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的調查,台灣3家民營固網業者(台灣固網、東森寬頻電信、速博spaqr*)2001年的營收為10.81億元,在整個電信市場1337億元的市佔率僅0.91%。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分析師王蕙君表示,3家固網在10.81億元的營收中,以國際電話所佔比重最大,達50%,其次為電路出租,達25%,長途電話也有20%比例,市佔僅佔5%。

而若不含第二類電信,僅從3家固網與中華電信的營收來看,3家固網的的佔有率則為9%。

對於民營固網從2001年8月營運之後的成績,王蕙君從美國的固網開放經驗來觀察台灣固網的發展,她指出,1996年美國政府開放新的電信業者加入區域性電話的經營,也允許長途與市內電話互跨,算是真正開放固網業務,而至2001年底,5年的時間,新業者共300多家,市佔率達10%。

近來,台灣市場上已有電信業者質疑民營固網並未發揮當初開放固網經營效益,而預期固網間的整併將提前發生,王蕙君仍以美國例子表示,美國新的固網業者急速增加後,在市場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1998年,也就是開放後兩年首次出現整合、倒閉案例,至2000年、2001年事態更形嚴重,以目前台灣固網的經營絕大部份依賴國際電話市場,經營狀況的確不甚樂觀。

王蕙君分析,既有業者中華電信的市佔率已高,對市場有一定控制力,台灣新固網業者多半只能跟隨中華電信的腳步,在複製服務的同時,不但讓消費者感覺不到新意,頻打價格戰的結果也只是讓毛利下降,也無法培養用戶忠誠度,因此她表示,以低價來衝用戶對固網業者也許是短期有效策略,但長期來說,新固網業者一定要有明確的市場定位。

王蕙君表示,當初美國開放固網時,新業者是以既有業者的弱點做為進入市場的訴求,當時新業者進行的消費者調查中顯示,用戶對現有業者的服務態度、申請等待的時間、售後服務的處理速度等皆不滿意,這給了新業者發展的利基,同時新業者選擇數據服務做為主要業務。

當然對於攸關固網順利營運的關鍵之一:最後一哩(last mile)的網路元件,如市內用戶迴路等開放,美國新、舊業者也一直爭吵不休,1996年美國固網開放時,規定舊業者必須將電路以成本價出租給新業者提供所謂的xDSL服務,但舊業者認為新業者的營運品質參差不齊,拿辛苦建設的電路資產以優惠條件提供給新業者,對舊業者來說並不公平,因此,到今年2月,美國政府根據HR1542法案,又將走數據的高頻段電路控制權交回舊有業者的手中。

對於新固網業者的定位與競爭差異性,王蕙君又舉了日本業者的例,她說日本2001年除了ADSL寬頻上網成長快速之外,新的固網業者也提供更高速的寬頻服務,像是光纖到家(Fiber to the home),並以與舊業者僅價差100、200日圓的情況下推動,7、8個月即有 6000多位用戶。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