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資訊室協理尚榮基分享臺大醫院上雲經驗,包含臺大醫療雲、辦公室自動化軟體和網頁服務應用。他最後總結,醫院衡量上雲時,可從成本、服務品質、合約保障等6大面向下手。

圖片來源: 

攝影/王若樸

臺大醫院資訊室協理尚榮基日前分享臺大醫院用雲經驗,可分為臺大醫療雲、辦公室自動化應用和網頁服務應用等。其中,臺大醫療雲採單一資料庫架構,可支援各分院系統開發和維護,此外,臺大醫院也採用多項辦公軟體、影像辨識和語音辨識雲端服務,來優化作業流程。他從這些經驗,建議醫院考慮上雲時需評估成本、服務品質、合約保障、安全措施、系統自主性和是否有好聚好散的下雲條款等。

常見雲端服務有3大類

尚榮基指出,所謂雲端,是指透過網路提供資源和服務給使用者,可分為IaaS、PaaS和SaaS三種。其中,提供儲存空間、記憶體和CPU資源等硬體支援服務就屬於IaaS,提供執行環境或開發環境的服務則是PaaS,至於SaaS,則指提供軟體或系統服務,如Gmail等。最早的雲端服務,由Amazon於2006年推出,至今已近20年,那年也正是尚榮基進入臺大醫院工作的年份。

市面上常見的雲端服務,就屬於這3種。比如,公雲業者Amazon、微軟和Google就提供儲存服務、伺服器、網路等硬體支援(IaaS)服務,來讓客戶建立自己的系統。這3類服務中,SaaS數量最多,也最深入個人化應用,比如網路磁碟(Dropbox、Google Drive等)、Email(如Gmail、Outlook)、視訊軟體(如Webex、Teams),以及即時通訊軟體(如Line、Teams)、文書作業(Google Doc、Office)等,直接提供給終端使用者。還有一種是雲端提供服務給地端系統,如影像辨識、語音辨識、AI模組和資安防護系統等。

採用雲端有不少好處,像是有彈性、可擴充、節能、可靠且備援等優勢。

臺大醫院採單一資料庫架構建醫療雲

但對醫院而言,IT相對保守,「資料不外傳是資料處理原則,」尚榮基說。不過,去年7月衛福部修正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允許醫院將電子病歷資料上雲,放寬了法源依據。此後,也有些醫院開始使用雲服務來處理病歷資料。

就臺大醫院而言,過去幾年來已用雲來協助醫療和行政業務,包括建置臺大醫療雲、辦公室自動化和Web service應用等。其中,臺大醫療雲的建置可追溯到2013年,當時,臺大醫院開始將雲林分院、新竹分院等4家分院的IT系統轉置到臺北總院,之後也配合醫院發展,陸續上線臺大癌症醫院和新竹分院生醫醫院的醫療IT系統。

尚榮基指出,考量到分院未必有足夠IT人手來維護系統,他們將資料中心建於臺北總院,並以2線專線連線各個分院。能這麼做的原因是,他們採用單一資料庫、多臺網頁伺服器架構,連線門檻比主從式架構低。另一方面,臺大醫院體系的醫療資訊系統(HIS)也採網頁架構,軟體由總院開發和集中維護。

就架構來說,他們以不同Schema(資料庫結構)來切分資料庫,作為不同應用,如門診、急診、住院服務等,之後有2層伺服器,中間包含HL7交換架構。並以虛擬化方式,在不同伺服器上處理分院業務。(如下圖)

這麼做的好處是,能大幅降低建置和維護系統成本,尤其是資安布局,可免除在各分院自建伺服器的維護和人力問題。此外,若遇上作業系統更新或軟體更版,也只需一組人馬就能解決。由於採單一資料庫架構,在設計軟體時,就能根據多院區需求來設計。此外,這種架構還支援不少跨院功能,如病歷查詢、開立檢驗檢查單、支援請領與補播等。這種模式,還能實現工作向上集中。

