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指出,經濟不景氣、元件缺料、中國品牌競爭等因素,在過去6年間導致全球500個智慧型手機品牌從市場上消失。
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上周公布的全球手機型號銷售追蹤季報數據,全球70多個國家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在2017年有700多個,但到了2023年只剩不到250個,總數銳減了2/3,原因在於市場逐漸飽和、中國品牌競爭、小型業者缺乏製造及行銷資源、以及從4G到5G等技術升級消費者要求提升,許多業者被迫退出市場。
研究機構指出,6年來手機品牌數量減少主要原因來自本土品牌消失,許多集中在亞太、拉丁美洲、中東與非洲市占被擠壓,甚至被迫退出市場,如印度的Micromax、孟加拉的Symphony等。
分析師解釋,過去3年新冠疫情及手機元件短缺,以及景氣衰退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全球智慧型手機業者都臨銷售挑戰,但大品牌競爭力強,維持營運相對容易。例如他們能持續投入研發、提升製造產能。也擁有較多預算投入行銷廣告、促銷活動或品牌代言以提振銷售。但原本小品牌並沒有這些資源;他們主要仰賴貼牌生產以維持低價市場定位,沒有研發能量,遑論行銷。近年的大環境衝擊,使早已被Xiaomi、OPPO、vivo等中國品牌擠壓生存空間的這些本土業者挑戰雪上加霜。
分析師還指出,消費市場成熟是另一個不利小型品牌的因素。這些業者過去仰賴電信基礎架構升級,例如由2G升級到3G、4G帶動的入門手機銷售。但是隨著全球市場逐漸成熟,電信基礎架構由4G升級為5G,消費者對手機的期待更高,像是要有更強的規格、設計、品牌價值,或是生態體系(如軟體應用及服務)的整合等。這些期待也只有研發及產業結盟能力更強的大品牌才負擔得起。
Counterpoint預期未來小品牌還會繼續減少,只有大品牌業者才有辦法因應經濟局勢和技術升級帶來的挑戰。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