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和臺灣代工廠商的合作,已經從PC延伸到IA領域,關係日趨緊密。4月16日到18日在西雅圖舉辦的硬體技術人員會議WinHEC 2002(Windows Hard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就充滿了IA的味道;移師臺灣後,5月8、9日的硬體技術研討會也有同樣的主題和風格,都是「創新平臺技術,整合資訊科技」。IA商機飄向臺灣,參與者不畏高收費
今年微軟所舉辦的WinHEC 2002所展示的IA產品,可用「琳瑯滿目」來形容,機頂盒(Set Top Box)、精簡型終端機(Thin Client)已經不夠看,Tablet PC、Mira、FreeStyle、智慧型手機、Car PC才夠炫,廠商紛紛展出具有創意的設備,每個類別的基本功能大致相似,都在核心作業系統Windows XP和Windows CE環境中。
西雅圖的IA商機飄到臺北WinHEC,為臺灣代工業者帶來營收成長的希望,從付費報名人數比過去免費參與的數量多,可以明顯看出臺灣製造業者的意向,從觀望等待到熱情參與,似乎就是為了這一刻。改良驅動程式,要讓當機成為歷史名詞
「臺灣代工產業在全球資訊產業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PC全球總出貨量中有7成是臺灣製造,手提電腦有6成,Pocket PC更有8成,臺灣廠商在未來IA時代角色更重要。今年IA將是非常豐富的一年。」微軟嵌入式系統事業群亞洲副總經理吳勝雄表示。
資訊家電炒了幾年,終於嗅到商機。「要勾勒出完整的家電應用圖像和服務,才能吸引消費者的青睞。過去由於基礎架構不成熟,IA產品功能單一市場分布零碎,很難帶動買氣。」吳勝雄強調:「過去當機的情形,也會在硬體廠商針對驅動程式的品質,不斷的研發改進下有所改善。」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IEK)ITIS計畫調查資料顯示,全球IA市場規模主要集中在機頂盒與和遊戲機兩樣裝置,其中機頂盒部分,臺灣出貨量這幾年並沒有明顯成長,維持在157萬臺,遊戲機代工機會則因為微軟加入戰局後帶來希望。另外,臺灣精簡型終端機的出貨量佔全球的六成左右。PC未死,走向幕後為家庭資訊中心
微軟從核心作業系統Windows出發的攻略,是資訊產業背後的主要推手之一。其中第一波PC革命已經正式卸下過去在資訊時代擔任的先鋒角色,退居幕後擔任所有IA的資訊中心,未來是由充滿活力創意的資訊家電擔任要角,領導資訊產業走向另一個高峰。
吳勝雄說:「今年PC市場規模1.3億,還比去年的1.2億多,可見這塊市場並沒有衰退,只是成長幅度減緩,證明了比爾蓋茲所說的『PC未死』不假。全球PC出貨量約5億臺,集中在資訊發展快速地區,全球有數十億人口,可以發展的空間還是相當大。」
「以前的PC不夠好用,隨著市場逐漸成熟,更簡單、易用的需求增加,『make easier』也就成為後PC時代廠商要努力的目標。」臺灣代工門檻高,大陸學不來
美國國家半導體臺灣分公司是今年贊助廠商之一,將展出WebPad、Thin Client、汽車導航系統,以及各種上網設備。總經理蕭文雄表示,IA的演變是漸進式的,創意和概念永遠先走在前面,應用會在商品化後得以實現。「有人說上網機(WebPad)並沒有成功,其實它只是一個未來性的概念,其中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提到微軟的代工夥伴,一定不能遺漏宏碁的代工事業緯創資通,同樣為宏碁關係企業的系統晶片廠商揚智,也會展出支援Intel和AMD微處理器的晶片組。
