最指標性的活動。從2015年來,每一次都由財務長或四大事業部門CEO,在業務報告中,順帶說明各自業務下的科技投資和發展。今年的投資者日很不一樣,這是摩根大通第一次,從集團高度,由全球CIO統一說明今年的整體科技戰略和投資。
為何今年要砸下如此龐大的科技預算?摩根大通財務長Jeremy Barnum坦言,傳統銀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打造的實體和數位銀行產品越來越容易使用,越來越多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逐漸取代了銀行在消費者和市場間的中介角色,而科技巨頭憑著無所不在的平臺和海量資料,也積極搶進金融服務市場的競爭。「顧客期待你的金融產品,必須媲美第一流科技巨頭的服務,更要提供數位化和雲端原生的解決方案。」他強調:「為了因應持續不斷的產業變革和新興危機,必須不斷翻新戰略。」
摩根大通全球資訊長Lori Beer緊接在財務長報告後登場,她直言,要善用科技展現出擴充力和敏捷性,才能對抗來自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巨頭的競爭。她舉例,摩根大通所有系統一年登入次數合計高達110億次,一天系統日誌紀錄更多達400億筆,必須靠AI技術和自動化機制來快速回應關鍵事件,才能具備分析超大規模資料量的資安能力。
或像是去年,摩根大通展開了資料湖上雲的新戰略,透過公雲上的資料湖,來取代原本的資料倉儲,採用混合雲架構,支援他們各式各樣的資料利用和分析需求,讓上千名資料科學家,可以更快取得各類分析資料來訓練AI模型,這些都是摩根大通科技運用的一小部分。
目前,摩根大通在全美和海外的分行數超過5,000家,摩根大通的數位帳號顧客超過了6千萬人,其中Z世代顧客達到45%,但過去一年也有3,600萬名顧客造訪實體分行。企業銀行客戶多達350萬家,包括了財金五百大企業的9成。累計每天經手處理的付款金額高達了10兆美元,其中超過5兆美元是用於消金的支付。 摩根大通現有各式各樣的數位產品和內部應用系統,多達6,400套,包括了銀行核心系統。全部資料量超過500PB,所有系統的虛擬機器核心數,加起來超過了270萬顆vCPU。由一個5萬5千人規模的IT團隊(包括4,800委外廠商的人力)來負責開發和維運。
2022年四大科技戰略
Lori Beer在投資者日報告中,揭露了摩根大通2022年的四大科技戰略。第一項戰略是提供業界最好的產品、平臺和體驗。希望善用科技來創造體驗差異化,也要加速所有業務流程的數位轉型,快速提供高品質的創新業務和產品,來擴大這些金融服務的經濟規模和效益最大化。
其次,今年也要聚焦軟體開發能力和基礎架構的強化,在IT現代化上從基礎架構現代化和AP現代化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加快運用公有雲和私有雲上的運算資源來提高彈性,另一方面也要將過去大型的單體式應用,逐漸轉換成API驅動的模組化架構,重新打造成雲端原生的應用,來提供快速和大規模的交付能力,還會打造各種一流工具來提高數萬名工程師的生產力,讓工程團隊更能貼近顧客端來提高效率。
第三項戰略要解放資料威力。Lori Beer指出,摩根大通要在所有產品和平臺中全面嵌入AI技術,讓資料運用的廣度和深度變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讓資料科學家更容易取得各種資料,得建立一個平臺,
可以快速累積和重複利用資料,也能快速實驗和派送AI模型。摩根大通最後一項科技戰略是保護企業和消費者,採取主動防禦來對抗網路威脅,所有金融產品要預設內建隱私機制和資安機制,有產品和平臺都要預設嵌入資安和隱私,來確保各項標準和法遵的落實,也要發展可以降低新科技導入門檻的資安控制機制。
所以連續幾年來,摩根大通的策略是「科技預算至少要占營收的1成。」例如今年141億美元的科技預算,就相當於摩根大通去年總營收的11.3%。「科技是創造業務差異化的關鍵,更是摩根大通的競爭優勢。」Lori Beer一句話點出了摩根大通為何如此看重科技的理由。
為了支援這幾年的科技戰略和數位轉型,摩根大通集團每年科技預算成長率達約6%,2019年時的科技預算是117億美元,到了2022年科技預算更是高達141億美元,比去年多了16億美元。
科技預算分兩大類:銀行維運費用和戰略IT投資
進一步將摩根大通的科技預算分成兩大類來看,第一類是用於銀行運作的費用,包括基礎架構維護費用,軟體授權,應用程式的維護支援費用等,今年有74億美元,比去年成長了3%,是科技預算的大宗。另一類則是戰略性的IT投資,這部分在今年達到67億美元,但是金額足足比去年多了11%,遠高於銀行運作費用的成長幅度。
