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年代與香港電訊盈科已在台成立電盈年代,發展寬頻網路市場,現在又設立年代電通,能說明年代電通(IDTV)與電盈年代的差別?
年代電通與電盈年代皆為年代集團與電訊盈科共同投資的企業,年代電通登記資本額為2.6億元,電訊盈科僅持股22%,但在電盈年代,電訊盈科的股份達55%。
電盈年代主要經營網路服務,包括專線、撥接等接取服務及影音內容,分別以Eranet、Mymuch.com的品牌運作。而年代電通提供數位電視服務,透過衛星傳送內容至用戶端,使用者只要裝設碟型天線及接收器,就可以個人電腦收看IDTV的付費內容。
透過衛星傳送內容的業務,3年前,年代也曾推廣直播衛星電腦(Direct PC)與直播衛星電視(Direct TV)服務,IDTV與這兩項服務有何不同?
妳可以說IDTV是Direct PC或Direct TV的再進化,早期我們推Direct TV的想法是希望能將內容送到有線電視接觸不到的偏遠地區,並鎖定個人市場,挨家挨戶的裝設碟型天線,但這樣的佈建方式很辛苦,當時提供的內容也沒有足夠的誘因吸引消費者付費收看。
而現在推出IDTV,我們改變了市場策略,碟型天線的架設以地區、團體為範圍,學校、網咖、企業這些團體訂戶是我們主要的對象,初期IDTV免費幫學校、企業架設天線等設備,這部份的投資就高達4000萬元,現在我們己有10 多家大學、200多家網咖客戶。
在內容上,我們也針對學生、企業族群,代理一些有線電視看不到的節目,包括BBC World、Bloomberg、Tech TV、NOW TV、Fashion TV,以及各式音樂、運動、電影、遊戲、論壇等內容。用戶每個月必須繳交200元通信費,
節目收視費,基本頻道每月99元。
不過,光是通信費與基本頻道的收視費僅能維持IDTV的基本開銷,IDTV要賺錢必須靠Event,像是電影的首播在IDTV、演唱會等,這部份我們會另外收費,一場Event的訂價可能便宜到50元,也有機會高達數百元,而Event的創造與取得,IDTV擁有年代集團的媒體資源。
你們用衛星傳送的方式提供內容,也代理節目、創造Event,能不能談談IDTV的定位與商業模式?
妳可以說IDTV是一家系統提供業者,我們開發出了整合電視、網路與衛星的後台通訊傳輸環境,也堤供前端的瀏覽介面,這兩項技術我們都申請了專利,未來我們可以銷售這個技術平台,現在大陸、馬來西亞、新如坡都有買主在洽談。
其實IDTV的角色有點像在有線電視產業中的有線電視業者,我們買或製作節目,再將之數位化,並進行內容、版權的管理,這方面,IDTV是採用微軟的DRM防非法下載的軟體,然後IDTV也負責內容 的銷售,將內容透過衛星傳輸的方式送至用戶端,只是目前IDTV用戶必須以個人電腦接收內容。
IDTV的收入來源是用用戶繳交的基本通信費與節目收視費,所得營收再與節目供應商拆帳,通常IDTV要付費內容供應用的費用佔3成,另外,我們也會有廣告收入。早期的直播衛星被外界視為年代集團佈局內容通路,現在是藉著IDTV做進一步的提升嗎?
說IDTV是年代集團為內容通路而佈的局,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至少當初的想法並非如此。3年多前,年代就針對學生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學生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快速減少,從2.5小時銳減至1小時不到,當時,年代董事長邱復生認為年代集團只有電視一項事業,但未來的潛在電視收視對象,收視時間卻明顯下降,便試圖尋找解決方案,希望在旣有的電視傳輸環境中,再找到接觸學生的方式。
我們試過將內容放到ISP所謂的寬頻影音中心,也自己經營Mymuch.com,在Mymhch.com中,我們為其製作專屬節目,甚至辦了一場F4的獨家演唱會,但反應不佳,目前為
止登錄會員數18萬人,但實際付費收看的並不多。而在ISP的寬頻網站中,一場大型活動的瀏覽人次數千人,ISP的伺服器就被灌爆,從電視收視率的角度來看,幾千人代表的是0.1%不到的收視率。
內容放在寬頻網站的回應效果不佳,主因是網路的傳輸品質不穩定,在地面上要透過好多個路徑,因此,我們希望找出一個傳輸品質與電視相當的網路環境,它要具互動性、能有收費機制,使用者的進入障礙要低。為此,我幾乎飛遍了全球去尋找相關的範例,最後,IDTV的解決方案就出爐了。
像IDTV這樣的公司,哪部分的成本負擔最大?人力結構如何?
我們最大的成本來自衛星傳輸費用,比例高達40%,研發也佔了20%的比重。IDTV現在有50名員工,技術人員就有20人,行銷與內容人員也多達15人。
熱門新聞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2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