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統一超商

統一超商最新科技概念店X-Store 7號店亮相,這次最大亮點是利用工研院技術實現拿了就走(Grab and Go),消費者拿取商品後不須手動掃描任何商品,也不用經過自助結帳機。X-Store 7 整個店面都是無人區域,不須相鄰母店店員看顧,減少人力成本。不僅如此,工研院還透過特殊設計,來節省拿了就走科技背後的運算效能需求,進而降低店面建置成本。

本次發表,統一超強調無人商店模式的可複製性,積極考量建置成本,以降低未來開設更多無人店的門檻,不過小小10坪店面中,就安裝了30多座影像追蹤感應器、15臺IOT智能貨架、1,300以上個重量感測器,以及超過3,000組多重感測器。

從入店到出店,消費體驗背後科技解析

消費者從會員App中呼叫出Web App介面,來進行X-Store店內所有操作。走到門口,是每個X-Store都有的會員入店機制。與上次X-Store不同,這次是掃描Web App上生成的入店QR Code,而非輸入會員手機。

入店後,天花板的攝影鏡頭會開始追蹤入店消費者。追蹤方法是,利用AI物件辨識技術,將消費者上視圖登記為入店者。拿取商品時,系統會辨認消費者伸手動作,以連結拿取行為與消費者身分。

這個技術還支援「偕同入店」情境。例如親子偕同進入商店時,系統會辨認出1個會員,2個消費者。這2名消費者拿取的商品都會歸戶到同1名會員購物車中。

商品貨架上有3種感應裝置:紅外線光柵、攝影機、重量感測器。1排貨架上有3個攝影機,後臺也是AI物件辨識系統,與重量感測器共同判斷消費者拿取的商品種類。工研院表示,店內貨架攝影機眾多,若常態運行物件辨識系統,會產生不必要的運算成本。因此,他們加上紅外線光柵作為攝影機啟動裝置,只有當光柵感應到消費者伸手取貨,攝影機才會從待機甦醒。

若消費者在無人商店中有疑問,結帳處有虛擬店員,目前會針對基礎Q&A播放說明影片。若選擇聯絡客服,則會利用以ChatGPT為底層技術的模組,來應答無人商店操作流程、商品、服務、活動等基本問題。虛擬店員無法回答時,也能選擇聯絡真人客服。

消費者拿完所需商品後,可以選擇直接在線上利用統一超支付工具結帳後離店。若沒有統一超支付工具,則能由Web App生成購物車QR Code,在自助結帳機掃描後用電子票證或第三方支付工具來結帳。

支援貨架情況分析、人流分析,來優化營運

X-Store 7號店沒有店員在場,因此貨架情況、消費者動線等店內資訊,完全靠店內科技來記錄。

天花板攝影機追蹤的消費者位置和拿取商品行為,會記錄於統一超後臺,用熱力圖的方式呈現。統一超表示,他們會綜合消費者動線紀錄與商品銷售情況來分析,判斷是否需要調整商品陳列位置,來疏通動線,或促銷商品。

貨架各式感應器則能辨認商品缺貨、商品錯位等情況,供工作人員到店補貨和維護時參考。

不只求示範效果,更注重消費體驗和店面建置的可複製性

過往統一超X-Store展示的科技,雖然少數有實驗成功後,推廣到一般店面的案例。不過也有部分是為了一次性示範用。例如,X-Store 6號店的AR體驗,需要下載一個專門App,且體驗設計明顯都是為了該店面量身打造,因此複製不易。

這次,統一超則從消費體驗到店面建置,都特別強調可複製性。舉例來說,這次X-Store消費體驗,是從既有會員App為起點,再連線到外部的Web App。統一超刻意在會員App開設一道體驗入口,意味著未來無人店普及度更高時,全臺1,600萬會員將能更簡單的開始在無人商店購物。

店面建置上,這次X-Store也特別強調節約成本。利用紅外線光柵來節省物件辨識運算成本即是一例。另外,工研院表示,這次的各式感應器特別使用了規格較基礎、價格較低的設備,並透過軟體和機制設計來克服部分硬體限制。例如,若商品物件太小,消費者的手可能會完全遮掩住商品,造成物件辨識系統難以判斷取或情形,此時就會用重量感測器來輔助研判。

統一超一直都在探索無人商店的做法,且每次推出新科技概念店,他們都逐步增加無人區的店面占比,6號店時有8成面積是無人區,2成是相鄰「母店」的店員駐守區。這次的7號店則達成100%無人,可由遠端母店管理。雖然統一超沒有明確揭露無人店展店規畫,不過這家新X-Store設計,體現出他們已經開始考量日後如何複製無人店模式,而非不惜成本的將科技做到最尖端。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