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關鍵報告」中,湯姆克魯斯拎著自己的眼球通過虹膜辨識系統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科幻電影對於生物辨識的應用淋漓盡致,事實上生物辨識也已經逐漸登入現代生活之中。微軟總裁比爾蓋茲更曾宣稱,生物辨識(biometrics)為21世紀最重要的安全機制。

生物辨識是利用人類自然的生理特徵作為辨識個人身分的技術,其中可包括指紋、掌型、簽名、臉型、瞳孔、聲紋。這當中指紋辨識技術的發展已有長達30年以上的歷史,就技術層面來說也是指紋辨識最為成熟。

過去生物辨識的技術並未受到太多重視,但自從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生物辨識的身價突然出現水漲船高的聲勢。尤其美國總統布希也在2002年5月16日簽署H.R.3525法案,並授權1 億5千萬美元給予生物辨識在入境簽證以及加強邊界安全上的運用。此項法案將在2003年開始實施,外籍人士入境美國的護照中將必須納入指紋、臉型或視網膜等生物辨識的科技,以減低護照的偽造率。

一般來說,使用密碼或者是刷卡是目前最基本的資訊保密方式。但是密碼繁多,容易有忘記或者遭到駭客破解的危險,而卡片也有遺失與丟竊的可能性。因此,相關生物科技的研究希望以人類本身最自然的部分,當成身分辨識的密碼,不需要額外的記憶或身外之物,讓「本尊」就是「密碼」的代表。知網科技策略長蘇界賓便表示,生物辨識並非外界所認定的只是一種噱頭,雖然生物辨識在技術上有一定的限制與瓶頸,但它一定有其可信賴度與可用性的價值,否則整個生物辨識的產業早就已經走下坡了。

美國加州市調公司Frost&Sullivan的調查數據顯示, 1996年時全球的生物電子掃描器市場就已經達到6200萬元的產值,至2000年時成長到1.27億美元,他們預估到2004年,高達2.36億美元,就整體生物電子技術的市場來說,大約可成長至15%。

而國際生物認證集團(International Biometric Group)也預估,生物認證市場將由2002年的7.291億美元至2005年時增加到19.054億美元,成長率高達161.34%。當人類對於資訊科技依賴程度日趨增加的情況下,資訊安全的考量也將越多,IDC就預測2004年生物辨識技術的身分認證市場,將可高達26億美元。

國外對於生物辨識技術的應用比臺灣更為重視,接受度也更高。例如美國加州的Indivose公司推出結合指紋辨識系統的信用卡,並與美國西岸的量販店合作,當消費者於加盟的量販店購物時,可透過指紋來結帳。另外,開發製造指紋晶片的AuthenTec公司與美國著名的汽車零件商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合作,在汽車當中嵌入指紋辨識系統的安全設備。

臺灣也曾推行換發國民身分證時建制全國指紋系統的計畫,不過遭到許多人權團體的抗議而一度讓計畫停止。有人認為被搜集指紋等相關生理特徵是侵犯個人隱私,相關業者皆表示,生物辨識所搜集到的是某個生理特徵的特徵值,並非圖象,而且這些特徵值也無法被還原成原來的圖象,所以生物辨識技術只是提供一個防護安全的工具。

臺灣對於生物認證市場的接受度,業者多半持樂觀的態度。不過,工研院電通所前瞻技術中心研究員黃雅軒與張森嘉則比較持保留的態度,他們認為生物辨識的技術整體來說都還在持續發展的階段,並未完全成熟,因此使用上並不見得具有親和性,所以商品化的部分可能要再等上一段時程。

另外,業者們也表示,如果就整個全球市場來看,最先起來的應該還是歐美與中國大陸。原因是:第一,臺灣對於生物辨識的觀念與了解還不夠,市場仍需再教育;第二,歐美因為受到911事件的影響而更重視生物辨識的相關應用;第三,中國大陸由於整體架構未建置完成,當有最新的技術時便能快速的引進並運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