在戰略性IT投資的預算中,41億美元用於支援第一項科技戰略的各項平臺建置工作,加快交付和開發出顧客體驗優化的功能和產品,其餘26億美元則用於支應後三項科技戰略,支援IT現代化、軟體開發流程優化、解放資料威力、顧客和企業保護的工作。
雖然摩根大通用於銀行維運的費用高達74億美元,但Lori Beer指出,從2015年到2021年間,摩根大通銀行維運成本的成長平穩,平均每年只成長了2%,沒有像戰略性IT投資一年就有11%的成長力道。甚至,摩根大通在每年相差不多的維運預算下,在運算和儲存資源的容量上卻足足增加了2.5倍,關鍵就是這幾年大力發展IT現代化的成果,尤其摩根大通近年大力推動業務數位化,也大規模應用AI,這都需要龐大的儲存容量和算力,「在建立了跨集團的基礎架構平臺後,積極上雲,才減緩了基礎架構的暴漲壓力。」Lori Beer補充。
摩根大通集團今年科技預算高達141億美元,可細分為兩項,第一項是用於銀行運作的費用達到74億美元,另一項則是67億美元的戰略性IT投資。圖片來源/摩根大通
IT現代化兩大重點:AP現代化和基礎架構現代化
摩根大通這幾年的IT現代化工程,可以細分為兩大方向,包括了基礎架構現代化和AP現代化,「這兩項是長期戰略的成功關鍵,才能維持和強化摩根大通的韌性。」Lori Beer補充。
先來看基礎架構現代化工程,摩根大通的策略是大力擁抱多雲戰略,來支援各種類型應用的需求,避免遭廠商綁定,也同步要建立一個高度安全的私雲。例如風險計算AI需要大量硬體,就全面用公雲,而與大數AP有高度相依性的AP則重構,才部署到機房中的私雲。目前摩根大通已採用1朵公雲,正在導入其他2朵公雲。目前,摩根大通的基礎架構費用中,多達3成用於雲端租金,若按虛擬機器來算,則有近5成已經上雲。
摩根大通目前在全球有33座實體資料中心,平均一座老舊資料中心的維運費用高達2~3億美元,目前正在進行全球實體資料中心的精簡和整併,一方面正改造成新的現代化機房,目前已有4成機房完成改造,另一方面,摩根大通計畫在2025年時,可以將全球資料中心數量,精簡到只剩下17座。
另一項現代化工程是AP現代化,包括4項工作重點,第一,摩根大通以雲端(含公雲和私雲)思維,重新架構或打造現有的應用系統,Lori Beer指出:「AP重構才能善用雲端優勢,來提高成本效益和韌性,不能只是搬上雲,還要考慮如何在雲端維運。」
另外,摩根大通也開始採用業界指標型的SaaS服務,來取代本地部署的AP,包括了HR系統、CRM系統,另外還有一套IT部門的服務管理也改用SaaS,例如導入了ServicesNow的管理服務,來處理IT事件管理或資訊需求申請,取代IT團隊原本的24小時客服管理平臺。摩根大通自2019年導入SaaS服務,取代24套內部系統,3年來共省下約5千萬美元。
第三項AP現代化計畫就是正在打造一套雲端原生的銀行核心系統,「摩根大通的AP現代化不是針對前端,而是涵蓋所有中臺和後端系統,尤其雲端原生的核心系統是關鍵系統,更要列入現代化戰略的一環。」Lori Beer說。
以摩根大通支付服務的現代化來說,支付業務的技術架構分為5層,從最底層的信任和資安即服務(如驗證、防詐欺、報表),上面第二層是核心處理平臺,如支付平臺(Graphite)、流動性平臺(GLASS)、併購平臺(Helix)、DLT分散帳本(Onyx),再上面是應用層(自建系統和第三方應用)、調度層和最上面的用戶端互動層(例如單一支付API、數位通路、檔案型交易),這些技術架構中的老舊系統,都先後展開了AP現代化工程。
摩根大通早從2019年就展開其中四大關鍵平臺的雲端原生重構工程,其中投資了9千萬美元打造的Graphite即時支付平臺已經導入到45國分行,今年將跨大到54國,明年完成全面導入。而全球流動性平臺GLASS更是投資了1.15億美元建置,預計2024年完成全面導入。而另外兩項平臺Helix和精簡版Graphite也正在開發中,預計2025~2026年完成。
過去幾年的AP現代化工程也展現不少成效,例如交易風險和價格計算平臺Athena,每天需要計算百萬筆交易,累計數十億美元交易的風險。摩根大通將Athena系統重構、搬上AWS公雲,交易風險的計算時間縮短了30%,甚至每小時的處理成本降低了80%,也可按需求從0臺VM ,快速擴充到14,000臺VM。
或像是摩根大通6千萬名數位顧客的主要服務窗口Chase.com官網,這是一個需要提供7x24小時高可用性的對外服務,透過AP現代化工程改造,打造成多雲混合雲架構,摩根大通已將部份工作負載轉移到AWS,減少了整體執行成本的50%,預計今年底,會將所有Chase.com官網所有的工作量都轉移到公雲上。
