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因引進CMM認證而產生軟體代工的產業,臺灣在硬體代工方面有一定的品質口碑,可是反觀軟體產業卻只佔資訊產業總產值的不到10%。」資策會執行長林逢慶很感概的說。

印度是擁有CMM認證最多的國家,中國大陸近年來也積極在推動相關的認證活動,並已經展現出一些成果,像是東軟、聯想與托普軟件都已經取得CMM Level 3認證,可是臺灣業者卻一家也沒有。不過,CMM認證至2003年為止,就不再被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所支持,因此目前都以導入CMMI為主。隨著WTO的到來,軟體業者人人自危,面對強大國際舞臺的競爭壓力,資策會積極為軟體業者引進CMM/CMMI認證,但是這塊軟體認證金牌真能讓臺灣軟體產業躍上國際舞臺嗎?不是要完全仿傚印度

資策會執行長林逢慶表示,臺灣的許多條件與印度並不相同,因此當引進CMM或CMMI認證時並不是要完全仿效印度,而是希望藉由印度的導入經驗能讓臺灣的軟體產業活絡起來。例如臺灣近年積極想要發展IA資訊產品上的嵌入式系統,就必須把軟體品質、流程管控等展現出一定的績效水準,才能夠獲得國際軟體大廠的肯定與賞識。

以摩托羅拉在中國的例子來說,他們要求中國的軟體廠商一定最少需要拿到CMM Level 3的認證。不過,資策會資訊系統實驗室副主任吳裕光表示,目前資策會輔佐國內軟體業者導入CMMI認證過程以先取得Level 2為主。

吳裕光提到,衡量 CMMI Level 2有7個流程指標,包括需求的管理、專案的規畫、專案的監控、供應商的管理、衡量與分析、流程的品管措施、建構管理。他認為,國內軟體業者在前面四項的表現一直都不錯,衡量與分析、建構管理、流程的品管措施則是最弱的三環。不管是在生產力、錯誤率或量化數值上的呈現都比較缺乏,業者對這部分也比較陌生,並不太知道該如何著手。站在經驗分享的位置

在整個導入計畫的角色定位上,吳裕光認為資策會並不是以輔導為主,而是站在經驗分享的位置。許多的業者都想導入CMMI認證,若請國外的顧問公司所需耗費的顧問費太龐大,因此透過先前資策會自行導入中所遇到的瓶頸與困難,每星期會固定召開不同主題的會議與21家廠商共同討論,讓業者了解整體情況、所需花費的成本與認證的益處等。

但是,吳裕光也強調,資策會的經驗並不等同於所有廠商的經驗,如法炮製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每一個公司都應針對自己的弱點加強,選擇公司所需要導入的重點,並且找出所需補強的缺口後,再找國外顧問公司針對弱點加強,才能將所有的花費都用在刀口上,成效也才能顯現出來。

諸多的軟體業者希望能藉由CMMI認證飛向國際舞臺,但是導入CMMI認證的費用相當高,不一定是臺灣軟體廠商所能負擔的費用。意藍科技執行長劉柏偉就表示,光單純導入CMMI Level 2認證就必須花費300至600萬元,這樣龐大的金額根本不堪負荷。雖然如此,意藍科技還是在2001年的5、6月間,就開始積極著手導入CMMI認證的內部宣導工作。公司內部反而難推動

意藍科技也是此次參與導入的廠商之一,劉柏偉表示,最困難的推動還是在於將CMMI認證的概念推行給公司內部的每位員工。

因為,導入CMMI之後,可能需要調派某些員工專門來執行CMMI認證的計畫,可用人力資源減少,但卻又不能影響正在進行中的專案,因此必須增加人力,於是成本支出上將提高。另外,聘請國外認證公司的認證費也不便宜,又成了另一項負擔。對員工而言,工作量的增加也是另一項負擔。

劉柏偉認為,資策會此次的導入活動是幫助軟體業者集中力量,以及透過政府的協助讓臺灣的軟體產業可以更受到重視。因此,在不影響原有專案運作的情況下,意藍科技表示,希望可以在2003年的6月以前拿到CMMI Level 2的認證。沒有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此計畫原本只打算甄選3家廠商作為示範性的導入,演變至今已有21家廠商參與,吳裕光表示,不希望CMMI導入計畫只是一種代表性的活動,屬於推廣性質,因此透過較多軟體廠商導入的經驗,應該能顯現出更大的效果。

至於資源分配的部分,吳裕光說,目前的情況並沒有分配不均的問題,但是若還有廠商想要再加入,則可能比較希望等待下一梯次。畢竟資源有限,資策會資訊系統實驗室會依第一階段各廠商導入的成效,希望在今年11月可以有下一階段的導入活動。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