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電通所前瞻技術中心曾與美國MIT共同合作研發視覺系統檢索的技術,運用視覺系統技術追蹤與辨識人臉。 工研院電通所前瞻技術中心一直持續研發有關人臉追蹤以及語音辨識等技術的研究,並且提供技術移轉給國內業者作為商品化的開發與應用,例如蒙恬科技的臉型辨識技術就有一部分便是技轉自電通所前瞻中心。
工研院電通所前瞻技術中心研究員黃雅軒表示,在發展人臉辨識的技術部分,國內外都有瓶頸。雖然人類的生理特徵不易被偽造,但是卻容易因為環境背景的影響而降低辨識率。以臉型辨識來說,光源就是技術上一直沒辦法突破的瓶頸。
對於生物辨識技術在業界發展的情況,黃雅軒表示他持觀望的態度,因為他認為現階段測試的系統都仍屬不穩定的階段,使用上的便利性仍有待改進,所以導致真正落實到產業上的應用成效並不太明顯。
但是,黃雅軒還是對國內發展生物辨識技術的態度表示肯定與支持,但他提醒研發的廠商必須注意,整體生物辨識技術,除了指紋辨識算是比較成熟的產業外,其他像是臉形辨識或是生紋辨識的技術都還一直在研發當中,必須等研發技術達到一定水準的性能,才能對開拓市場有比較大的成效。以目前的應用來說,他認為都只算比較零散一些。
前瞻中心研究員張森嘉也表示,生物辨識的應用要更上一層樓,除了硬體擷取特徵值的準確度要夠清晰敏感外,軟體的辨識功能就得夠準確,並且相互配合。對於臺灣產業的帶動與否,張森嘉認為,因為目前生物辨識還不屬於一種必定取代性的技術,所以暫時看不出商機在哪邊。可是,他認為當技術跨越到一定的穩定性程度時,自然可以創造出令人更安心與方便的應用,因此,他也認為將來是行情看漲的一個應用技術。
許多人都把生物辨識技術與資訊安全等議題連在一起,但是黃雅軒表示,事實上可以不用這麼嚴肅的來面對這項技術。他提到,前瞻中心有關人臉追蹤的技術主要並不是為了要做門禁系統的管理,更希望將來可以提供犯罪偵防,以及在一個智慧型空間中提供既親切性又貼心的主動式服務。並且,還可以應用在娛樂方面,像是嵌入智慧型機器人,讓電子寵物認得主人等,應該會是更人性化的考量。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