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PC剛被發明出來時,體積接近一間套房。不消10年,PC已經從套房等級縮小到電視等級,PC伺服器也同樣朝輕薄短小發展。第一代的PC伺服器,屬於直立式機種;第二代機種朝扁平的機架式發展,方便企業集中管理;第三代PC伺服器,更進化為單板的「刀片」。

IBM最早開始研發刀片型伺服器,代號Excalibur。不過自2001年開始,國際大廠HP、康柏、Dell、NEC陸續發表刀片型伺服器機種,吸引了眾多關注眼神。但是任何IT產品的普及,都需要先期接受者的使用帶動,刀片型伺服器的起飛,IDC認為將落在2003年初。

刀片型伺服器可說是PC伺服器的延伸,對於製造PC伺服器不再陌生的臺灣製造商來說,刀片型伺服器被看做是翻身的好機會。IDC統計,刀片型伺服器可望在2005年挑戰200萬部的出貨量,佔入門級PC伺服器的23%,而市場可望達到45億美元,佔入門級PC伺服器的10%。

不僅中國的浪潮、聯想已經推出刀片型伺服器機種,臺灣研華、凌華、新漢電腦也都相繼投入這個領域。獲得這麼多廠商「抬愛」,刀片型伺服器似乎未如預期的響起掌聲,不論在企業的資訊室,或網路資料中心(IDC),刀片型伺服器的身影少之又少,第三代PC伺服器是不是虛胖?

各家廠商都同意,2002年會是市場的教育期,但是否可以像IDC所預測的那麼樂觀,還得看今年企業接受度與景氣的回復情形。以現階段企業對伺服器的需求來看,節省空間、易於集中管理、擴充容易以及不間斷的服務都是重要的條件,而刀片型伺服器,幾乎滿足70%的條件要求。

HP亞太區伺服器副總裁Mike Muller與IDC的看法一致,認為刀片型伺服器將成為PC伺服器的明日之星。不僅HP在今年推出Powerbar、康柏的QuickBlade、Dell的brick,都是看中刀片型伺服器的未來發展。

HP甚至相信,因為與康柏在刀片型伺服器的有志一同,更有助於合併後在刀片型伺服器增加市佔率。IBM倒不這麼想,IBM打算先備妥刀片型伺服器技術,待市場成熟後再進入,而2002年就是做出決定的關鍵年。

根據Gartner Dataquest預測,2002年全球刀片型伺服器出貨84810臺,預計2006年時將再多出100萬臺。2003年以前的刀片型伺服器市場看來或許像「虛胖」,不過,小時候胖不是胖,臺商如何利用刀片型伺服器走出代工的框架,並在市場佔得一席之地,或許比枯等訂單更重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