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艾群已經到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衛道的中國腳步如何?

衛道到中國去,反而是找當地相當有經驗的廠商,跟他們做企業的結盟。這麼一來,衛道去的時候就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有合作的廠商在當地市場,當地夥伴可以一起把衛道的資源,貫注在當地的廠商上,整合起大家的力量才有效益。所以,衛道的中國布局是比較穩健的。

不可諱言的,臺商還是衛道的重點,雖然衛道也想突破臺商的範圍,進到中國當地的市場,但是這一步急不得,還是需要時間發酵。不過目前中國佔衛道的比重不算太高,主要還是臺商為主,現在至少佔9成以上。中國對衛道的意義是什麼?會把中國看做是國際化的第一步嗎?

絕對不排除!而且中國絕對是國際化重要的一步。畢竟我們生長在臺灣,只要是臺商的發展領域,絕對是衛道的發展領域。跨到中國也是有競爭的,不是一過去就會贏。衛道在臺灣遇到的國際競爭對手,在中國一樣要面對,不會因為市場變大就沒有競爭對手,反而有更多的競爭。至於其他廠商有些參考的國際化模式,衛道倒沒有什麼模式可以遵循,也沒有特定的基準。隨著兩岸的開放,亞洲的製造中心會慢慢移到中國,但是根留臺灣不是口號,要留下來的,應該是實質的價值根留下來。你認為找中國的臺商是衛道的舞臺嗎?找中國臺商怎麼國際化?

我認為舞臺是一樣的。什麼叫做舞臺?所有的企業就是衛道的舞臺,為什麼衛道要跟許多公司策略聯盟?因為他們在垂直領域發展出專精的技術,當這個技術是企業發展中的必需品,就是衛道的夥伴。這些在臺灣信手拈來就有很多的資源,同樣拿到中國的企業也是一定要用的。

把必需品拿過去,這就是舞臺。如果用關係單純的銷售硬體,那麼關係當然走不出臺商。我們常常在開玩笑,所有臺灣SI到中國做臺商生意,這些SI本來服務的是誰呢?在臺灣的時候本來就是服務臺商,如果他是用關係做的,遲早做不下去,所以一定要從軟體、服務的價值去做。在西進、WTO與根留臺灣三方的拉力中,衛道如何取得平衡?

衛道本身也在做一些轉型,製造業已經外移了,真正能夠留下來的,是人的know-how,怎麼把技術的根留在臺灣更是重點。去年8~9月時,政府提出C、D、E計畫,講到E計畫,就是把技術根留臺灣,所以衛道會針對E計畫提出解決方案,而且衛道確實有設立研發中心的雛型。

技術能力的培育,絕對是跟國際接軌的好方法。只要服務的技術等同國際,競爭力自然升級到國際市場。到時候還會有西進跟WTO國際化的問題嗎?我想只要到了國際層次,臺灣海峽也就不像現在這樣難跨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