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暨資訊長蔡祈岩提出了ChatGPT的企業五大層次應用,一是提高員工生產力;二是強化企業內外的數位平臺與服務;三是微調出企業需要的客製化ChatGPT ;四是訓練出企業自己擁有的GPT-like模型;五是打造或投資AI算力池。(攝影/洪政偉)

從今年1月開始,台灣大哥大資訊群開始在內部試用ChatGPT,「真的運用到工作上,才知道會帶來什麼影響。」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暨資訊長蔡祈岩強調。

台灣大哥大怎麼用ChatGPT

蔡祈岩開始嘗試讓開發人員用ChatGPT輔助寫程式,在內部九大工種,包括了iOS、Android、後端(Java、非Java)、前端(Javascript、.NET)、PL/SQL、雲端工程以及QA等工種團隊中,各挑選一些先期種子,有資深人員,也有新手工程師,實際在開發場域使用ChatGPT。從2月開始,更在每周工程師分享時間中,找來這群ChatGPT實作者,分享在他所屬工種情境中的測試報告跟使用狀況。

台灣大哥大去年就曾嘗試程式碼AI幫手Copilot,這次也列入與ChatGPT程式碼生成的比較。目前結論是:ChatGPT比Copilot強很多。蔡祈岩解釋,ChatGPT所用的模型更新,涵蓋的語言種類更多,對開發者描述語的理解也比較深,因此,ChatGPT所產生的程式碼的正確率也較高。

不過,他觀察,目前ChatGPT自動產生程式碼的作法還是有局限,第一,沒辦法幫忙修改現有較大的系統,因為它還沒有能力理解系統架構,也就沒辦法幫忙依照需求修改老舊系統。

對IT團隊來說,舊有系統修改是更大的關鍵需求,若能將舊系統整套匯入,AI讀完能夠完整理解全局邏輯,甚至能幫助工程師新增或修改部分功能而不會改A弄壞B,但目前的ChatGPT無法做到這件事。

目前可以幫助之處,像是快速生成原型系統、撰寫自動化腳本、協助單元測試,或是陌生技術開發,例如更快串接新API或新資料庫等。

另外,它可能會讓軟體工程師打破工種分工,例如:若工程師只熟悉A技術,而不熟悉B技術,過去這類工程師要開發B技術應用相對痛苦,蔡祈岩表示,ChatGPT可以扮演一個熟悉B技術的助手,「能讓工程師會更有自信,開發速度比較快,也能夠減少嘗試錯誤的次數。」

甚至,進一步來說,熟悉iOS的工程師,借助ChatGPT也能夠開發Android程式,甚至後端工程師也能開發前端應用,而且不只Web應用,還可以開發iOS或Android應用。

「根據我們目前的實驗,未來有可能,所有的工程師都會人人變成全端工程師。」蔡祈岩強調。

蔡祈岩認為,從ChatGPT開始,AI正式揭開序幕,往後會出現更多種大型語言模型或其他類人性的AI模型,「AI會開始大量介入每個人、每家企業的日常。這是ChatGPT真正的影響。」

ChatGPT的企業五大層次應用

從台灣大哥大的試用經驗中,蔡祈岩更提出ChatGPT的企業五大層次應用,一是提高員工生產力;二是強化企業內外的數位平臺與服務;三是微調出企業需要的客製化ChatGPT ;四是訓練出企業自己擁有的GPT-like模型;五是打造或投資AI算力池。

ChatGPT對提高員工生產力的效果,已經有很多應用實例,像是IT用來協助撰寫程式,行銷企劃用來產生素材、寫文案,或者台灣大哥大也有員工用來翻譯、提案或學習新事物。「員工學習新事物,ChatGPT是很好的助教。」蔡祈岩說。

到了第二個層次,企業應該要思考,現有對內或對外的數位平臺或服務,是否能串接ChatGPT來提升原本平臺的能力,尤其3.5版API開放後,成本比上一版低了九十%,另外也提供了開源的Whisper API,企業可以用來將過去客服錄音檔轉成文字。