1992年成為微軟團隊一員,從第一屆臺北WinHEC至今,吳勝雄看到臺灣代工業成長的軌跡。「這可是臺灣的驕傲。WinHEC只有選在臺灣舉辦,可見臺灣代工對推動全球資訊化的重要性。臺灣硬體製造的經驗已經建立了市場進入門檻,地位無可取代,這是我們在國際舞臺上的最大優勢,大陸是學不來的。」
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在美國WinHEC 2002專題演講中,勾勒以PC為家庭資訊中心的遠景。在他的未來資訊圖像中,PC已經從資訊生產工具演變成個人接觸數位娛樂的入口。由於現代休閒娛樂佔生活的比重逐漸提高,以數位科技整合和連結所有傳統媒體功能已經成為可能,而透過PC、電視、電話和其他智慧型裝置的連結,讓相互聯結使用經驗的數位時代將快速來臨。這樣的預言,在他1995年的著作「擁抱未來」可以看到端倪。
臺灣WinHEC 2002會議主題,首日為PC發展最新趨勢和技術進展,子題包括消費者對PC的看法、Windows驅動程式的品質、安全可靠新平臺、行動裝置數位權利管理(DRM)、Windows 嵌入式暨智慧型裝置設計、Pocket PC 2002和Smart phone 2002等;次日議題包括.NET無線通訊及家庭網路、安全可靠的數位A/V、PC技術及製造等驅動程式相關討論。
IT看IA(一)
AMD亞太區策略發展總監周光仁: 過去IA的問題不是出在硬體,而是在軟體
我們在PC領域耕耘已小有成績,目前正積極研發支援行動裝置和伺服器端處理器。要向行動裝置或伺服器兩邊發展,對我們來說都是在剛起步的階段,一開始必須跨過相當多的技術門檻,而且不只CPU技術,公司的整體市場策略、未來扮演的角色,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過去IA沒有起來的原因在於,創意未被市場接受,問題不是出在硬體,而是在軟體。而這一年來軟體環境的資源和技術有長足的進步,克服這些核心問題後,就只剩下產品的市場行銷和包裝。我認為未來IA的前景可期,我們雖然才剛開始,相信不會缺席。
IT看IA(二﹞
威盛電子業務行銷副總經理李聰結: Internet十年後的潛力無限,無線連網不是夢
微軟是帶動臺灣經濟的推手之一,跨入IA市場為臺灣製造業帶來春天。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曾說,Internet五年後的發展被高估,但十年後的潛力被嚴重低估。在硬體製造的部分,廠商要注意的重點有三項:
第一、PC從強調運算功能(computing)到後PC,也就是IA時代講究互聯(connecting),每樣手持設備都要考慮無線連網的可能性。大陸目前大力投入「互聯」、「移動」和「寬帶」建設,企圖從PC過渡到IA環境。
有了基礎建設,要發展資訊家電就容易多了。基礎建設是市場關鍵,應用軟體和作業系統也必須以此為基礎。
第二、儲存設備越來越重要。必須依照存取速度的快慢多寡,設計適合每種設備的儲存形式。
第三、顯示器(display):目前仍以TFT-LCD為主流,仍可能有新的規格出現。未來3到5年有非常寬廣的成長空間。
我們定位IC平臺供應商,提供有線、無線連結平臺的基礎環境,讓x86架構能充分表現Windows XP的效能,並且減低電力的損耗為要務。目前粗估IA半導體市場規模為25億美元,我們的目標市佔率是三分之一,也就是7到8億美元。
IA市場到底有多大?我只能從半導體出貨數量提出我的看法。紅極一時的機頂盒,未來成長會非常快;個人影像記錄器(Personal Video Recorder,PVR)會取代VCR,甚至在PVR前面加上I(internet),未來有可能和家庭閘道(home gateway)結合。
另外,價格和用途是影響普及的主要因素。硬體平臺上的作業系統準備妥當,便宜、好用的解決方案容易被廠商接受。最後,在日本相當普及的Car PC,未來市場瞄準歐盟和大陸地區。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