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理賠,許多人的印象是到醫院掛號、申請診斷書,交給保險業務,經過漫長等待才獲得理賠。但對壽險業者來說,這是個高度複雜的多對多流程挑戰。一家壽險業者,會收到來自全臺大大小小醫院的診斷書,每一家格式都不盡相同,也未必都符合理賠作業的資料需求。因此,壽險業者得耗費大量人力來整理、審核資料,才能核准理賠。
要是有個工具,能解決醫院、壽險業者間資料格式轉換的問題,縮短民眾等待時間,甚至往前一步,讓資料在醫院端先轉換成國際通用的交換標準,符合國家政策和國際趨勢,就會是一大幫手。這正是國泰金控想實現的目標,也是他們自建iFHIR Center電子病歷交換平臺的起心動念。
契機:醫療和壽險資料規格不一
這套平臺由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簡稱數數發中心)一手打造。數數發中心是國泰集團內部負責研發新技術的組織,也專責協助集團子公司導入新技術、推動數位轉型。
數數發中心雲端策略發展部副總經理陳維銘指出,數數發中心一直有專責團隊,研究金融與醫療的創新應用場域。由於國泰集團自有壽險和醫院,在COVID-19疫情間,相關理賠案件大增,團隊很快發現,為了因應不同醫院文件差異的人工審查作業,越來越是件麻煩事。
因此,他們決定打造一套工具,來解決壽險與醫院間理賠資料格式不統一的痛點。當時,衛福部正好開始推動國際交換標準FHIR,激發數數發團隊進一步思考,若能將病歷資料,從現有的CDA R2標準先轉換為FHIR標準,再進行理賠資料交換,這麼做不只符合國家和國際趨勢,對醫院未來的潛在資料交換場景和應用,也更有幫助,可以成為一個多贏的作法。
於是,2021年底,數數發中心成立了金融醫療科,由數數發中心雲端策略發展部金融醫療科經理廖銘宏帶隊,來開發這套工具。
組隊借鏡醫院經驗,盤點病歷種類
廖銘宏指出,他們採取分階段的策略,先打造iFHIR Center電子病歷交換平臺,將病歷資料轉換為FHIR標準,之後再透過iClaim智能醫療理賠平臺等工具,來進行醫療機構和人壽間的理賠病歷資料傳輸。
為了開發交換平臺核心的FHIR轉換工具,數數發中心聯手集團旗下國泰醫院,先盤點醫院資源、了解作業流程。資料格式轉換的複雜度取決於醫院病歷,初步盤查後發現,高達40多種病歷,所需的表單類型也非常分歧。
在專案初期,這個轉換複雜度涵蓋的範圍太大了。為找出最低成本的最小可行性產品(MVP),國泰醫院從醫院觀點提供實務經驗,雙方進一步縮小範圍,先聚焦到幾項常用的病歷單張。數數發團隊則從國泰醫院分享中,了解到醫院可用的資源、規範等現況和限制,並根據這些資訊來調整專案規畫,比如在轉換平臺中添加病歷資料的自定義樣板。
不只請教國泰醫院,數數發團隊還找上外部醫資專家,來學習FHIR知識,展開一系列知識分享會和培訓課程,範圍涵蓋基本的FHIR資源組成和複雜的應用方法,並將這些技能用於平臺設計上。
國泰金控打造iFHIR Center電子病歷交換平臺,包含3層架構,如簡易操作的無/低程式碼操作層、定義設定層和轉換層,其中,定義設定層包含自定義樣板,可讓醫院用來定義病歷。圖片來源/國泰金控
自建低程式碼操作層,FHIR轉換平臺成型
在各種努力下,數數發團隊在2022年,完成iFHIR Center電子病歷交換平臺的開發。這款平臺共有3大層,包括了無程式碼/低程式碼操作層、定義設定層,以及FHIR轉換層。
其中,操作層可讓醫院使用者,直覺地用來設定原本電子病歷對應FHIR的定義。因為,醫院現行的病歷若要轉換為FHIR格式,需花時間一一定義個別欄位、確認欄位,往往曠日費時。為了優化這段流程,數數發團隊打造了簡單直覺的操作介面,讓使用者幾乎不需寫程式碼,只需簡單設定妥要轉換的欄位就能進行,節省了不少工作時間。
再來是定義設定層,該層提供了現行CDA R2標準和自定義樣板,讓醫院使用者可以定義自己的病歷格式。
這個自定義樣板,正是源自國泰醫院多年經驗打造而成。雖然醫院病歷多達數十種,可是,衛福部只有針對常用病歷,預先訂出符合CDA R2標準的專用格式,醫療機構少用的病歷則不規範,得靠醫院自行定義,如國泰醫院就自行定義了11張病歷單張。這類自定義病歷多為XML格式,在定義設定層上提供的自定義樣板,正是為了讓醫院用來定義這些官方未規範的病歷。
