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儲存產業?是不是有什麼先見之明?
其實我是在臺灣唸完靜宜學院以後,再到紐約唸數學系的。等到唸了數學系以後,才知道原來電腦可以做這麼多好玩的事。最早的時候,我是在一家網路技術公司工作,後來因為先生要搬家,所以我又找了一家電話交換機公司,最後才在1987年進入迪吉多電腦,一待就是15年。
我到迪吉多面試的時候,他們問我懂不懂儲存?我說:「我不懂,但是我可以學。」之後就一直跟儲存脫不了關係。其實,現在想起來,網路、交換機都跟現在大家在說的儲存區域網路(SAN)有關,到底是不是先見之明,我倒認為是巧合。剛好待過的公司都跟儲存沾上了一點邊。現在的儲存跟妳當時研發的儲存有什麼不一樣?
以前的儲存觀念很舊,就是把資料歸檔、管理,這樣而已。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常說儲存像在開手排車,要微調(tuning)的。我記得這個動作是在5年前開始的,一直到這幾年,儲存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不過,我要說的是,有時候我的觀察也不見得對。5年前開始做儲存微調的時候,我就提倡要以ATM(非同步傳輸模式)做為網路儲存的傳遞媒介。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認為未來的儲存一定是跟著人走,只要有ATM,就會有電話,有電話就會有人,有人就會產生資料、就要儲存。
但後來的技術發展證明我錯了,除了企業用內部網路做為儲存的媒介,就連SAN也用光纖通道(FC)來做為介質,所以我也不是100%對的。那麼,妳現在看到的趨勢是什麼?合併會不會影響這個方向?
虛擬化。這個我就可以很肯定的說了,哈哈。為什麼我會這麼肯定?這可以從幾個方向來看。第一是IT的技術不用高,企業不必養太多的技術人員;第二是容量集中以後,可以機動使用多餘的容量。而這兩者所導致的綜效,就是企業的效能增加很多,所以未來一定是儲存虛擬化。
儲存的虛擬化就像把錢存在銀行一樣。老祖宗挖個洞把錢藏起來,後來銀行出現,錢存進去卻換來一張紙。雖然過去認為不可能,但是現在誰不把錢存在銀行?儲存虛擬化絕對是趨勢,只是需要時間來發酵而已。
至於合併會不會影響,我想站在技術的角度,只要方向一致,產品並不會偏離太遠。不過也有例外,當初我設計EVA的時候,其實是要由低階市場向上打的,但是後來的結果卻不是這樣。未來,惠普還是比較適合從高階向低階發展,技術人員應該是公司的策略到哪,就要支援到哪。EVA是妳最得意的baby嗎?
不只EVA,我的儲存baby有14個,每一個我都很得意。我和我的team每天都在吵,可是我們不是真正的吵架,而是在為哪一個方案好而爭吵。大家工作幾十年了,只要聽到第一句,就知道下一句要說什麼了。
我們都希望做出來的產品,可以成為企業資產的保護者,就是這個簡單的理由而已。所以我會告訴企業,儲存要從小做到大,不管是一步登天或綁手綁腳,都不是好的觀念。最重要的是別因此而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最後,這次到中、港、臺三地考察,是不是背負了惠普一些重要的任務?
我確實想看看「中國人的市場」,不過5月7日當天,我已經離開美國回到臺灣來了。我和我的新任主管是用電話聯繫的,所以他並沒有交代什麼任務,我的目的很單純,只是想實地感受一下三地的市場,也好為下一個儲存baby做準備。有中國人在的地方,我都想要去看一看!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