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動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至今已培育4萬5千人次,具備數位科技和生技技能的人才,也輔導31個團隊成功創業。

圖片來源: 

國科會

昨日(11/27)國科會第12次委員會議中,教育部揭露精準健康跨域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包括已培育近4萬5千人次具生技和ICT技能的人才,其中就有運用AIoT技術的成大虛擬實境鏡像治療(VRMT)團隊,還在今年獲得美國FDA第二類虛擬實境復健軟體認證。同時,經濟部也在會後分享精準健康產業計畫進展,包括整合醫療院所資源,在全臺8家醫院建置臨床場域、推動56項數位及智慧醫材國產國用。

精準健康跨域人才培育重點1:共享教學資源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邱仁杰指出,精準健康產業人才培育計畫,鎖定跨領域人才培養,目標是要透過中心與夥伴學校聯盟,建立跨校、跨域、跨產業共授共育的機制,來推動前瞻教研、產業實務和創新創業發展,打好精準健康跨領域人才基礎。尤其這類跨域人才,要具備生技和數位科技技能。

就前瞻教研來說,目的是聚焦學校教學特色和產學師資專長,來提供共享的跨校授課資源。比如,由中心學校開授數位和智慧科技跨域課程,來讓夥伴學校透過遠距或實體收播,供跨校師生共同參與、共享資源。

這類課程規畫分為3階段,包含打好基礎知識的基礎課程、導入數位科技實作的深化應用課程,以及整合式智慧應用實作。

精準健康跨域人才培育重點2:鼓勵組隊創新創業

在產業實務和創新創業發展部分,政府則整合跨部會資源,鼓勵學生組隊創新、創業。比如,學生組隊接受跨域課程培訓,這些課程有生技領域課程、創新創業跨域課程兩大類,其中後者面面俱到,有團隊組成管理、財務風險管理、創業精神、市場分析與行銷研究,還有生技技術、智財法規與管理、計畫實務演練等。

課程培訓後,團隊可撰寫創業計畫書、由產學專家個案輔導,進入進階和高階培訓,再透過學校或外部育成機制,來進行創新創業。在這個階段,計畫中心會提供資源,來媒合創投和天使投資人、輔導參與國際競賽等。

政府希望,創業成功的團隊能回饋經驗,成為種子業師,來輔導新一批學員。

邱仁杰也分享創新創業實例,在這項計畫中,成大生醫工程系團隊學生先在2018年接受教育部創新創業課程培訓,課程內容涵蓋嵌入式系統、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商業化概念、生技醫材設計與開發等,完成後聯手成大醫院,組成虛擬實境鏡像治療(VRMT)團隊,來開發原型、展開學術研究臨床試驗。

他們也在2023年修習AIoT數位精準健康的應用課程,以Nvidia Jetson Neno模組生成式AI進行上機實務培訓,優化模型產出。同年,他們也獲國科會科研創業計畫萌芽案補助,今年還成為臺灣首個取得美國FDA第二類虛擬實境復健軟體認證的大學院校。接下來,他們打算技轉,也考慮成立公司。(如下圖)

教育部盤點,自計畫推動以來,已培育具生技與數位科技跨域技能的人才,近4萬5千人次,也已輔導31個團隊創業成功。

經濟部推精準健康產業跨域躍進計畫,瞄準4大痛點

另一方面,經濟部產發署也在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方案的大方向下,推動精準健康產業跨域躍進計畫,提出4大方針來解決4大痛點,包括加速產業投資,來滿足國內小規模生醫企業的資金需求;透過聯手醫院、建置驗證場域,來加速國產醫材研發和上市;媒合ICT廠商和醫院,來打造符合需求的智慧醫材產品,並輔導國外取證上市、加速商品化;以及帶領國內廠商參與國際商展,拓展國際市場佈局。

在加速產業投資部分,經濟部統計,他們已經協助214家公司、541個品項取得生醫條例投資抵減資格,自2022年至今年,投資超過300億元。他們的「單一窗口」服務部分,自2022年至今年也協助172件廠商申請,帶動約960億元投資。

至於建置驗證場域,則在全臺8家醫療院所打造了醫材驗證場域,推動56項數位和智慧化醫材國產國用,試用人次達14,160人。加速商品化部分,則已經為65案提供了符合醫療需求的產品技術開發和臨床測試輔導,另也為36案提供法規輔導和上市申請,其中已有9項產品於歐盟、美國、印尼和臺灣上市。

在國際市場布局部分,經濟部統計,2022年至2024年共帶領了159家廠商參展,成功的國際商業合作文件簽署共有77件,協助爭取了602.2萬美元訂單。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