除了操作層、定義設定層,iFHIR Center平臺還有一個FHIR轉換層,能根據設定層的樣板設定,將CDA R2標準或自定義XML格式的電子病歷資料,轉換為FHIR JSON格式。這還沒結束,這些經平臺轉換的FHIR JSON病歷資料,會寫入FHIR伺服器,來進行不同機構間的FHIR資料交換。也就是說,欲交換的機構可在FHIR伺服器上,取得所需資料。
除了功能性分層,在技術上,iFHIR Center電子病歷交換平臺採用了微服務架構設計,來確保平臺彈性和擴充性,也部署在公有雲上。廖銘宏解釋,雲端模式可降低醫院IT維運負擔,而且,衛福部去年開放電子病歷上雲,允許機構使用境內雲端服務。考量符合衛福部規範、在臺設置資料中心等因素,團隊後來決定部署到Google雲平臺。
持續優化平臺,要讓使用者能直接調整
除了架構上的斟酌,這個平臺最重要的核心是FHIR病歷規格。為確保平臺支援的FHIR電子病歷單張規格,能夠符合衛福部的指引規範,數數發團隊不只密切關注衛福部提出的臺灣核心實作指引(TW Core IG),也聘請了參與指引制定的專家,來協助設計平臺。
不過,衛福部的TW Core IG還未涵蓋到所有常見的電子病歷單張,實作指引日後還會不斷調整。因此,「持續優化!」廖銘宏指出,他們正將iFHIR Center平臺的FHIR設定功能,調整為更彈性的方式,讓使用者只需參考TW Core IG規範變更,進行基礎的欄位對應(Mapping)後,就能轉換病歷資料。
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雲端策略發展部金融醫療科企業架構師張芳瑜進一步解釋,現行的CDA R2病歷資料標準為XML格式,就像是一份已有固定欄位的表格(Table),但是FHIR則由一個個反覆重用的資源(Resource)所組成,就像是可重複組合的積木。使用者要將CDA R2檔案轉為FHIR,得將XML檔案中的特定內容,對應到對應的FHIR資源中,如將表格中的病人姓名、性別等基本資料,對應到FHIR的姓名、性別資源。
不過,一開始,國泰先將轉換邏輯寫入到程式來提高速度,因此難以根據指引的更動來快速調整,在臨床作業上會帶來一些困擾,比如,第一線病歷室職員平臺瞄準的使用者群,也很了解病歷欄位定義,但是,衛福部指引變動時,只能靠不熟悉欄位定義的IT人員來修改程式碼。後來,數數發團隊決定將調整權交給第一線使用者,讓他們可以自行根據指引現狀,調整欄位內容,才發展出更簡潔的設定介面。
目前,這套iFHIR Center平臺支援的電子病歷單張達到了17張,包含檢查報告、門診病歷、出院病摘、檢驗報告、手術記錄、病理報告、護理計畫、急診檢傷、會診記錄、證明書、病歷首頁、急住醫矚、化療醫囑、呼吸治療、復健報告、住院歷程、電子表單等。
邁入推廣測試階段,已有近10家醫學中心加入
平臺開發完成後,國泰開發團隊參加了2022年第三屆臺灣FHIR聯測松,來測試1.0版平臺的能力。這是產官聯手舉辦的FHIR聯測松活動,要提供醫院、醫資廠商、平臺開發者等多方來驗證,自己是否能按照規定的FHIR格式拋轉醫療資料。在那場聯測中,數數發團隊報名了3個賽道,包括病人基本資料、處方用藥及文件打包,以及緊急醫療救護,最後也成功通過這3種情境的測試,證實平臺具備這3類FHIR資料交換能力。
與此同時,數數發團隊也拜訪全臺近10家醫學中心等級醫院,與這些醫院一一展開測試,由醫院傳送假資料來測試FHIR轉換器,評估平臺能否將資料轉換為FHIR標準。在這個驗證階段,資料先傳送到數數發團隊建置的環境中。不過,待iFHIR Center平臺正式上線後,使用者可將平臺部署在自家私有雲上,或由數數發團隊提供容器化版本,來讓使用者部署在醫院端,於虛擬機器上執行。
由於數數發中心並非廠商身分,因此不會將這套平臺包裝為產品服務來販售,而是作為工具,提供給醫院使用。這意味著,醫院可將這套平臺用於不同資料交換場景,比如緊急救護、轉診等。陳維銘指出,數數發團隊希望,藉提供這個工具,能吸引醫院共同發展應用案例,如理賠抵繳。
FHIR標準轉換平臺是國泰金控金融醫療生態圈布局的第一階段,目前也展開第二階段,建置iClaim智能醫療理賠平臺和iHealthShare醫療理賠資料查詢平臺,來加速醫療理賠資料傳輸和查詢。第三階段則是與醫療健康照護產業發展生態圈。圖片來源/國泰金控
首波瞄準理賠抵繳,下一步要建金融醫療生態圈
理賠抵繳正是iFHIR Center平臺首波瞄準的應用情境。一般來說,民眾要申請住院理賠,得收集紙本的診斷報告、檢驗檢查資料和收據,再交給保險業務員處理。若遇上定期回診狀況,民眾就得分批收集紙本資料,時間冗長且有丟失風險,影響理賠金額。