除了大改造、大重構,摩根大通也盤點了現有6千套系統的功能,找出功能重複的老舊應用展開資料轉移和退役,從2019年至今已經退役了2,200套老舊應用,預計還要退役550套老舊系統。Lori Beer說:「基礎架構現代化加上AP現代化,才能又快又有擴充力來驅動生產力,」這些IT現代化成果,希望能讓硬體調度時間減少95%,也希望能提升基礎架構的成本效益達到15~20%。
摩根大通IT現代化工程可分為基礎架構現代化和AP現代化,希望能讓硬體調度時間減少了95%,等於快了20倍,也希望能將基礎架構的成本效益提升15~20%。圖片來源/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從2019年就展開四大關鍵平臺的雲端原生重構工程,其中投資了9千萬美元打造的Graphite即時支付平臺已經導入到45國分行,今年將跨大到54國,明年完成全面導入。圖片來源/摩根大通
打造第一流開發工具提高開發團隊生產力
因為摩根大通科技團隊多達55,000人,因此,摩根大通非常注重開發團隊的生產力,Lori Beer強調,今年要繼續提供第一流工具來強化開發生產力,他們有一套自動化和軟體派送平臺和流程,這套現代化的工具鏈支援了4萬名工程師的開發工作,累計每月的發布次數達到3萬次之多,所有程式碼合計超過6億行。目前這個軟體派送平臺支援了摩根大通約6成應用程式的發布和開發,今年目標是希望涵蓋到8成的應用系統。Lori Beer預期,3年後可以提高20%的新功能交付速度,也能增加工程師1成生產力,但她說:「我們的長期目標是40%交付速度提升,增加 20%生產力。」
所以,摩根大通也自行投入相關的開發輔助工具,例如有套自己開發的AI輔助程式碼開發工具Senatus AI,可自動提供程式碼推薦,或自動產生銀行的單元測試程式碼,或是也設計了一些資安自動化和風險品管機制,可以預測程式碼部建的成功率來優化測試工作的排程。
從數百AI應用到未來數千個AI應用,關鍵是解放資料威力
如同許多同業,摩根大通很早就大力擁抱AI技術,目前已有數百項AI應用,累計創造了10億美元營收價值,但摩根大通對AI的期望不只如此,Lori Beer表示,未來希望擴大發展出數千個AI應用,因此,「需要更有效率的做法,讓每一塊錢的AI投資有兩倍效益。」
所以,在第三項解放資料威力的戰略上,摩根大通正在打造一個可以支援1,000名資料科學家的AI戰略平臺,來滿足未來大規模應用AI的需求,主要提供有兩大管理系統,一個是資料生命周期管理平臺,這就是摩根大通近兩年積極推動的資料湖上雲新戰略,以資料產品化策略(Data as a product)的思維來建置公雲上的資料湖,快速支援各類資料的消費,也易於整合不同的資料來重複利用,今年目標是,關鍵的企業分析性資料可以實現即時提供。
摩根大通AI戰略平臺的另一個重要子系統是AI模型生命周期管理平臺,他們要建立一個功能更細緻的訓練資料管理平臺,來減少模型開發流程間的阻力,也可整合特定目的的法遵政策或資安控制,要讓模型上市速度加快70%。
在科技戰略中的最後一項是保護企業和顧客,也就是資安。Lori Beer指出,資安是摩根大通過去10年來的首要工作,一直以來都希望建立更多自動化機制和控制機制,將資安嵌入所有產品和平臺上,讓工程師聚焦在業務相關功能開發,來提高開發生產力。例如去年發生的超級資安漏洞Log4Shell,摩根大通不到1小時,就可以建立保護機制,然後在後續一周內,完成了大多數系統的修補。
更進一步,Lori Beer指出,今年的首要目標是實現資安預設設計和隱私預設設計(Security & Privacy by Design),在產品設計之初就開始規畫金鑰、資安、詐欺防範、隱私等功能,而非在事後補救。「要用資安和隱私預設設計,來創造產品的差異化。」
另外,摩根大通也要打造動態的全球資安防護機制,能依據業務投資優先順序,主動進行威脅防護,還要維護在新興技術和未來業務需求上的資安信任和形象,也會還持續建立可用的控制模式和自動化機制來降低新興科技導入的阻力。而在對外參與上,摩根大通也會積極參與各項資安公共政策、法規修訂,主動擁抱金融生態圈的改變。
摩根大通希望透過這四大戰略,打造第一流產品和體驗給顧客,不只帶來營收的回報,也希望透過IT現代化、基礎架構與開發流程的改造,未來3年達成15億美元成本優化的效益。
「科技帶動了摩根大通的業務成長,也賦予了我們全球規模的交付能力,讓基礎架構的單位成本效益,達到業界一流的水準。」Lori Beer在初登場的科技戰略專題報告中末尾,再次用同一句話總結,「未來這四大戰略的落實,讓摩根大通更善用科技,來創造業務關鍵差異和企業競爭力。」
熱門新聞
2025-01-26
2024-04-24
2025-01-25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