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擔任街口支付董事長的梅驊,甫上任便喊出3年內要達到單月損益兩平,近期他在一場研討會上分享他對支付產業的觀察,其中發展支付生態圈有3大挑戰,認清事件本質、找到可獲利的商業模式、建立共識。

街口支付在國內電子支付市場經營相當早,過去7年辛苦建立生態圈的街口支付,擁有近30萬支付點,除了連鎖街邊店,甚至深入夜市微型攤商,並與26家銀行業者合作,至今年8月為止,約有580萬用戶,當月代理收付款項金額約34億元,不論用戶數或款項金額來看,皆為最大電子支付業者。

對於支付生態發展,梅驊分享他對生態圈的看法,將生態圈分為3個層次,第1層是應用層次,以支付為核心,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食、衣、住、行、育、樂,哪些是消費者需要的,街口提供金流的應用管道,因此街口支付深入夜市,並與多家銀行合作,為臺灣串接最多銀行的支付業者。

第2層是服務層,包含兩種概念,一種是支付業者打造完整生態系,建立自己的App,鼓勵所有人使用其服務,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使用的App、網路服務,因此在服務層次上,街口和科技、雲端、金融科技業者合作,共同服務彼此的客戶,滿足客戶的需求,「客戶不在街口,即使在台新或永豐銀行都沒有關係」。

第3層是混合層,將服務層落實到應用層。梅驊指出,過去街口做了許多嘗試,在應用層次提供保險服務機制,例如旅遊險、汽車險,傳統做法是建立保險服務頻道,或是根據消費頻次發EDM,但街口服務商家中有很多為汽車相關業者,2手零件、零件裝修、保養、美容等等,如何將保險的資訊源與汽車的資訊源巧妙串接應用,就是混合層的概念。

梅驊舉例,假設特定的消費者經常洗車,可以向其推播服務,提供自動扣款,每月給該名消費者洗車券,為其產生更好的服務價值,同時看到消費者的其他需求,向他推旅遊服務、汽車服務,就是混合層概念,不只將人和需求框在一個地方或場域,從其需求面著手,將應用層、服務層混合起來服務消費者,「這是街口過去6、7年一直努力的,雖然做的還不夠好,但街口是最有資格做的公司之一」,因為基數夠大,用戶規模夠大、商家多,服務廣泛,街口和銀行合作服務共同的客戶。

支付生態圈的3大挑戰

梅驊從電商、銀行到純網銀,現在加入街口支付,踏入競爭激烈的電子支付產業,不只肩負讓街口獲利的重責大任,也要因應來自其他業者的強力競爭,尤其是全家、全聯兩大通路巨頭,挾龐大的通路會員、跨通路合作切入電子支付市場,既有支付業者如何鞏固已發展的支付生態圈、創造獲利是關鍵。

梅驊認為生態圈發展有3項挑戰,其中認清事件本質是支付產業面臨的第1項挑戰。

過去支付產業迷思之一是不斷擴點,增加支付使用據點,不論新進或既有業者都投入擴點,收款的商家數愈多愈好,「但這是發展生態圈真正重要的事嗎?」。梅驊表示,如果有30萬合作店家,但每家生意都不好,就需要檢討,重要的是讓店家生意更好,才是生態圈發展的重點,街口目前推出在地美食地圖,即希望在大環境不佳之下,帶動商家生意。

第2項挑戰的是要找到可行商業模式,要能獲利。梅驊指出,投入大筆資金只是行銷,資金用完就會造成生態圈結束,這並不是生態圈,生態圈必需能有機成長,有可行的商業模式,店家、平臺業者都要能獲利,消費者覺得夠方便,各合作夥伴要能找到各自角色,滾動起商業模式獲利,成為可行的生態圈。

街口過去發展生態圈,大量行銷補貼為其帶來用戶,今年6月梅驊接任董事長,即預告街口的下一步不是補貼獲客,而是將服務精緻化,增加與用戶互動的頻率,提升黏著度、忠誠度。街口也將推出開放式平臺,讓商家可以自行到平臺下載所需的工具,將街口支付嵌入自家頁面使用付款,讓用戶不論何時何地都能使用到街口的支付系統。

至於生態圈發展的第3項挑戰是形成共識,除消費者之外,包括店家、主管機關,需凝聚一個共識,才會容易建立生態圈。梅驊認為,現今區塊鏈、加密貨幣、元宇宙等當紅概念,尚未形成共識,如果要強硬推動服務,發展會比較辛苦,當大家都有一致方向的共識,生態圈發展才會水到渠成。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