因此,數數發團隊構思的應用情境是,透過保戶民眾在醫院App授權同意,來啟動iFHIR Center平臺,自動將民眾在醫院的診斷報告、檢驗檢查和收據等資料,轉換為FHIR標準,並傳送給壽險業者。同時,壽險業者端也能根據資料來試算抵繳金額,民眾離院繳費時,就能直接採取理賠抵繳,甚至不用付現金。
為實現這一目標,數數發團隊已經展開第二階段的平臺建置,打造iClaim智能醫療理賠平臺和iHealthShare醫療理賠資料查詢平臺,來分別加速醫療機構和人壽間的理賠病歷資料傳輸、強化醫療和保險業者間的資訊互通,後者還可查詢民眾的理賠申請資料、iFHIR授權病歷和iClaim抵繳金額等資訊。有了這些平臺,就能展開第三階段任務,與醫療健康照護產業發展更多應用場景。
從打造轉換引擎到發展互通平臺,國泰格外聚焦資料傳輸的安全。由於病歷資料屬特種個資,數數發團隊深知資料保護重要性,採用了2項技術來確保安全,包括用ECDH演算法來加解密病歷資料,以及用ECDSA演算法來進行資料的數位簽章。
進一步來說,ECDH的好處是不必與所有平臺使用者(含醫院、保險業者)明訂金鑰,而是透過傳送方私鑰和接收方公鑰,來產生金鑰,進行加密工作。另外,接收方的私鑰再加上傳送方的公鑰,則能產生一把一模一樣的金鑰,來進行資料解密。而數位簽章的做法,則與常見概念相同,就是透過私鑰簽章、公鑰驗章,來確保資料完整性和真實性。
他們希望透過這些技術,來簡化醫院與壽險業者的理賠和核保流程。不只如此,數數發團隊還有更多理想應用情境,比如iFHIR Center平臺可用來加速醫院與照護機構的資料互通,提高照護監測品質,又或是醫院與其他醫療機構以此交換資料,來加速醫療決策和服務。甚至,這些工具還能用來打造醫療數據庫,以利大規模醫療科技應用研發。國泰金控更長遠的願景是,借助這些工具和應用場景,來形塑出一個金融醫療生態圈。
設計醫院FHIR課程,分享避坑指南
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不只自建iFHIR Center電子病歷交換平臺,為了讓醫院使用者順利上手這套工具,他們還設計一套FHIR入門課程。進一步來說,這款iFHIR Center平臺瞄準醫院病歷室職員,要讓使用者輕鬆將CDA R2標準的病歷資料,轉換為FHIR標準。在開發過程中,數數發團隊不只向國泰醫院請益,也聘請外部專家來學習FHIR知識。
儘管FHIR標準在2011年就於美國推出,但近年才在臺灣受重視。也因此,FHIR的應用與學習資源,在臺灣仍不算多。國泰數數發團隊在這個條件下,跨領域學習、開發FHIR轉換平臺,「下了很多功夫,」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雲端策略發展部金融醫療科經理廖銘宏說。
他們彙整自己的開發和學習經驗來設計課程,「不只告訴醫院FHIR是什麼,也讓他們避免我們踩過的坑,」廖銘宏表示。國泰數數發團隊開給醫院的課程,包括基礎的FHIR介紹,像是FHIR的組成、結構、如何將現行病歷資料對應(Mapping)到FHIR資源中,以及如何使用iFHIR Center平臺等內容。在課程中,團隊也穿插出考題,來評估醫院使用者是否理解學習內容。
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雲端策略發展部金融醫療科企業架構師張芳瑜指出,對醫院來說,FHIR資料對應是挑戰較大的部分。
因為,FHIR有細緻的欄位定義,需要醫院使用者重新檢視現行CDA R2標準的病歷內容,再將這些內容拆分、準確對應到FHIR欄位,如此才能順利轉換。但有些醫院,未必完全遵照CDA R2規範,因此得花更多時間整理原有病歷內容,才能進行欄位對應和轉換。
同時,數數發團隊也分享踩雷經驗,張芳瑜舉例,使用開源FHIR伺服器HAPI FHIR時,團隊遭遇到一個長期未修復的程式錯誤問題,也就是在該伺服器上查詢資料時,無法給出整份資料。這時,就得使用其他程式來處理。他們將這類經驗分享給醫院使用者,讓更多人熟悉這項應用。
今年,他們還聯手臺灣醫療影像資訊標準協會,要在國泰金控舉辦2023年度FHIR聯測松,來讓醫資廠商、醫院、學研政府等機構,來測試FHIR資料交換能力,擴大生態圈影響力。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