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趨勢大師Chris Skinner強調「只有銀行能做銀行的事」,因為人們需要值得信賴的價值儲存和受信賴的中介機構。攝影:李昀璇

隨著科技發展,金融科技公司瞄準傳統銀行弱點,憑藉多元金融服務在全球快速崛起,對傳統金融業造成威脅。比爾蓋茲也曾在1996年說:「我們需要銀行業務,但我們不需要銀行。」預言傳統銀行將會被科技吞噬。然而,金融科技趨勢大師Chris Skinner反駁這項說法,他強調銀行受到嚴格監管,具備信任基礎,即便受到科技衝擊,銀行也不會因此消失。

Chris Skinner近日受邀至臺演講,他強調,人們需要值得信賴的價值儲存和受信賴的中介機構,而銀行受到高度監管,且擁有許可,足以保證人們的資金不會流失。反觀現今的加密貨幣不受監管,Ftx倒閉、TerraUSD穩定幣的不穩定、日本交易所Mt. gox的消失,都凸顯金融機構受監管的重要性。

但面對科技浪潮,Chris Skinner指出,銀行業需要擁抱科技,唯有進行數位轉型,才能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銀行數位轉型是App、API和分析的革命

即便現今許多金融業正在力拼轉型,但是,Chris Skinner認為,大多數銀行不知道如何進行數位轉型。他指出,部分業者僅是在現有業務結構上增加科技技術,但這遠不及數位轉型。Chris Skinner用一句話點出數位轉型的關鍵,「你要完全消除具有百年歷史的結構,並以新的結構取而代之。」

過往銀行的金流是建立在實體機構與面對面服務,再加上科技輔助。但Chris Skinner認為,現在銀行需要研究如何用數位的方法,將金錢透過軟體和服務化為數據流,再反過來思考如何用實體來輔助,進行商業模式的變革。

Chris Skinner所謂的商業模式變革,就是翻新前、中、後臺。他說明,過往銀行的後臺通常提供行政和服務,前臺是分行或其他據點,中臺則是連接後臺和前臺的基礎設施。僅有中臺才會運用科技技術,其餘都是實體機構和人員。

然而,部分銀行正在進行變革,例如將中臺替換成基於雲端技術的生態系統。「他們正在考慮一個將前臺轉換為用戶體驗的未來。」Chris Skinner解釋,數位轉型中的銀行不再會以實體機構作為經營客戶關係的主力,而是以App作為接觸客戶的管道,前臺會專注打造用戶體驗,以數位科技提升客戶關係。此外,後臺也不再只關注產品,而是關注數據,包含數據整合及分析。中臺則透過API串接後臺的分析與前臺的App。

Chris Skinner認為,銀行數位轉型可以稱為App、API和分析的革命。「並不是在實體結構上添加科技技術,而是以App、API和分析來取代實體為主的架構。」他解釋。

「有一家公司真正理解這一點,那就是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的支付寶。」Chris Skinner指出,阿里巴巴的超級應用程式涵蓋電商平臺、物流服務和娛樂產業,以物流網、雲端服務、支付系統和數據平臺作為基底,透過線上整合和線下數位化,串連整個生態系統。此外,阿里巴巴的數據平臺被命名「阿里媽媽」,象徵媽媽照顧家庭,Chris Skinner也運用這個象徵,強調數據就如同銀行母體。

因應新興科技,監管仍是關鍵

隨著生成式AI、區塊鏈、元宇宙等新興科技躍上檯面,金融業也正在評估應對措施。Chris Skinne則r再次重申監管的重要性,他認為AI實際上是一件好事,「只要我們能夠對其進行監管。」即便AI將會取代許多工作,但Chris Skinner認為,AI同時也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他相信未來人們的工作主要是操作機器,解釋機器所做的工作,以及在機器出錯時進行維護。

在元宇宙中,傳統銀行業仍會存在嗎?Chris Skinner給出肯定的答案。他指出,以呈現元宇宙概念的遊戲《Second life》曾在遊戲中經營虛擬銀行,當玩家支付1美元時,能換取27個虛擬美元。但在2008年,虛擬銀行卻被經營者捲款150萬美元潛逃。遊戲營運者起初撇清監管責任,而後才限制僅有現實中的銀行業者才能經營虛擬銀行。「無論是Web3或加密貨幣,或任何稱呼,你永遠需要一家銀行來進行銀行業務。」Chris Skinner藉此再度重申銀行業的價值,及監管的重要性。

「你要變成什麼樣子?你怎麼知道這是正確的轉變方式?」Chris Skinner強調銀行業應找出正確的轉變方式,並清楚轉變的目標。Chris Skinner指出,轉型的過程並不輕鬆,因為人們不喜歡變革,但他認為,人們在歷經震驚、否認和抵制,傳統思維就能成功轉變。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