尚榮基也補充,鑑於去年7月上路的新版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臺大醫院目前以總院代管分院電子病歷系統,因此計畫在3年內,取得ISO27701個人資料隱私資訊管理系統認證。

其他用雲實例:辦公室自動化、網頁服務

除了臺大醫療雲,臺大醫院也導入辦公室自動化雲端服務。這包括Email、即時通訊軟體、視訊軟體、雲端儲存、辦公室軟體和自動化開發服務等。

但,採用這些雲端服務「並沒有比原本省錢,」尚榮基說明,因為這些服務得按員工人數來算許可證(License),然而有些人未必使用這些服務,因此醫院得與廠商溝通、評估,這也是他認為比較費心力的地方。不過,臺大醫院採用雲端服務的主要考量,是其帶來的效益,比如整合式的通訊平臺(如彙整即時通訊軟體、視訊軟體與Email),使用起來很方便,不必個別發送Email或簡訊通知。此外,他們也看重用雲的未來發展,比如可用自動化開發工具來打造更好的病危通報、感染管制、醫材管理等功能。

另一方面,臺大醫院也採用雲端網頁服務,如用於化療給藥覆核、居家血壓記錄的影像辨識應用(如下圖),或是手術語音輸入系統、生命徵象語音輸入系統等語音辨識應用,甚至是近期興起的生成式AI應用。

上雲觀察:基層機構、特殊應用適合先用雲

面對近來興起的醫療上雲趨勢,尚榮基從臺大醫院上雲經驗中觀察,醫療場域最適合先用雲有2種情境。一是基層機構,如診所、長照機構、護理之家、藥局和檢驗所等,因為這些機構缺乏IT人力和基礎設施,難以自行管理系統,特別是現在資安風險越來越高,更難有專業人力負責。因此,採用獲認證的雲端服務,可解決這些人力問題。而且,若將單機PC轉為伺服器,能大幅提高基層機構IT服務能量,如可用於資料交換、網路服務等。

另一種適用情境則是特殊應用,如AI/ML、大數據分析、IoT連線、視訊診療、資安和辦公室自動化應用。這些服務都有共同特質,如適合處理大量資料、大量計算或大範圍應用,且具備標準化、可跨院通用的特質。

用雲還有個潛在好處。尚榮基表示,由於醫院系統高度客製化,採用雲端標準化系統,則可加速IT應用、利於擴充系統功能,甚至進一步擴大使用範圍、降低醫院成本。

不過他認為,醫學中心的核心系統不應急著上雲。因為,這些系統耗費多年開發,技術導入也得配合醫院系統更新周期。再來,上雲還得面對軟硬體客製化需求,以及院內系統整合難度,更得審慎評估,廠商解決方案能否配合醫院系統搬遷。成本、醫院管控程度也是核心系統慢點上雲的考量點。

上雲得考慮的6大問題

最後,尚榮基給出醫院是否該上雲的觀點。他指出,雲端系統是技術趨勢,但技術的成熟需要時間,現有的雲端方案並不完美,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與此同時,雲端技術也持續進步,新應用也不斷推出,而醫院是否上雲,得清楚了解上雲目的和效益,避免因技術焦慮、廠商需求而貿然投入。

尚榮基認為,由於每家醫療機構處境不同,因此沒有一致的比較標準。但他建議,醫院面對選擇時,可評估6個問題。首先是成本問題,上雲是否更省錢?再來是服務品質,上雲後是否比地端更好?雲端解決方案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措施?

以及合約保障是否足夠、廠商有無獲得認證。尚榮基提醒,醫院也得注意上雲系統的自主性和控制性,最後也得考慮合約是否有「好聚好散」條款,也就是未來醫院要下雲,能否順暢進行。他提醒,並非上雲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醫院上雲後仍有許多問題要處理,得仔細評估再決定。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