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重新定位為無線網路服務供應商的ePost(普司特),於今年2月推出第一項產品─無線個人網頁,並在短短的兩個月,創造700多個建站數量,而以個人網頁做為ePost跨入無線網路服務市場的前哨站,是基於Web based的入口網站(Portal)經驗,在專訪中,擁有入口網站營運經驗的ePost副總經理蘇芸,談到了ePost今年的產品規劃,及入口網站經驗對ePost的影響。Q:許多無線網路服務供應商都視圖鈴下載為重要且基本的應用,為什麼ePost不提供這項服務,反而主打個人網頁,能不能談談ePost的產品發展策略?

A:不錯,圖鈴下載的確是手機上基本且受歡迎的應用,但當初我們在規劃產品時,認為圖鈴下載已有太多業者在提供,再加上ePost沒有相關創造、編輯圖鈴的人才,考量市場競爭與自身優勢才決定另闢新產品。

ePost也不只推個人網頁,基於過去Portal的經驗,我們覺得個人網頁和電子郵件都是能創造流量的服務,再觀察日本的行動數據服務,電子郵件和個人網頁的使用相當頻繁,去年日本行動上網用戶的ARPU是每月新台幣500至600元,而收發電子郵件的比例將近5成,個人網頁也有3成的使用率,因此ePost會選擇這兩項做為主要的產品。
Q:除了個人網頁、電子郵件,ePost今年還會推出什麼樣的產品?ePost擁有PChome的資源,之前也曾有過內容的營運經驗(指明日報、個人付費電子報),會不會再度跨入內容領域?

A:我要強調ePost不會去創造內容,也不養編輯,我們要做的是建立服務平台,產品多半偏向機制型,開發機制也比較容易控制人員規模,對於內容的創造,ePost比較沒有把握,付費的內容,除非你的題材夠特殊,否則收到的錢遠不如流量費所帶來的利潤,當然,ePost有PChome集團的內容資源,我只能說,如果要涉入內容領域,我會選內容整合者這條路,從代理的角度去經營。

Q:ePoet目前的資本額是多少?你怎麼看待今年的行動上網市場?預估ePost今年的營收?

A:其實台灣的行動上網市場才剛起步,就像5、6年前的網際網路,我們要早點進來卡位,現在對ePost或對整個行動網路市場來說,都處於草創、嚐試的階段,我們自己初估目前台灣WAP的用戶約10萬戶,今年大哥大業者對行動上網的行動也更積極,第二季後,各家業者的GPRS服務應該都會上線。
在現階段要談行動上網的營收、利潤還太早,我只能說ePost現在的資本額是2億9千9百萬元,目前只有8位員工,分別負責技術、事業開發與行政工作,我們主要的業務放在機制型服務,因此人力比較容易控制。
Q:妳曾經擔任過PChome Onlie的副總,擁有入口網站的營運經驗,妳覺得這對經營ePost的影響是什麼?和網際網路相較,行動網路的使用行為與商業模式最大的差異在哪?

A:我覺得Portal的經驗是值得參考的,Portal的經驗值來自於什麼人會使用什麼樣產品,這對我們在開發行動網路服務是有幫助的,但我們不會將Portal的服務移植到行動網路上,因為使用行為不同,在技術上ePost會為手機建立一套全新的服務。

以前在做網際網路時,市場的規格和架構都是成熟的,電腦規格一致、每台電腦有標準的瀏覽器、作業系統,又是彩色、大的螢幕,因此對服務開發者來說,內容的表現型式比較多元。但在行動上網市場,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規格的不統一,每款手機的瀏覽器不一、支援服務的程度也不同,手機介面多是黑白的,螢幕又太小,感覺上是處於WML 1.0的時代,你能想像HTML 1.0的年代嗎?也就是手機的限制多,我們開發一種服務,每一款手機都要測試。

網際網路和行動網路在商業模式上也有差異,現在台灣行動網路市場有兩種商業模式,一是內容提供者和大哥大系統業者拆連線費,一種是系統業者和內容提供者分享內容月租費,就像ePost開發出能創造流量的個人網頁或電子郵件,我們可以和系統業者分享他們所收取到的連線費,但在網際網路上,沒有ISP願意把來自內容業者的流量收入和內容業者分享,這是兩者商業模式最大的差別。

當然,在網際網路上你開發出一項產品,可以很快的讓所有網友使用,但在行動網路市場,你得挨家挨戶的和系統業者談內容的合作。在商業模式的選擇上,ePost做過評估,發現賺流量的錢會大於內容的收費,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開發能創造流量、提供網友免費使用的機制型服務,未來也不排除推出收費的服務。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