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一整年的「景氣好轉」,終究還是放了鴿子。雖然2001年第四季的狀況讓PC產業稍有安慰,但是2002年到底會不會好轉?誰也不敢肯定。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2001年臺灣IT產值中,資訊硬體產業比重就高達79%。MIC主任詹文男說:「這是產業的失衡。」因此臺灣一旦面臨硬體產業的下滑,就可以輕易遷動整體產業結構,不論其他軟體、資訊家電(IA)如何快速的發展,也抵不住下滑的結果。
2001年,臺灣成長了二十餘年的資訊產值首次出現下滑,幅度是9.2%。
根據MIC估計,2002年臺灣資訊產值約為466.96億美元,與2001年的426.86億美元相比,成長率為9.4%。但是如果與2000年的470.19億美元相比,2002年臺灣的資訊產值也不過回到2000年的水準而已。
再把眼光放大到全球市場來看,2001年全球前五大資訊硬體產出國分別為美國、日本、中國、臺灣與英國,其中只有臺灣出現12.8%的負成長(受美元升值影響,與新臺幣計算的9.2%負成長不同),其他地區或多或少都有1?2位數的成長,其中以日本的11%最高,中國10.3%次之。
2001年,臺灣筆記型電腦、LCD、CDT顯示器產值已經超越全球50%以上,主機板已經超過70%,掃描器甚至佔有90%以上。以目前臺灣資訊硬體產值對全球IT的影響來說,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反之,全球的景氣變化、市場需求、銷售狀況對臺灣來說,也會是同樣的敏感。
例如今年第四季受惠於國際大廠的訂單挹注,連帶讓臺灣原本預估的15%負成長,立刻縮減為9.2%,這就是臺灣與全球供需連動的最佳例證。
如果2002年資訊硬體產業變化真如MIC所料,稱2002年是復甦年並不為過,但基礎必須與2001年相比。否則嚴格來說,2002年的硬體產值也不過是回到2000年的水平。賦予2002年振衰起敝的任務,確實有些沉重。
MIC認為,臺灣已經走到一個不得不轉型的重要時刻,但是驅動力在哪裡?詹文男認為:「一切都是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目前因為基礎建設不夠完整,因此讓臺灣形成產業失衡的狀況,「但是等到基礎建設完備的時候,也許3G、wireless就會是產業的主流!」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