更進一步,企業可以評估要不要微調出一個客製化的ChatGPT,這是第三個層次的應用。蔡祈岩解釋,微調出自己的客製化模型,是ChatGPT背後大型語言模型的關鍵設計,稱為PPLM(Plug and Play Language Model)。

 PPLM是一種架構設計,在大型語言模型底層有一個基礎模型(Base Model)或稱基石模型(Foundation Model)。需要龐大資料量,每次訓練宣稱要價千萬美元的模型訓練,就是指對基礎模型的和龐大資料的模型訓練,因為這個基礎模型的參數多達上千億個。

在這個基礎模型上還有一個屬性模型(Attribute Model),可以用來改變或調整模型輸出結果,更接近使用者對結果的需求或期待。蔡祈岩解釋,屬性模型和基礎模型最大的不同就是,屬性模型是一個可以更換(Plug and Play)的模型。

換句話說,就像AI大腦中有大量知識,當要開口講的時候,再透過一個小型的神經網路模型來判斷,該說什麼更符合使用者喜歡的答案。

「ChatGPT講起話來很像人話,非常流暢的關鍵,就是屬性模型用了大量的人工標示資料,來進行增強式學習的訓練。」蔡祈岩表示,企業打造客製化ChatGPT模型時,所微調(FineTune)的就是這個屬性模型。

屬性模型就像是一個外掛模組一樣,企業微調出自己的客製化模型,不會改變或影響到原本的基礎模型,但很容易切換成不同的外掛。蔡祈岩比喻,就像是製作奶油蛋糕上的壓花,只要更換壓花接頭,就可以擠出不同形狀的形狀,但更換接頭不能改變奶油的本質,只能改變輸出的形狀。

蔡祈岩指出,屬性模型是一個重要設計,關鍵是可以用相對小非常多的參數量,可能只要十萬分之一的參數量,就可以對基礎模型的輸出,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第三個層次應用中,企業可以用自己的語料和資料,訓練出一隻行銷大軍或客服大軍。蔡祈岩提供一個加速微調客製化模型的訣竅是,可以用另一隻ChatGPT產生大量新語料,例如用AI產生一句話的1千種說法,來微調訓練新的AI屬性模型。

如果企業有更大的企圖心和財力,蔡祈岩建議,可以進入第四個層次,訓練自己的基礎模型,例如使用已經釋出原始碼和預訓練模型的類GPT 3模型,如BLOOM或GPT-Neo 3.0 或GPT 2來訓練,或是企業可以參與國際大型模型的研究計畫。

最後一項打造或投資AI算力池的層次,則需要龐大財力,但是,「就像是過去要擁有超級電腦的概念,未來AI算力池會成為戰略性的資源。」他強調。

對臺灣企業而言,蔡祈岩認為,所有企業都應該做到第一個層次的應用。而大部分稍具規模或擁有數位平臺的企業,如擁有網站、App、或內部資訊系統,則可以考慮發展到第二個層次。

若企業顧客數龐大,或擁有龐大的客服團隊或業務團隊,「只有其中一個團隊規模超過數百人,企業就應該想辦法做到第三層次的ChatGPT應用。」蔡祈岩建議,因為ChatGPT的價值不是用來減少人力,而是可以增強這類對話情境的服務深度和顧客滿意度,例如24小時提供具有平均水準的客服或業務人員,不只解答還能推薦產品來行銷。「只要訓練出一支這種AI,就是千軍萬馬。」

蔡祈岩表示,台灣大哥大已經開始推動第一層「提高生產力」的應用,任何企業都應該做到第一層應用,「而第二層到第五層,對台灣大哥大來說,也是會考慮的開放選項。」

要建立AI可用資料分級資安規範

在大力擁抱ChatGPT的同時,蔡祈岩提醒,需要有配套的資安規範,尤其對機敏資料的管理,他建議,企業要開始對資料進行分級,將AI視為外人,凡是不可以對外人說的資料,都不能放到ChatGPT上,可以比照企業對雲端儲存的機密控管規範做法一樣。

 更多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